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旷

刘旷

公告

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文集

(3)

统计

今日访问:25531

总访问量:49641254

“双11”助力扶贫,电商正成为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

2017年11月02日

评论数(0)


前阵子,“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一图在朋友圈疯传,尽管发图者只是为了调侃自己是“困难群众”,但其背后所指的扶贫问题确实是一个长久以来有待解决的难题。


沉疴难医,贫困始终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难以翻越的大山


由于很多偏远农村地区扶贫不精准,并且缺乏实效性,既不能将农产品大量的销往城市,也不能准确把握城市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反馈给贫困地区的农业,导致很多贫困户接受扶贫后不久又返贫,甚至贫上加贫。


首先,“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全国各地的贫困县其贫穷的原因均有不同,每个地方可供开发的产品也不尽相同,可能有的地方有古今闻名的特产,可能有的地方适宜种植出优质的农副产品,扶贫也需“因地制宜”来开发优势农副产品。


其次,区域性贫穷,贫困者并非只是表面的贫穷或是个人的贫困,往往有更深次、更复杂的原因。某个纪录片提到过“贫穷的连锁”这一说法,个人的贫穷与环境落后闭塞、疾病、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均有关系。同时,由于贫困地区的人风险承受能力低,造成贫穷的原因可能互相影响,由此导致贫困代际传递,扶贫还需通过公益行动从教育和环境层面助力贫困地区改善环境,提高物流的运输效率,增加下一代的受教育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最后,贫困地区种植规模小,经营分散,即便有了推广渠道也不能提高效益,潜力无法充分挖掘便不能从贫穷的泥潭中出来。除了缺少资金、环境恶劣之外,贫困地区还缺少技术、经营知识、劳动力、先进思想等,创业创新才是贫困地区持之以恒发展的“永动机”。授人以鱼可解一时之困,授人以渔才能带来长久的效益。


双11之际,以苏宁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们再掀造血式扶贫


在一众积极扶贫的电商之中,苏宁是首个与国家扶贫办围绕扶贫工作签订战略协议的民办企业,其基于全国布局在各地积极开展扶贫行动,多有创新之举。苏宁以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为扶贫主体,依托线下易购直营店、村级加盟服务站,线上中华特色馆、大聚惠、苏宁物流云及农村电商学院等载体,所探索出的“造血式”精准扶贫模式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成效显著。


在一年一度的购物节“双11”来临之际,苏宁又将把电商扶贫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推出“扶贫专场”、原厂地“寻鲜记”、等多项扶贫内容,线上给予流量照顾,线下则联合采购商宣传,助力赣南等多个贫困县解决农副产品长期滞销问题。


一、授人以鱼,因地制宜解决滞销问题


贫困地区由于物流成本高、信息闭塞,所产之物长期存在着售价低以及滞销问题。苏宁易购为贫困县专设中华特色馆,以“一县一品”的形式收录各个贫困县的特色农副产品或特色工艺品,并且每月上线扶贫日宣传特色馆扶贫产品,在增加宣传的同时也提高了各地农副产品的辨识度,通过消费反馈也能为贫困地区的产业提供发展方向。


其次,苏宁通过大聚惠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用户对某种农副产品的需求、众筹预售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包销到户”以高于当地收购价的价格采购农产品并优先照顾贫困户三种扶贫方式,让扶贫能精准到户,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的长期滞销问题,让贫困户获得更高的收益从而实现脱贫。经苏宁特色馆成功脱销的农副产品有湘西古丈县蜂蜜等等,其中日照苹果仅用三天便销售600斤,成效显著。


最后,苏宁独创的线下城乡互助扶贫模式“定点帮扶”,通过一个城市帮扶一个贫困县的模式则精准高效,能够同时帮扶贫困县以及低保户、贫困学生等城市贫困人口。


二、赠人玫瑰,推动公益扶贫发展


企业投身公益事业是国家扶贫行动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苏宁等电商都在把公益作为了扶贫事业的重点之一,参与公益行动、成立公益基金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比如苏宁所参与的为贫困地区小学修建校舍的“筑巢行动”、为中西部偏远地区修建桥梁改善交通环境的“溪桥工程”等。企业公益行为能够改善贫困地区的环境,让当地人能及时获取外界信息,增加下一代受教育的机会。据了解,苏宁迄今为止已在公益行动上累计投入了11亿元。


