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

新生

公告

关注新零售、电商、3C及周边。微信:chisinson0512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5005

总访问量:30721964

国美联姻家乐福 大卖场家电数码开始全面托管模式?

2019年04月10日

评论数(0)

联商网消息:家电3C市场再迎来变局,继大润发将家电3C业务交由苏宁“代销”后,家乐福选择与国美合开“店中店”。

4月10日,家乐福中国宣布与国美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家乐福全国200多家门店将全面引入国美,推出“店中店”。

据了解,家乐福也由此成为首家与国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店中店”经营模式的外资零售巨头。

另据财联社消息,家乐福与国美推出“店中店”模式只是合作开端,双方针对资本等层面的合作“都在谈”,下一步或将在资本层面展开合作。

为了寻求价值最大化

家乐福此番与国美“联姻”,不得不让人想起此前大润发与苏宁的合作,后者“联姻”的效果已有显现。

去年6月21日,大润发与苏宁达成战略合作,大润发在中国大陆地区所有门店家电3C专区由苏宁“代销”,当然也包括大润发未来新开的门店。双方合作也涉及供应链协同、业态融合、消费者服务等方面。截至目前,大润发已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了408家门店。

苏宁提供的数据显示,在818大促期间,截至8月10日22点,苏宁易购大润发店全国销售同比去年未进驻前增长700%,新会员买家占比超过4成。高鑫零售在2018财报中也有所提及:截至2018年年底,改造后门店的家电部门业绩已取得正增长。未来双方将进一步融合,实现销售规模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以上数据可看出,这种引入更专业合作伙伴的模式,为传统大卖场家电3C专区的业务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从目前市场环境来说,由于现阶段居民的家电保有量持续上升,引起家电市场的增速缓慢,家电市场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的家电市场的整体规模同比下跌5.6%。

而受到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消费者对家电的购买欲望在降低。消费升级之下,人们更愿意按照实际需求购买品质家电,而不是把家电作为刚需添置。

就目前国内大卖场家电3C经营困境来看:一是规模小,面临议价和货源问题;二是专业度上不如专业家电3C卖场;三是产品走中低端,利润不足;四是市场环境较为低迷。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选择供应链优势、品牌效应、专业经营能力更强的“运营商”成为应时之需。

据了解,家乐福与国美在正式合作之前已经进行了试水。去年底,首批国美“店中店”在北京、上海、无锡及杭州等地共11家家乐福门店完成改造并落地。家乐福方面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家乐福及国美双方的整体销售情况均较过往有大幅提升。预计今年7月底前完成200余家门店的战略合作。

家乐福国美“店中店”的面积在350至500平方米左右,囊括了国美目前全部的热销单品,包括“大家电、3C商品、智能单品”等优势品类。

从双方合作来看,通过进驻家乐福,国美在渠道、客流以及销售额上都可以做增量。而依托于“运营商”国美,家乐福家电3C业务在供应链、客户服务、产品结构、专业度、购物体验上或将有较大提升。而“店中店”模式是零售企业实现流量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有效方式之一。

家乐福集团副总裁,亚洲区总裁兼CEO唐嘉年表示,对“店中店”这一模式充满信心。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也认为,双方优势协同将产生1+1>2的效果。

不过,联商高级顾问团主任周勇则认为,大卖场是老业态,家电也不是新品类,没必要线下卖,以后都可以线上卖。如果双方会员信息不能打通,很难出实效。

虽然合作双方都表达了良好愿景,但背后隐藏着两者对各自业务踌躇不定的考量。毕竟,家乐福与大润发、国美与苏宁之间的沟壑仍未抹平。

而双方合作的背后,也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腾讯系”与“阿里系”的较量。

又是一场较量?

与大润发相比,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时间更早一些。

在外资大卖场“躺赢”的时代,凭借着先进的管理模式、物美价廉的商品与优质的服务,外资企业不费太大力量便可在中国零售市场分得一杯羹。

不过受到电商冲击以及本土零售商的快速崛起,在对消费者及市场的感知度上,外资大卖场场开始落后了。以家乐福为例,自2012年起,家乐福中国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降。凯度消费者指数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7日,高鑫零售(大润发7.1%、欧尚1.3%)中国市场份额为8.4%,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华润万家、沃尔玛。家乐福以3.1%的份额居第四位,与大润发相差4个百分点。

