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新未来

新零售研究范鹏

公告

以专业主义探索新零售上的未来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44

总访问量:216177

共享单车的楚汉之争

2017年12月06日

评论数(0)

共享单车的楚汉之争

作者 范鹏

一、资本的新风口:共享单车。

2016年是资本市场低迷的一年,而共享单车领域却一枝独秀、屡获融资, 以摩拜单车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成为了明星项目。泰合资本创始合伙人郭如意表示:以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领域自16年下半年成为互联网下半场几乎唯一的热点。目前已有11家共享单车企业披露了融资消息,行业融资额已超100亿人民币!共享单车也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风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里,铺天盖地的共享单车正在改变人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习惯。

3月1日,共享单车平台ofo宣布完成D轮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亿元)融资,此次融资由DST领投,滴滴、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Coatue、Atomico、新华联集团等多家国内外机构跟投。成立于2014年的共享单车ofo目前已经完成了8轮融资,投资方达到十余家,包括滴滴出行、经纬中国、小米科技、真格基金等等。

6月16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这一数字创下共享单车行业诞生以来的单笔融资最高纪录。本轮融资由腾讯领投,新引入的战略和财务投资者包括交银国际、工银国际、Farallon Capital等投资人;TPG、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高瓴资本等多家现有股东继续增持跟投本轮。据摩拜单车官方数据,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目前在海内外超过100个城市运营超过500万辆智能单车,日订单量最高超过2500万,注册用户超过1亿。

资本是嗅觉最敏锐的“猎人”,在这个行业持有如此大的动作,必定是嗅到了“血腥味”,誓要猎取又一只风口上的“猪”。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目前中国城镇人口共计2.2亿户。城镇人口中每百户居民拥有65辆自行车,渗透率为65%。假设无自行车居民中,其中一半有使用共享单车出行的需求,其中每户居民平均两次,则每天将会有0.77亿次共享单车出行,若以单次使用1元计费,则每年共享单车的潜在市场将达281亿,如加上上游的单车、车锁制造,以及下游的大数据、 导流等增值服务领域,产业链价值可达近千亿规模!

另外,2015年至2016年,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实现了从245万到1886万巨大增幅。据权威机构预测,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或达5000万用户规模,预计增长约260%。从预测的市场和用户规模数据来看,共享单车对于众多资本而言仍是一大蓝海,而这一庞大的数字得益于移动端的广泛使用。2016年中国移动网民的人数已经达到6.8亿人,智能手机保有量超过10亿。同时,移动端带来的的移动支付,成为共享单车发展的必要条件。去年用手机网络进行支付的占比已超出70%。2017年,谋求市场的快速扩张依然是共享单车市场竞争重要方面,也是资本在该领域内厮杀抢占制高点的一年。

二、双雄并起的格局: ofo小黄车 vs 摩拜单车。

2017年伊始,共享单车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了,市场上共享单车行业的企业有至少20家,包括:摩拜单车、ofo共享单车、小白单车、永安行、小鸣单车、优拜单车、小蓝单车等,目前的头部企业只有摩拜和ofo。

比达咨询(BDR)最新发布的《2017年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自2016年12月以来,共享单车用户规模保持高度增长态势,3月整体用户规模已超3000万人,核心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占比近82%。最新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ofo市场占有率达51.9%,摩拜市场占有率为40.7%,其他只有7.4%。从市场占有率来看,ofo与摩拜双雄并起的市场竞争格局已定。

根据摩拜官方的数据显示,摩拜单车在全球三个国家约100个城市运营500万辆共享单车,而ofo小黄车已经在全球五个国家120座城市连接超650万辆单车,提供超10亿次短途出行服务。从数据来看,行业集中度非常高,格局也很清晰。

共享单车市场虽然仍然不断有小鸣、骑呗、优拜、hellobike等新品牌注入,但是难以颠覆小黄车、小橙车们的街头“霸屏”现象,而在ofo和摩拜的“黄橙大战”近距离搏身中,ofo暂时领先。

