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笑博客

老笑

公告

QQ642575285

微信zhouxiangycgm

统计

今日访问:2079

总访问量:21197813

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

2015年08月01日

评论数(0)

官方调查表明,荆州安良商场扶梯吞人事件是一起严重的安全责任事故,这样的事故令人痛心,也催人深省。

但据长江日报、北京商报报道,电梯的安全隐患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就连一些高档商场的电梯安全管理也远非无懈可击。

电梯伤人事故,这不是第一起,也未必是最后一起,这才是最可怕的。

前些年,零售业热衷于跑马圈地、连锁扩张、做大做强;这几年,则忙于调整转型、跨界混搭、体验营销、智慧零售。这些当然都是必要的,但在忙忙碌碌中,不少企业忘记了对安全底线的坚守,放松了对食品安全、商品质量的管理,忽视了经营能力、服务水平的提升。零售业“奔跑”的步伐从未减缓,但很多时候似乎只为奔跑而奔跑。

于是,伤人事件一再发生,食品安全一再失守,商品质量问题频发,服务水平屡遭诟病,经营能力原地踏步。零售业羡慕的东西很多,追逐的东西也很多,但坚守的太少,最终丢失了自己——当经济困难,消费方式改变,就在困境中难以自拔。

《新京报》最近有篇评论叫“市场如此激荡,人心如此浮躁”,评的是股市,我觉得也适用于零售。零售业“病”了,“病根”就在浮躁,就在焦虑。

前几年房地产赚钱,于是一窝蜂地投资开发;后来购物中心大热,又争相恐后地跟风进入;近几年金融业火爆,热衷于资本运作的零售企业也越来越多;眼见阿里平台成了赚钱机器,不管具不具备条件的都做起了“平台梦”……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李善友甚至说,“基于事物本身赚钱的商业模式即将消亡”,言下之意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才是零售业的未来。我觉得这判断太过极端,难以成立:金融业再发达,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肯定玩不下去;平台再风光,没有人卖货就难以为继;不管时代如何发展,优质的产品、贴心的服务永远会有需求、有市场。都想当地主老财,坐享其成,不劳而获,怎么可能?没有人做经营,平台就是个P!

常常拜读蒲哲君的大作,此兄的文章以挖掘、分析、评论日本零售业的居多,写得极好。日本零售业做得如此出色,令无数中国旅客为之疯狂,最关键的可能在于日本人专注、极致的力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零售细节近乎变态的完美追求。这些,从蒲哲君的文章里可以看到,从国内的日系卖场也能得到证实。

三枝富博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一切都从培养一位员工,创造一位顾客开始,我们每一位员工都要把一些小事情彻彻底底地做到,就能产生非凡的效果。”这跟日本7-11的铃木社长说的“造就7-11不平凡点,恰恰是它始终贯彻和积累平凡的事,终将会在某个时点到达爆发点,由平凡造就不平凡”,是一个意思,都是强调要专心专注、精益求精。

我国零售业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种专注、沉静、坚守,人们更热衷于谈论战略,更冀望于走捷径、抄近道,更希望以非常规的手段引发轰动效应,不少业者重形式轻内容,重营销轻服务,重轰轰烈烈轻默默耕耘,总想以标新立异的建筑、颠覆式的跨界混搭、别开生面的营销活动一炮打响,总是哪里热闹往里挤,什么光鲜就往哪儿凑,唯恐市场的繁华、热闹与己无关。

于是,购物中心越建越大、越来越豪华,各种跨界越来越大胆、越来越颠覆,营销宣传活动投入越来越大,各种噱头、炒作越来越无底线……遗憾的是,一夜暴富、一招暴红的期望往往落空。

人们言必称“体验为王”,却连基本安全都无法保障,“问题商品”屡见不鲜;人们把“回归零售本质”挂在嘴边,却缺乏持续提升经营水平的耐心,服务水平徘徊不前;人们高喊“以消费者为中心”,眼光却紧紧地盯住竞争对手,顾客停车、退换货依然是“老大难”……社会上的浮躁之风、焦虑之气、攀比之举早已不可避免地侵蚀了零售业,人们都向往站在零售舞台的中央,在聚光灯下收获注目与荣耀,却忘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古训,丧失了平心静气、默默耕耘的自我修炼能力。

