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16日
评论数(0)联商短评:自1991年3月15日开始,3·15晚会已经连续举办了31届,作为一档古早经典品牌栏目,它越来越难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了。
今年的3·15晚会聚焦食品安全、个人隐私、汽车消费等领域,曝光了人脸识别、个人简历泄露、瘦肉精、手机清理软件获取用户隐私、UC和360搜索虚假广告、汽车变速箱生锈、名表维修陷阱等问题。
不少消费者吐槽,虽然3·15晚会聚焦的问题与民生领域密切相关,但整体期待程度已经下降,一些大家所期待的关于大数据杀熟、直播带货售假、医美骗局、互联网借贷、长租公寓暴雷、在线教育乱象、汽车刹车失灵等问题并未在晚会上曝光。
从百度搜索指数显示的数据来看,自2017年开始,百度上“3·15晚会”的搜索指数连年下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3·15晚会的影响力已经开始下降。对于商品质量、食品安全、消费欺诈等问题,3·15晚会不止一次进行过曝光,但这些领域的问题依然存在。
实际上,315晚会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还需要监管部门、商家、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在30多年发展过程中,3·15晚会在监督企业整改的同时,也推出了行业的进步和体系的完善。2007年,3·15晚会曝光了郭德纲代言的“藏秘排油”减肥茶广告问题,两年之后的2009年,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或者其他虚假宣传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目的是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核心是保护消费者权益。而3·15晚会则唤醒了消费者的权益意识,成为规范市场秩序、传播国家法规政策的强大平台。
这其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涉及买卖双方,还涉及相关监管、职能部门的多方互动,能够进一步创新治理,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不过,在目前网络舆论多元化、媒体形式多样化的当下,3·15晚会似乎演变成了一场公关自救晚会,外人看热闹,漩涡中的企业则彻夜难眠,为寻找应对方法焦头烂额。而看客们聚焦的方向往往失了真,谈资变成了谁家公关手段应对高明,谁家应该给负分。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维权渠道多样化,消费者权益问题的解决方式变得越来丰富。如果说30多年前3·15晚会的一声炮响给中国消费者带来了维权意识的觉醒,那么在人人都有“麦克风”当下,3·15晚会更多带来的或许是舆论的胜利,法治的胜利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胜利。
最后,还是希望今年上“黑榜”的商家努力改进,未上榜的企业需引以为戒,让消费者少踩坑,一起共创美好和谐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