三、难分伯仲的交锋:商业模式的PK

今年二月,ofo和摩拜的两家共享单车中的龙头企业开始展开了争夺市场占有率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周末免费骑”、“早晚高峰免费骑”、“助力两会蓝天白云,两会期间免费骑”、“充100赠一百”、“充100赠110”……你方唱罢我登场,2016年的滴滴优步之战仿佛正以另一种形式在共享单车的世界中再次上演。一系列的优惠活动也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而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支撑,在资本支持下,双方的激烈交锋也一时难分伯仲。

ofo和摩拜虽然都是共享经济下的产物,虽然都是资本青睐的风口,虽然都是目前体量最大的共享单车APP,两者商业模式却相差甚远,玩法各有不同。有人说,摩拜是为“坏人世界”而设计的车,而ofo是为“好人世界”设计的车。

摩拜单车是重资产的玩法,本质是一种渠道模式:自行设计车辆,自行生产车辆,摩拜单车要自己购买单车,扩张速度越快,对资金的需求越大。摩拜假设自己将面对一群损人不利己的破坏达人,为了保证质量和不容易被破坏,轮胎被设计成实心防爆橡胶,不论扎到钉子还是玻璃碴,照样能骑;普通钢圈容易被揣歪,轮圈钢丝容易断,那就采用压铸镁合金整体轮毂;链条是全车最容易被拆卸和破坏的部件,那就干脆取消链条,设计成封闭的传动轴;刹车皮容易磨损,那就做成碟刹。然而,采用实心车胎、汽车轮胎5辐轮毂的设计,重达25公斤,是普通车辆的2倍,这一目标造成了摩拜单车骑行体验不佳,还造成资产过重,拖累盈利。同时,摩拜单车的搭载造价不菲的智能锁,大批量折扣价采购也至少要500元/把,单车制造成本达3000元,是ofo的6倍多!

ofo则是轻资产的玩法,本质是一种平台模式:专注做平台,不生产自行车,只连接自行车。它使用的是我们传统的单车,采购渠道非常广泛,同时搭载的是比智能锁便宜近三分之一的机械锁,单车的制造成本不到500。虽然目前大多数车辆自营,但是C端的客户可以将自己的单车共享给ofo运营,从而获得所有小黄车的使用权。未来像更多社会车辆开放,真正实现闲置资源共享,是应有之意,也就是在这样的模式下,ofo扩展的速度比摩拜单车快的多。在资本市场眼里,摩拜估值之所以落后ofo小黄车,坐实市场老二的位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摩拜单车当前的体量落后于ofo小黄车。Trustdata最新4月数据显示:共享单车行业超1200万的月度新增用户中,ofo新增用户份额占据了40.4%,其1月份新增用户份额占比为23.9%;摩拜新增用户份额占据了32.8%,其1月份新增用户份额占比为50.8。ofo 4月份用户增速为摩拜的1.4倍,并且用户增速已经是连续第8个月超越摩拜。

不谋而合的是,在商业模式的收益获取上,双方都有一项无比天才的创新——押金。在获取骑车资格前,无论是摩拜,还是ofo,用户都要把电话号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要实名认证)等数据上传,同时,还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对任何一互联网企业来说,能够获得用户注册和信息是天大的利好。他们玩法相当于“泡妞”,第一次见面,就拿到了对方的所有身份信息与电话。这是对用户无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隐私意愿强烈的用户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单车”用解决痛点的需求一次性实现了。最关键的,还让用户掏了钱包:这可是所有商业模式最后的一个环节,也是最梦寐以求的环节。

