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旷

刘旷

公告

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文集

(3)

统计

今日访问:14828

总访问量:49917478

如何利用大数据征信应对花样翻新的金融诈骗?

2018年02月24日

评论数(0)


前不久,支付宝公布了用户2017年的年度账单,正当大众乐呵呵的将支付宝年度账单在朋友圈刷屏时,某知名律师发文指出,账单首页内一行特别小的字“我同意《芝麻服务协议》”存在风险。支付宝和芝麻信用,通过“捆绑授权”的方式来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不符合刚刚发布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家标准的精神,也违背了其前不久签署的《个人信息保护倡议》的承诺。


众所周知,芝麻信用是蚂蚁金服旗下独立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其通过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客观呈现个人的信用状况,是目前发展较好的征信平台之一。而事件爆发后,支付宝与芝麻信用表示,将认真落实监管部门要求,深刻汲取教训。但是仍有不少用户表示对支付宝与芝麻信用很失望。


突发信任危机,互联网大数据信用怎么玩?


自古以来,做人诚信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受支持,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用在人们生活中也更加重要,个人信用数据也因此成为辨别一个人是否可信的评判标准。近几年,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互联网征信体系的构建,在我国除了央行征信系统之外,各类征信机构和第三方征信公司不断兴起,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应运而生。


大数据征信是指通过对海量、多样化、实时、有价值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挖掘,并运用大数据技术重新设计征信评价模型算法,向信息使用者呈现信用主体的违约率和信用状况。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和平台可以利用大数据征信辨别一个主体信用的好坏,因此大数据征信成为平台和用户防诈骗的“不二法宝”。


这几年,以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为代表的大数据平台依托跨行业、多维度的海量数据沉淀以及强大的数据挖掘、分析和预测能力,为商家以及用户提供反欺诈服务,效果明显。大数据征信拯救金融风控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征信平台也开始开展这方面的业务。


可是,在个人数据征信越来越受重视的时候,人们慢慢发现平台与企业信用数据领域变得有所缺失。正如前面提到的芝麻信用违规一事,芝麻信用本身是最受人们信赖的征信平台之一,其违规事件的出现不仅让自身信誉大打折扣,而且芝麻信用本身所扮演的征信平台角色,亦是加重了这次违规行为的恶劣程度,令用户感到意外和讶异。


由此可见,在大数据征信发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征信平台与用户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矛盾的根源是,用户个人数据隐私被征信平台私自滥用,征信平台为获取更多数据而采用隐性“捆绑授权”的方式忽悠用户,忽视用户知情权,种种违规行为让消费者哀声怨道。


消费者本以为大数据信用的发展可以杜绝金融诈骗的发生,但是芝麻信用违规事件的发生,让用户对大数据征信产生了质疑。其实,不只是芝麻信用,这两年来,不少互联网企业均因为隐私或者用户信息安全被推向舆论的风口。这也不禁让大众疑惑:未来互联网大数据信用该怎么玩?


大数据征信分三步,斩断金融诈骗链条


近年来,基于个人身份泄露而导致的身份信息、银行卡、社交信息盗取等问题愈发凸显。追根究底,致使金融诈骗层出不穷的原因,与征信平台滥用用户个人征信数据有很大关联。目前,信息诈骗方式已经逐渐从撒网式诈骗向精准诈骗升级,显然已形成庞大的诈骗产业链。而据数据统计,每年电信诈骗涉及的总金额高达百亿元之巨。在此背景下,用户该如何防范个人征信数据被征信平台滥用而导致金融诈骗案件的发生?


一来,关注个人信用,加强用户自身风险防范意识。


近年来,不法分子或者不良平台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例如:流氓软件、网络活动、不明信息的盗号等等,因此我们个人要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仔细甄别多种操作情境下的授权信息内容,注意授权范围,防止由于个人疏忽而导致个人信息的曝光。


《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显示,84%的网民切身感受到个人信息泄漏带来不良影响,54%的网民认为个人信息泄漏严重,其中21%认为非常严重。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的发展之下,越来越多用户开始意识到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二来,建立大数据平台征信,让用户有途径了解金融平台信用信息。


自从背靠流量巨头的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征信机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以来,个人信用评分体系越来越健全。但纵观征信行业,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企业征信和平台征信的发展都不如个人征信,因此大多数用户评判一个企业或者平台的依据只能是品牌或者口碑,缺乏实际的数据来支持来求证。


为了让用户有理可证,有据可依,征信行业应该积极建设大数据平台征信,加强用户的知情权,避免用户一而再再而三的跌入不法分子设计好的陷阱。或者通过独立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和协会,对掌握个人信息的机构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资质审核与认证。与此同时,为用户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交易环境,各金融机构也需加强风险防范措施以及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进程。


三来,加强外部政策监管,建立健全个人信息规范法规。


在个人信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之下,社会各界对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呼声亦越来越高。事实上,自征信行业发展以来,我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已逐渐为征信业的健康发展构建了初步的法律制度框架。


从2013年国务院发布《征信业管理条例》提出要贯彻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的要求,确立征信经营活动遵循的制度规范和监管依据。到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特别明确了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打击网络诈骗。我们可以发现大数据时代,要想摆脱信息泄露的命运,更重要的是靠监管部门的强力执法。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等业务的迅速开展,个人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从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金融诈骗案件。为了还金融行业一个安全的业务环境,需要加强个人风险防范意识,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标准和操作程序,最重要的是建立大数据平台征信。


大数据征信必将成为金融科技腾飞的助推器


数据显示,2017年信贷交易规模超过10万亿,到202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7.36%。由此可见,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推动下,互联网金融市场未来还将会进一步扩大。而大数据征信不仅可以协助网贷平台规避潜在风险,还可以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点。


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征信是完善整个行业建设的重要环节。因为大数据征信不只弥补了传统信用评估模型信息维度单一、信息滞后的缺陷,而且可以促进金融业务优化,推进金融平台安全运营、合规发展。通常情况下,互联网金融公司以大数据为基础为用户或企业建立信用报告,利用数据分析进行风险评估,预测用户或平台潜在风险。


对于征信用户来说,个人征信是一个表明自己信用好坏的依据。古人云“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其中“信而有征”意思是可验证其言为信实,或征求、验证信用。由此可见,个人征信的建立确实有利于金融平台甄别潜在不法分子。但是目前缺乏用户求证金融平台好坏的平台征信,征信系统的不健全导致用户利益受损。“我表明自己个好人,你也了解我的一切,而我对你却一无所知”这种征信状态的延续,对用户来说是不公平的。


最后不得不说,大数据征信重构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控体系,但是其本身的安全性与精准性是有效把控风险的前提。所以,在运用大数据进行金融风控和管理时,征信平台需建立风险评估模型、信用衡量体系等核心产品,来实现数据的精准性,体现自身的价值,还要诚信守规树立自身诚信形象。


整体而言,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领域的个人金融借贷迅速增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用管理法规,征信机构均接二连三出现违规行为,导致过度借贷、骗贷等行的爆发。而未来互联网金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征信平台要以身作则坚守信用法规,只有打造良好的互联网大数据信用环境才能有效杜绝金融诈骗的发生,也会吸引更多用户的参与,进而有效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刘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