不只零售

2018,中国零售请回答

2018年12月20日

评论数(0)

联商专栏:隆冬,许多北方城市还没有下雪,南方的一些城市却意外地迎来了初雪。天气有时像脱缰的野马,并不在惯常的轨道上行进,令人无法琢磨与猜测。冬天虽然没有冷得难以想像和超出预期,但寒潮还在继续,春天什么时候能真正到来,只有时间能给出最好的回答。

4月份开始,尽管是春天,许多零售商都感到生意难做,寒意浸浸,其实不只零售业。最明显的是,一条曾经繁华的商业街,店铺不停地更换主人,换来换去的店铺门面在诉说着无奈与等待。我生活小区的周边曾经有四家生鲜社区超市,上个月一家店关门大吉,这家从开业到关闭只用了半年,还有两家这几天也陆续关了店,从四家到剩一家只用了两个月。市场的寒意比天气还冷。

困难很多,信心仍在。双11的数据又一次冲高,仍有零售商的业绩创了新高。线上与线下的矛盾与争执正在消融,融合度越来越高,时间给出的答卷,往往出乎意外。原来以为的你胜我亡其实都是想像中的臆测。

站在2018年的岁尾,许多事都值得回顾,这一次交出的是问卷。

1、今年,最大的改进是什么

记得看过一句话,大意是今年的你如果和去年的你比起来,没有变化,那这一年是白白度过。不知道有多少零售商会在这个月问问自己:这一年我最大的改进是什么,有了哪些变化——报表上的数字是变化,KPI指标也是变化,数字的变化仅说明你走得更激进或更迟缓,内在动力的提升才是关键。

今年的生意尤为难做,在困难面前,大多挣扎着逃离泥潭,根本无法顾及自身的成长。这有点像淹在水中的人,逃命是第一位,游泳技术的提升倒不是关键。但如果平常不练好技术,到了关键时刻根本不能救命。

越在困难的时刻越要练好内功,越要依靠内在的功力提升自己。现实带来的巨大恐慌,往往让人慌不择路。有一些门店开始激进起来,减员降薪、减少促销频率、人为提高毛利,头痛医头的方法虽然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成果,但带来的隐患也如埋下了一颗炸弹,不知什么时候会爆发。今天一些零售商遭遇到的困境,还有一种可能:是前几年埋下隐患的发作。把问题埋起来,经过发酵,会产生更大的破坏力。

今年观察了一些门店,看到了许多门店的匠心,尤其是一些区域零售商,精耕细作,不受外界干扰,埋头做好应做的事。像巨野的佳和、济宁的爱客多、日照的正基、邹平的圣豪,这些扎根于二三线城市的区域零售商,在全国没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他们专注于商品与服务,专注提升门店的管理水平,门店都做得扎实有功力。生鲜传奇今年的估值达30亿,王卫总说,他们要做到比国家标准更高的标准,每件商品都可追溯,让消费者买得更放心、更安全。看王卫公开发言,每次都能为之一振,产生共鸣,这要得益于王卫不停地思考与判断,经营者的思想高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

消费者的选择再多,也不会漠视家门口的门店,但要给消费者充分的理由,让他们愿意进店、愿意购物。消费者舍近求远,这不是消费者的选择问题,是零售商的问题,许多零售商不敢正视这个事实,把问题推就于网络的发达、竞争的激烈,忘了提升自己。

消费者时刻都在变化,零售商更需要提升与改进。把每一年当作登一级台阶,精进管理、提升服务、做好商品、用好技术、跟好风口、顺应潮流,越是动荡起伏,就越有收获。

2018,零售商改进了什么?

2、今年,舍弃了什么?

经过前几年的扩张和横向发展,零售商都把自己当成哆啦A梦的大口袋,不停地住里面装东西,以为东西越多就越好。“多”也是负担。

业态涉及多。看似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潜在风险也大,这会让企业失去定位目标,失去发展的核心。人的精力有限,企业同样如此,每种都做一点,意味着不可能集中力量做好所有业态,没有十足竞争力的业态,抵抗力差,抗打击能力也差。

门店数量多。如果管理跟进不到位、人才断层,没有协调好地方采购和总部采购的关系,这都有可能让急速增长的门店处于失控状态,众多门店一点点累积起来,让小问题变成了大状况。

盲目引进多。有一段时间,无人售货机、自助付款这些先进的设备使许多零售商蜂拥而至。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只有与零售商真正融合、真正发挥其效用才突显其真正的价值。别人自认为的好,不一定适合自己。前几天,在一家零售商看到,无人售货机被弃到卖场一个角落,里面已经没有商品,设备的先进与目标消费者的认可并不能划等号。

还有一种多,是零售商内部的重叠与繁复。一是规章、流程多,多到连下发的部门都忘记什么时候下发过什么文件,“多”让员工无所适从,朝令夕改的制度也令人摸不到头脑。把一套制度贯穿到底,把一部流程执行到尾,有效执行的制度与流程才是真正的管理工具。二是会议多且冗长,有人自嘲,不是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京东有一项规定,每个会议不能超过30分钟,同一个问题不能讨论三次。长时间、不解决任何问题的会议其实是集体不作为。

在不停想往口袋里装东西的时候,同样要冷静思考。卸掉一些冗余,去除一些不适合,轻装简行,更专注地做更擅长的事情,这是智慧的选择。今年步步高调整战略,撤离成都市场,聚焦超市和购物中心,剥离其他产业,这让步步高更有精力做最想做的事。

舍弃不是逃避,是聪明地放弃。

2018,请问问自己和门店,今年舍弃了什么?