以摩拜单车为例,摩拜投放的每辆单车从某种意义上,都类似一个储蓄所。富士康成为摩拜新的战略投资者后,将会有望大幅提高摩拜单车产量,每年总产能预计将能超过1000万辆——而每一辆单车,都是一个“移动储蓄点”。以1000万辆投放为假设,每辆车锁定10人,每人200元押金,沉淀总额资金将达200亿,这是最经典的互联网金融的玩法!不去着眼解决盈利,而是解决现金流,不出售硬件而通过收取押金来弥补现金流,减少了一般互联网企业为培育用户而通过海量补贴产生的现金支出,这是相当高明的一步。

    回到两者商业模式的比较,摩拜单车就好像苹果,打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聚焦于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从设计、生产、体验等环节形成一个闭环。从产品来看,摩拜经典版成本高、颜值高,同时免维护度高,虽然固定成本高,却减少了长期维护的可变成本,适合长期运营。但是,封闭的系统带来了重资产的运作和低速度的扩张的弊端,在疯狂的圈地运动中处于劣势,其关键是看能不能像苹果一样通过产品和服务来“圈粉”:得用户心者得天下。ofo则像是安卓,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发的平台系统,借此整合B端的单车供应商和C端的闲置单车资源,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不仅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盘活了社会闲置存量资源,同时也建立了迅速地扩张圈地的优势。但是,同时阉割了其提供差异化服务和产品的可能,所以在押金收取上只能远低于摩拜,其优势体现在规模上,而且后期运营和维护成本高。封闭vs开发,也一直是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较量,从苹果到安卓,从京东到阿里等无不如此,如此看来,ofo与摩拜的较量胜负实未可知也。

四、清晰的未来:逼婚下的联姻。

盈利,一直是烧钱的互联网企业最头疼的难题,也是资本在后期最关注的问题。以ofo和摩拜为首的共享单车,也已经经过多次的巨额融资,在建立起流量之后,风险资本想要的就是赚钱、赚钱、还是TMD赚钱!在资本如此的诉求下,共享单车未来为走向何方?由于共享单车的运营和扩张都过度依赖资本输血,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盈利,谁将是这场竞争的胜利者。

更何况,在互联网烧钱的细分领域内,有一个几乎亘古不变的法则:只有第一和第二,没有第三和第四,而且前两者通常会合并。比如滴滴与快滴、优酷与土豆、美团与大众点评、58同城与赶集网等等,其背后都是资本力量的推动。笔者看来,ofo和摩拜也不会例外:在资本“家长”的逼婚下实现联姻。理由有三:

1.     狭窄的经营收入来源,无法支撑持续烧钱的市场份额竞争。

目前共享单车的收入来源有两个,一是租金,据各家共享单车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均每辆单车一天的使用次数是5次,那么其收入一般在2.5元到5元之间,假设一辆单车的成本是3000元,那么想要回收成本的话,可能需要三年以上。根据得到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共享单车企业都表示,这些租金基本上只够支付共享单车的维护成本,所以想靠租金赚钱可谓是难上加难。二是押金,每家单车企业都有1000万以上的活跃用户的话,摩拜单车的资金池就有29亿元之多,ofo的资金池也有9.9亿元。这些资金如果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话,就以现在余额宝的收益约3.6%的年化收益率为例,摩拜一年的收入是1.04亿,而一辆单车的生命周期是4-5年,那么这个押金的收益也就约为4-5个亿。这些钱看上去不少,但是从付出的成本来说,也还是难以覆盖。在经营收入来源有限的前提下,如果为了争夺市场分割,无论是通过补贴竞争,还是低价竞争夺取用户,重演曾经滴滴和快滴振奋人心的补贴大战,对造血不足的共享单车不利,对经验丰富的风险资本更不利,“仁慈”的家长是不愿意看到两兄弟如此打起来的。