购物中心甚至是百货店“去百货化”愈演愈烈。百货人不敢做百货、不善做百货,转以其他打造体验,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舍本逐末、不务正业?但就在此时,日本人在上海开出了“颜值最高”的新世界大丸百货,大张旗鼓地回归商品经营,这或是一次真正的“逆袭”。当越来越多的国内零售企业热衷于划片分包、租赁经营,千军万马抢占独木桥式地扎堆于餐饮、儿童等体验业态时,潜心于商品经营的,肯定会大有市场,优质的商品、精美的陈列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体验。

不久前,亚马逊的市值超过了沃尔玛,有人就说“沃尔玛霸主地位不保”。此论可能有点哗众取宠,市值未必是个非常靠谱的东西,影响股价起伏的因素太多,对零售企业来说,也许营收、利润等“硬指标”才更有说服力。去年,沃尔玛以4855亿美元的收入遥遥领先于亚马逊的958亿美元,其净利163.63亿美元与亚马逊的净亏2.41亿美元也不在一个量级。今年2季度,亚马逊盈利0.92亿美元,所以股价大涨,身价大增,但同期,沃尔玛的利润应该在50亿美元左右,谁是霸主一目了然。

津津乐道、过分追求市值、估值等并非那么刚性的指标是不是浮躁的表现形式之一我不清楚,但沃尔玛似乎没有因为亚马逊的咄咄逼人而放弃大卖场业务,它虽然计划关掉在华的30%门店,却也发布了3年开店110家的发展目标。在坚守线下、稳扎稳打的同时,沃尔玛也在大举发力线上,据说沃尔玛的线上收入已达亚马逊的1/7,增速已超后者,成为全美继亚马逊、苹果之后的第三大电商。真正的零售企业,还是要在经营上下真功夫。

永辉超市无疑是中国零售业的一面旗帜,在降声一片的市场中保持着销售、盈利“双增”的良好势头,令无数同行羡慕不已。但永辉生鲜一骑绝尘的背后,也未必有什么秘笈,无数员工持之以恒、起早贪黑、默默无闻的努力、日复一日地用心经营或才是它成功的关键,如果吃不这个苦,耐不了这个烦,就不可能真正学到永辉的精髓。

张近东说,做零售要“出奇守正”,大多数企业可能过于看重“出奇”,忽视了“守正”。什么是“守正”?也许就是要回归零售本质,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地做好经营、服务,就像三枝富博所说的,“零售业是让顾客感到幸福的产业,顾客想要的商品、热情的店员、清洁的卖场,虽然这些都不是能改变人生的大事,但正是因为有这些带给人们微笑快乐的事情,才令我们的每一天变得如此丰富多彩,面对明天,答案就在顾客之中。”——这才是零售业之“正”!

零售也许是艺术行业、时尚产业、眼球经济,但它更是人性的行业、人文的产业,是规则经济、服务经济。“出奇”必须建立在“守正”的基础之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设备安全、食品安全领域,一次意外的事故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突然死亡。荆州安良商场能否从伤亡事故中走出来?恐怕很难;沃尔玛“瘦肉精”事件,也必将极大地挫伤顾客对沃尔玛的信任,而重建这种信任绝非易事。江苏淮安金地广场屋顶坍塌,更是骇人听闻、影响恶劣。在极其困难的时下,安全问题、质量问题有可能成为压垮某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经商应该遵循起码的商业伦理,恪遵基本的职业道德,坚守规则底线,在确保人身安全、商品质量、诚信经营的基础上,再来追求舒适、体验、特色,这是符合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否则,你就是把互联网思维喊得再响,把营销促销声势搞得再大,恐怕也是枉然。

零售业未必需要太多的高深理论、太多的尖端科技,它需要有仰望星空的情怀,更需要脚踏实地的专注;它需要不断地尝试、探索、创新、突破,更需要对责任、安全、品质、诚信等原则底线始终不渝的坚守;它需要顾客云集、人气爆棚的繁华热闹,更需要静下来、沉下去默默耕耘的持久耐力,一句话,打基础才能利长远,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