除了外部环境外,也有内因。在联商专栏作者刘旷看来,家乐福有四大内忧:一是法国总部对家乐福中国管理介入较多;二是没有形成成熟的供应链;三是商品质量管控问题;四是卖场地租问题。

去年1月,家乐福中国宣布与腾讯已达成在华战略合作协议,且腾讯与永辉将对家乐福中国进行潜在投资。此后,关于三方合作消息再无新内容披露。

不过家乐福随后开始了数字化转型,这比大润发要晚了一些。2017年11月,大润发开始转投阿里,成为“阿里系”企业,围绕新零售大卖场改造一直持续至今。

据《联商网》报道,过去一年,家乐福在数字化、试水多门店模式、拓展自有品牌、供应链布局等方面先后有所行动。例如,数字化方面,家乐福与腾讯新开主打餐饮、生鲜、进口商品、自有品牌的智慧门店Le Marche,上线小程序。此外,家乐福京东商城旗舰店上线测试。

而在全渠道、数字化转型中,国美也远远落后于苏宁。联商网曾在《苏宁VS国美:没落的国美 进击的苏宁》统计,在2017中国零售上市公司百强榜中,苏宁易购实现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26.48%;国美零售营收为715亿,净利润为负4.5亿元,同比下滑238.40%。从营收上看,国美零售营收仅占到苏宁易购38%,不到五分之二。此外,国美在营收、净利润、线上业务占比、门店数量等方面与苏宁差距较大。

国美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线上线下整体GMV为1326亿元。而苏宁2018年线上销售规模为2083.54亿元。

对于此前大润发与苏宁的合作,联商专栏作者老笑认为,苏宁包括与大润发合作在内的努力,将对我国家电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对京东等主要对手形成新的攻势。但短期来看,影响最大的可能还不是京东,而是国美,因为国美就在线下,就在大润发旁边。不过,他表示,与大润发的合作很可能只是苏宁与大润发之间的事,与阿里无关。

不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云栖居士与互联网分析师杨世界均认为大润发与苏宁合作,是阿里系从正面对标京东。

而家乐福与国美的合作似乎也有了反击的意味。云栖居士表示,家乐福与国美的合作只是另一个版本的"苏宁+大润发",不同的是"苏宁+大润发"是阿里系,"国美+家乐福"是腾讯系。

“由此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如果腾讯做庄,把国美和京东联姻,可能更有搞头,这样苏宁可能会更头疼。”云栖居士称。

大卖场开始转型做分租商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通过相互抱团、优势互补,实现效率最大化已成为不少大卖场的主流选择。从近些年零售行业变化可以看出,“站队”或“联姻”都是为了让自身过得更好。

此外,家电3C品类在综合性大卖场中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将难做的这块业务交由职业选手打理,进行业务整合,轻量化运营也成为大趋势。

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认为,家乐福在突围无望时,基本放弃挣扎,退出家电板块意味着运营上的绝望以及开始模仿大润发转型为分租商。

据了解,除了与国美合开“店中店”外,家乐福此前还与戴森、乐语Brookstone等品牌合作开拓了“店中店”模式。

王国平分析称,超市行业面临无法通过提升毛利来获得更高的盈利能力,无法通过规模获取供应链议价能力,以及无法打破单店销售天花板。在三大方向全部突围失败后,超市开始转型通过贩卖仅有的流量维持生存。

以高鑫零售为例,2018财年利润41.96亿,租金收益38.08亿。2018年底,家电全部退出,转为分租给苏宁后,高鑫零售的租金收益可能在2019年直接突破40亿大关。高鑫零售租金收入远超宝龙、龙湖、大悦城等国内知名商业地产公司,已经转身为国内大型分租商。

不过,王国平同时表示,分租业务的不断扩张会加大超市与购物中心租赁业务的矛盾。大润发被万达封杀,至今未能解封,不是没有原因的。购物中心以低租金+免租吸引超市入驻,看中的是超市的流量,而超市把流量在内场过分稀释后,流量价值会迅速降低,导致购物中心付出与回报不成比率。

“超市如果在分租业务上无序扩张,会引发购物中心的全面反弹,逼退场、缩小营业面积等事件,未来可能会成为常态。”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告诉《联商网》,对于大卖场来说,扮演分租商的角色,意味着要开始面临功能和品类上的重构。而进驻卖场多出的增量对家电连锁零售商来说,仍然杯水车薪,转型中的阵痛仍然难以避免。

(来源:联商网 陈新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