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笑博客

老笑

公告

QQ642575285

微信zhouxiangycgm

统计

今日访问:209

总访问量:20694297

真正的“关店潮”可能还没开始,“震中”或位于购物中心

2015年07月21日

评论数(4)

前几天,联商网发布了《2015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关店统计》,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分析解读都直指“关店潮”。相比之下,随后发布的《2015上半年重点百货、超市新开门店盘点》及《全国2015上半年新开业大中型购物中心盘点》倒少有关注。

老笑盯着这几张表琢磨了许久,感觉上半年的关店并没有有些媒体渲染的那么严重,它其实是市场自我调节、适应变化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优化、进化的过程,基本上跟“潮”没关系。真正的“关店潮”还没有来,它可能爆发于购物中心和便利店、餐饮店等领域。

首先,上半年开店其实比关店多。

“关店表”显示,上半年关店共121家,而同期开店是208家,开店比关店多出72%,这能叫“关店潮”么?

具体的,百货店关26家,新开23家,净减少5家;超市关95家,开77家,净减少18家;购物中心未见关店报道,新开145家,全部为净增量。

如果一家企业半年净减5家百货店、18家超市,可能情况比较严重,但以中国之大、市场之广袤,区区23家店的减少,恐怕是九牛一毛,况且还有那么多新开的购物中心,以及未纳入统计的各类专业店、专卖店。

因此,我觉得所谓的“关店潮”其实是媒体的炒作,意在吸引眼球,赚取点击量而已,实际上,“潮”是不存在的,至少今年上半年没有发生。

其次,关是为了更好地开,实质是线下零售的进化。

我注意到,开店、关店的主角都是知名零售商,而那些真正退出市场的,少之又少。

百货店,万达关10家,今年将新开万达广场26个,天虹商场关掉百货店3家,却也新开1家,并且大举发力便利店、购物中心,金鹰关店2家,新开5家。

超市,华润关了7家、开12家,永辉关5家、开27家,家乐福关3家、开6家……

而像云南天顺超市关40店、铜川天天壹加壹超市关30店的,并不多,像尚泰百货这样完全退出中国市场的,则更少。而银座、沃尔玛等均无关店,新开店均为7家。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开店、关店都属正常,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况且,大多数的关店事实上是企业主动的调整行动,关是为了更好地开。

看看上半年新开的店,如苏州的新光天地、上蔬永辉、宜家武汉荟聚购物中心,还有未纳入统计的乐城超市等,质量很高,特色鲜明,深受追捧。这或说明,发展依然是线下零售业的主基调、主旋律,创新、开更好的店是发展的方向。

关店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租期届满,有的是对前些年跑马圈地激进扩张错误的修正,更多的则是在某些领域适当收缩,以便集中资源在新的领域开拓。

最后,真正的“关店潮”也许会来,“重灾区”可能是购物中心。

在17日的全球商业零售O+O创新论坛上,富基融通董事长颜艳春说,“未来3至5年,5成实体店面临生死存亡”。

此前,关店比较集中的是在服饰店、鞋履店等领域,如佐丹奴关店190间,波司登关店1357间,百丽关店167间,李宁的关店更是惊人。

不过,这类店由面积小、多为租赁,属“轻资产”,且涉及面不广,故未引起强烈的连锁反应。但真正的重磅“关店潮”可能迟早会来。

也许没有人希望颜艳春的预测成真,但它或难以避免,可能是中国零售业不得不经历的“劫”。

老笑感觉,百货店、大卖场的关店仍会持续,直到回归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布局,未来的百货店可能会是区域强权支撑的局面,像银座、武商、大商、银泰等区域巨头的优势恐难撼动,而大卖场或将是沃尔玛、大润发等全国性巨头一统天下的格局。

尽管持续的关店在所难免,但总体上,百货店、大卖场的关店应该相对平滑,不太可能大面积、集中式爆发,因为二者“不招人待见”久矣,几年前就不再是资本的宠儿,也不再是购物中心的“标配”。

百货店的“商品力”仍将无可替代,丰富、优质的商品本身就是绝好的体验。购物中心当然会有所分流,但不可能取代百货店,很难在购物中心内找到像样的百货店,偶有出色的,消费者似也不怎么买账。如杭州的城西银泰城,人气很旺,但百货部分异常冷清,百货起家的银泰尚且如此,遑论地产商开发经营的购物中心?这几年,购物中心“去百货化”已成趋势,这实质上也是百货店的利好。我相信,像武商国广、武林银泰等优秀、“店王”级百货店不可能被取代,但未来会呈现“少而精”的格局。

至于大卖场,由于它经营的是生活必需品,刚性需求会支撑它的生存发展,特别是沃尔玛、大润发等巨头具备强大的自采自营能力,发展的重点正转向各种价格更低、服务更好的会员店等创新模式,O2O也将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加上这些巨头大都数百店连锁,规模庞大,关店的冲击也不会伤筋动骨,如沃尔玛虽然计划关掉在华30%的店,但它同时推出了3年110店的发展计划。因此我判断,大卖场未来仍会是线下零售的重要一极。

真正值得担忧的是购物中心,它的投资太猛,发展太快,一窝蜂、比赛式的投资,市场恐很难承受。据说全球在建的购物中心有近一半在中国,有分析称,到2020年,我国的购物中心将突破10000家,有报道说,广州今年将新增购物中心10家,杭州明年购物中心将突破100家,几乎所有的零售企业都把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作为转型的方向,像老笑所在的这个介于三、四线城市之间、人口仅百余万的小城,购物中心也有五、六家之多,还有好几个在建,突破10家应在转眼之间。

据统计,我国现有的购物中心数量在4000家左右,其中营运良好的不足10%,像K11、大悦城、永旺梦乐城、宜家荟聚这样的特色鲜明的屈指可数。这就非常可怕,现有的购物中心尚且“吃不饱”,再有1.5倍于目前的同行投入竞争,画面惨烈或将不忍直视。而且,现在的综合体越来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消费需求增长不可能跟得上这样的节奏,“僧多粥少”的局面必将愈演愈烈,像此前电商一样前赴后继成为“先烈”的也必将越来越多。问题是,它的投资如此巨大,涉及到的商户、员工数量如此之众,一旦大批购物中心成为“鬼城”,其震动绝非服饰店、鞋履店可比。

处于危机之中恐怕还有便利店,便利店也许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但像现在这样一家企业就有数百、上千、几千家的发展计划,显然超出了市场的承载力。而且,便利店虽被人们视为“风口”,但要盈利并不容易,7-11入川4年尚不能盈利,那些半路出家的凭什么就能轻易赚钱?

还有餐饮店,这些年伴随购物中心发展、百货店转型突飞猛进,爆发式开店,新的同质化正在形成。据说,现有的餐饮店中,7成左右“陪太子读书”,如果购物中心倒闭潮成真,这些餐饮店不死而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