3、今年,给员工创造了什么?

胖东来掌门人于东来近日在巡店时讲,把每一位厨师培养成大师,成就员工。当一个企业的负责人不仅给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还想到员工的成长和自身价值时,员工的获得感与满足感是无法替代的。

今年的市场状况并不令人如意,许多零售商自顾不暇,眼看着客流一天比一天低、收入和利润一天比一天少,根本没有空闲想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

今年,降薪、裁员的声音不绝于耳,当濒临困境,首先是减负,员工薪资是负担,他们首当其冲被当成负担削减掉。如果问一些零售商,今年给员工创造了什么,有一些可能会小声地回答,创造了低收入、创造了员工数量的新低。

员工与零售商之间像是水与鱼,无水当然无鱼。零售商只有想尽办法蓄更多的水,才能养出更大的鱼。现实的残酷在于,水是水,鱼是鱼,鱼以为它的体壮与水无关,水也就不屑把鱼养大。许多正在面临糟糕状况的企业,大厦将倾,员工的信心更是一泻千里,信心的低迷顺势又把大厦推向更危险的境地。

零售商要为员工创造什么?

首先是良好的收入。物质是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员工需要生活,需要用工作收入来满足物质需求、满足生活愿望,这是他们积极工作的动力。一位朋友说,他在的公司一到下班时间,员工如倦鸟归巢一样涌向电梯,看到员工如此积极地下班,上司表示不满,问:阿里和华为的员工都几点下班,你们这么早就走?员工在私下反驳:我们的收入不到华为、阿里的十分之一,我为什么要加班?

管理者给予的与员工付出的,大体相当,当抱怨员工不努力时,首先看自己有没有努力地给员工创造良好的收入与福利。

其次公平公正的人文环境。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一个氛围融洽、积极向上的企业里,能激发人的斗志,反之,人则容易懈怠抱怨。

还有对员工个人的培养,鼓励员工在工作里发挥想像力、鼓励学习与成长,要创造机会让员工精进自己,提升能力与水平。一个拥有众多高技能员工的零售商,拥有竞争中最重要的利器。

一个只考虑员工成本、不考虑为员工付出与投入的零售商,是短视且没有希望的。

2018,你的门店,为员工创造了什么?

4、今年,为顾客做了什么?

顾客对零售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顾客越来越挑剔、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不可琢磨,这让零售商与顾客的契合点也越来越少。

昨日逛一家老牌零售商的门店,不禁感慨连连。这家曾经辉煌的零售商在今日没落到无可救要,陈列凌乱、商品摆放全无章法、生鲜不新鲜、百货不足百,人员懈怠,环境脏乱差,周末只开了两个收银口,尽管顾客不多,但仍排起了长队。收银的员工一脸怒气,没有顾客得罪她,她却冷脸工作,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真是没希望了。”一番体验后,我们都不太看好这家零售商的未来。

顾客手里握着选择权,他把票投给谁,绝不是感情用事,去一家门店、不去一家门店,他有充分的理由。

在一年的长度里,零售商可以为顾客做许多事:

尊重顾客。这里的尊重不是指向顾客点头弯腰,表现出面上的重视,真正的尊重是要以专业精神、专业态度对待顾客,不敷衍、不马虎。每一个认真专业的零售商,顾客同样会回报以尊重。

体验顾客。体验一名普通顾客在店内的感受,像上面那家门店,如果管理者稍微用心,感受顾客在店里的状况,当看到收银员的冷脸时,大概会脸红吧。

给顾客温度。这种温度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适当,不急进、不拖延,不慌张、不着急,用笃定踏实的态度对待顾客。科学技术是手段,是冷冰冰的最佳解决方案,需要用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才能抵达顾客的内心。

人与人之间建立稳定亲密的关系需要漫长的时间,人与企业的关系同样如此,零售商要在一点一滴中关照顾客的感受,才能渐渐与顾客建立稳定的联系。

每年为改善与顾客的关系做一件踏实有效的工作,比任何口号都管用,也积极有效。

2018年,你为顾客做了什么?

2018即将过去,需要用时间给出答案的问卷永远有效。

每走一步,都是做注脚。

要想给出圆满的回答,每一日、每一月、每一年都不能懈怠、不能敷衍。

问卷永远有效,回答却有期限,因为市场与顾客不可能等你太久。

(作者系联商专栏作者柳二白,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禁止转载!)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柳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