不仅如此,苏宁也把公益精神浸入了企业文化之中,其员工自发组织了每年捐一天工资做一天义工的“阳光1+1苏宁社工志愿行动”。数据显示,苏宁社工志愿者分队截至目前已超过了1000个,开展公益活动参与者也超过了90万人次。


除了企业层面的公益行为之外,个人性质的公益行为也是扶贫中的重要力量。企业的公益行为,以及电商在扶贫过程中的宣传其实也在推动着“消费扶贫”,苏宁直播贫困地区的水果现场采摘等,除了能增加消费者对项目的信任感之外,另一方面也能加深消费者对当地贫困状况有直观的了解,意识到消费便是扶贫的一部分,由此可推动消费者的扶贫积极性。


这样由企业及个人的公益行为传递,将使全民积极履行社会职责的意识提高,从而助力社会的公益事业发展,共同提高扶贫项目的效率。


三、授人以渔,培训、实训两手抓


农村电商的发展需要培养电商人才、发展特色产业,除了电商扶贫、公益扶贫之外,苏宁也在通过培训、实训等方式助力贫困地区脱贫。


其一,苏宁依托旗下大聚惠平台,深入贫困县取样,因地制宜设计页面、规划活动,利用线上线下优势能够帮助贫困地区打造地区性品牌,提升当地的产品营销能力。


其二,通过培训培养人才。苏宁先是建立了农村商学院培养农村电商专业人才,后又开展“青虾养殖示范基地”等帮扶项目,并提供资金和管理支持,培养员工。一个地区龙头企业的建立能够带动其他贫困户,实现上下游协同发展,避免了贫困户脱贫后又返贫。


其三,通过实训增加就业。苏宁近期与多个贫困地区的政府合作建立了“电商实训店”,通过定向就业实训、线上线下营销技能培养等多种方式,实现造富、销售、纳税、就业、服务在当地,以“先店后厂”方式进一步培养电商人才,增加就业机会。目前“电商实训店”已在河北省沽源县试点,未来将推广至全国。


培训、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能让当地贫困人员拥有运营电商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电商人才专业化,另一方面增加工作岗位和创业机会也能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改编贫困地区仅剩老弱残妇幼等留守人员的人员结构,促进当地创业创新。年轻劳动力也将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实现通过电商扶贫脱贫。


在农村电商的大趋势下,电商正在成为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电商和扶贫看似很难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在经过一年的试点和一年的推广之后,电商扶贫这一信息化扶贫方式正成为各种精准扶贫力量中的中流砥柱。新零售背景之下,农村电商发展前景广阔,有报告指出今年农村电商市场规模已逾6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8.87%,电商扶贫项目对电商和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都是双赢之举。


一方面,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而言,他们长期生活在信息闭塞之地,互联网覆盖不到或覆盖率低,交通也不发达,物流成本比农副产品成本高,缺少发展电商的能力。农民缺少技术、不懂运营,纵有优质农副产品出产也苦于能力小、“酒入深巷无人知”,辛苦一年所得只能依靠传统销路,收购商难找产品也难销,往往只能空等农副产品滞销。


贫困地区的农民需要新的技术和大的平台帮助他们将产品销售到更远的市场,电商扶贫则能让贫困地区对接互联网,提供更大的销售渠道,通过信息化提高当地的竞争力,帮助当地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


另一方面,对于电商来说,通过精准扶贫可以进一步布局新零售。农村市场是各大电商布局新零售的重点,而随着品质生活消费观念的兴盛,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新鲜无害蔬果的需求有增无减,但苦于没有购买门路。过去受限于农村市场布局的成本过高,电商一直难以攻破农村市场,通过精准扶贫项目,电商便可以将物流系统延伸向农村地区,甚至是贫困山区。


同时,电商在扶贫过程中所积累的数据能成为打开农村市场的钥匙,也能沉淀为平台的交易数据,为后续开展农村金融等业务服务,并且电商扶贫能够加快渠道下沉,深入布局新零售,由此形成差异化优势。


由此看来,以苏宁为代表的一些电商巨头正在通过电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下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尤其是在双11到来之际,在巨头们的推动下,未来电商必然将成为精准扶贫的中坚力量。


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刘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