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跃忠新零售

鲍跃忠

公告

专注新零售发展、变革,服务新零售创新、实践。

专注快消品市场、渠道变化变革创新;

多年的实践经验,敏锐的行业观察,独到的个人见解,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立足行业实际,发展变革创新;

曾任国内大型连锁超市、便利店企业总经理;

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专家;

文章欢迎转发!注明联商网+鲍跃忠

微信:bc111246

邮箱:lscszjl@sina.com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1628

总访问量:48531925

要尽快建设我国消费品流通新基础设施

06月18日 09:19

评论数(0)

小吃街

来源/联商专栏

撰文/鲍跃忠

我国既是消费市场大国也是消费品生产制造大国。

2023年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471495亿元,其中商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18605亿元。

据有关统计,我国现有规模以上消费品生产制造企业数量约18万家,占规模以上全部工业企业数量的38%,约100多种消费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如果再包含规模以下消费品制造企业,整个消费品生产制造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据非常重要的比重。

如果再包含消费品流通企业、零售企业以及其他消费品生产制造流通服务企业,整个消费品行业将占据我国整体经济的半壁江山。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何推动消费品行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在消费领域中,占据主要成分的消费品市场对我国未来促销费、提振经济发展将发挥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

消费品生产制造行业也将随着我国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未来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消费品行业除了对促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发挥重要作用外,其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各方面作用都非常重要,譬如对扩大就业,对增加税收等方面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消费品行业特别是食品行业,还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食品工业的发展与农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产业关联性,食品工业、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转化发挥重要作用。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消费品行业的市场特点,我国消费品行业基本采取的是完全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也就是在我国,整个的消费品行业,从生产、流通到零售几大主要环节,基本采取的是完全市场化的发展模式。除了少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外,大部分商品市场完全交由市场调节。

市场化的发展方式,对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消费品市场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消费品行业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随着消费品行业地位的不断提升,随着当前我国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完全市场化的发展方式,并不完全利于当前我国消费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市场调节为主,适当加以政府引导,构建符合我国当前消费品市场发展需求特别是流通需求的基础设施,降低我国消费品行业的流通成本,可以推动我国消费品行业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

目前我国消费品行业在流通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建议:

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我国消费品行业企业数量多、企业主体多,加之市场范围广、市场分散、差异大等问题,导致我国消费品行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非常突出。

主要表现在产销信息的不对称。很多上游的制造信息、产品信息,无法及时、有效触达下游流通、终端环节,很多的一些下游需求信息也很难被上游企业所获取,导致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

关于市场信息的问题,一方面需要企业自身积极作为,一方面需要更多的市场化服务机构作为服务,在此基础上,如果政府能够搭建一些普惠制的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市场实现信息对称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效果。

以消费品行业中比较大的行业领域--食品行业为例,我国现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超4万家(规下企业数量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规模超9万亿。

在如此大的食品行业领域中,整个促进行业产销信息、需求信息对接的渠道、方式相对较少、较传统。譬如,整个食品行业产销信息对接的主要方式还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每年两次的全国糖酒会,再加一些比较分散的小规模服务行业的机构类企业。

总体分析,整个消费品行业迫切需要更多的方式、渠道,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实现信息的对称。

在这一方面,政府可以发挥更多的主导、引导、支持、扶持方式,推进消费品行业信息对称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交易成本高:由于市场主体多、行业分散、市场分散,导致整体消费品行业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突出表现在消费品商品价格构成中,具体涉及商品本身生产制造成本的占比不高,营销成本、渠道成本、团队成本、物流成本占比较高。

在消费品行业,由于行业的特点,加之流通渠道的不畅,营销成为行业企业最重要的工作。由此带来的是整体企业的营销投入、渠道投入、营销团队的投入包括物流的投入较大。一方面加重了行业的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产品的价格,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最终必将对整体消费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制约。

由于当前我国消费品行业的流通交易方式是在打破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三级批发流通模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当前的流通交易方式基本是以企业各自自建自己的分销体系为主。

一般是:每一家企业都要首先建立自己的营销团队,一些大规模的企业其自身营销团队达几千人;都要建立自己的经销商分销体系,有的企业还要建立两级、三级分销体系,一些规模化的企业要建立几千家经销商分销体系;每一家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独立的仓、配体系。

这种流通方式的存在有其历史的延续。但目前看,其所造成的企业负担及产生的社会、行业问题将阻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目前消费品行业的行业地位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决定性作用,行业企业、特别是行业中的中小企业需要能有更能降低交易流通成本、带有一定“普惠制”的流通方式去促进其发展。

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建立这样普惠制的流通交易方式创造了必要条件。如果能有一个政府引导或政府主导的、为更多消费品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降低交易流通成本的新渠道,将会进一步推动行业的发展。

物流成本高:由于我国现有消费品行业流通模式以及行业分散、企业规模小等问题的影响,导致我国在消费品流通环节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一是企业分别自建自己的物流仓配体系。带来的问题是物流分散、规模小、技术落后、管理粗放,造成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物流环节造成的产品损耗等问题都相对比较严重。

二是物流环节多。现有的消费品流通模式一般产品都需要经过3--5个流通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据有关行业机构调研,我国的快消品物流环节平均物流搬倒次数达8次以上。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我国的快消品流通模式是商流与物流合一,有多少次商流就会产生多少次物流。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流通模式。

理论上,商流可以产生产品的增值,物流只会产生成本的增加。减少行业物流环节、减少商品物理搬倒次数已经非常紧迫。

更重要的是,随着全渠道市场的快速发展,行业需要一个新的能支持企业线下线上高度融合的全渠道物流体系支撑企业的全渠道发展。

三是流通物流环节占用资金大。据有关行业人士测算:我国在消费品流通环节占用资金大约有10--20万亿。这里面,很多是受现有流通模式的影响造成的重复、低效资金占用。

从消费品行业目前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看,行业需要一个能提供相对公共服务的一站式物流平台体系,来支持行业搭建符合当前市场需要,支持企业全渠道发展,有效减少物流环节,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有效减少流通物流环节无效、低效资金占用的新的物流体系。

理论上讲,物流成本的降低、物流效率的提升必须要推动行业最终走向物流的集约化、规模化。

在这个变革的过程中,非常需要政府的支持、引导、投入、培育。

物流问题不仅涉及到消费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更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物流事业发展,也涉及到环保双碳目标的达成。

政府参与、引导,建立新的符合当前中国消费行业发展需要,能发挥更大促销费作用的新的消费品行业流通基础设施,不仅符合消费品行业的发展需要,也符合政府对消费品市场管理加强的需要。三大新基础设施的建立,不仅能产生推动消费品行业更好发展的作用,也对政府加强对消费品流通体系的管理发挥重要作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鲍跃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