2.     有着千丝万缕近亲关系的资本,为了利益会进行包办婚姻。

我们来看看ofo和摩拜背后的资本力量,腾讯是摩拜重要的投资者,并领投D轮与E轮的融资。滴滴也巨额投资了ofo,其C1轮、C2轮,D轮合计投资了近亿美金,ofo董事会有两个财务投资方,金沙江和经纬各占1席,滴滴2席,管理团队5席。但是,滴滴的背后也是腾讯,在两年前就获得了腾讯主导的7亿元投资,如此看来关系就相当微妙了:腾讯算是滴滴的合作伙伴,而滴滴又参与了ofo的投资,他们三个勉强也算一家。同时,两家共享单车背后的投资者经纬中国、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等都跟滴滴和腾讯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属关系”。在资本“七大姑八大姨”的推动下,两位大家都看好的金童玉女结合在一起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更何况,在经历了团购、外卖、打车大战后,资本已经太熟悉如何快速打造一只独角兽,他们轻车熟路,于是他们迫切想十倍、百倍来加速这个过程。这场战争带来的乱象会比过去任何一次战役来得都快,整个战争过程也会大大缩短,因为这是一种跃进式打法,它打破了两家公司原有的竞争节奏。13位摩拜、ofo投资人中多数人都认为最快今年底,最慢一年内,战局稳定,胜负可分。资本如此迫不及待,同时又期望兵不血刃,联姻显然是共赢的选择。

同时,共享单车市场竞争火爆,在比单车数量,拼落地城市数量的较量中,盈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不会被继续忽略。如同其他互联网应用一样,共享单车目前依然靠资本输血生存。一旦资本断粮,共享单车怎么活?这是一个严峻,又非常现实的问题,两家创始人在“家长”威逼利诱下,势必会委曲求全。

3.     合并是实现盈利的最快可能性路径,建立起恒定的盈利逻辑。

ofo与摩拜的合并,至少会带来三方面的利好。首先,流量入口共享。腾讯投资摩拜后,摩拜单车首批入驻微信“小程序”,用户可以通过“扫一扫”直接扫码解锁用车,并全面接入微信,入驻微信钱包“九宫格”,深度接触微信超过9亿的月活跃用户。滴滴入主ofo后,也在筹划如何将全球最大的打车平台与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融合打造最大的出行平台。如果双方融合,将成为最大的流量入口,平台的同边网络效应和跨边网络效应将最大化,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盈利打下坚实的流量基础。

其次,数据入口共享。共享单车业务自带两个战略属性,一是支付,二是物联网和大数据。摩拜和ofo获得巨头融资,都将获得大量的出行和支付数据,可以对消费者进行初步的画像,了解消费行为。但是,这些数据具有局限性,只涉及骑车出行的场景,还不完全符合大数据要求的多维的概念,如果与微信的生活行为数据包括支付等结合,与滴滴的打车出行等数据结合,将有可能对消费者进行全息画像,准确地把握用户的消费行为和偏好,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对腾讯目前的短板——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促进,也可以让滴滴的渠道价值最大化。摩拜接连获得了小程序接口和微信入口,微信也同样也希望ofo接入小程序。目前,摩拜和ofo接入的地图都是高德和百度,都未使用腾讯地图;它们也同时都接入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只是排序先后有不同,这写举动,都是为了获取多层面、多维度的大数据。

最后,用户共享。摩拜和ofo本来就存在着大量交叉用户,据企鹅智库数据,截至2017年1月,两家公司有121.56万重复用户,并且双方还在激烈地争夺用户。在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得用户心者得天下,如果可能共享用户,那么基于整合的大平台,在消费升级和需求多元化的时代,可以更好地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基于统一的大数据云平台,可以全面地实现对移动终端——自行车的赋能,提供体验更好的产品,腾讯或许可以提前实现阿里巴巴总参谋曾鸣所提倡的S2b的商业模式。

综合来看,两大共享单车巨头在资本的逼婚和商业模式短板的倒逼下,“强强融合”是大势所趋。但是亲爱的,这并不是爱情,商业社会,惟资本最大。在“衣食父母”资本方的眼里,为了两个家族的利益,联姻是最好的方式,也注定是摩拜和ofo结局,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新零售研究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