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谈

kaga

公告

KEEP CALM AND TALK ABOUT BUSINESS

统计

今日访问:3861

总访问量:43096001

实体店被电商冲击时,互联网正帮着洗牌呢

2015年11月09日

评论数(2)

最近有一篇文章引起我兴趣——《在校大学生眼中的“双十一” 令人反思的三大问题》。

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大学生”,作为今后的消费主力军,他们对双十一的观点极其有参考价值,就如同调查90后如何看待奢侈品一样。

文中有几个有意思的结论:

大学生“双十一”购物热情继续攀升。

因为便宜,劲爆商品惊爆价的诱惑无法抗拒。

买后感觉上当和怀疑价格真实性并不是双十一不想购买的主要原因。

消费者对已经有预期的缺陷有比较强的忍受度,他们也不一定会去投诉,但会改变购买取向与购买频率。

因此,双十一不可否认就是低价购物节,今年阿里又发了这么多红包,拥有如此多的渠道,不刷纪录说不过去。

其实双十一和多年前的实体店周年庆异曲同工:

频次不高

品牌参与度高

平时不打折的商品在该活动期间会打折

品牌赚吆喝不怎么赚钱

后来,实体店发生的事大家也都看到了,幸而电商目前还处于上升阶段,只要自己不作践,线上年度狂欢还将继续。

在这个时间带出这个话题只是为了应景,实则想聊一聊,互联网除了电商的“相对低价”对实体店带来一定冲击外,其实一定程度上是在帮着实体零售洗牌。

这里所说的互联网不是狭义上的电商,而是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所有线上渠道。

帮助实体零售洗牌从何说起?

1、把品牌扒光了看

互联网有助于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导致品牌没办法通过“忽悠”来获得优势。举个最简单例子,对于名创优品这样的品牌(前几期刚讨论过),网上褒贬不一,朋友圈的存在让这些本属于业内话题展现在普通消费者面前。虽然不能说会起到决定性的消费导向作用,但可以让消费者做到优劣自知,自行定夺。最后,顾客会对自己的付出和所得做出今后的消费判断,从而用市场来决定品牌的未来。

2、让消费者认识到商品的实际价值

个人认为这点也许是比电商的相对低价对实体零售冲击更大的隐性因素。有了互联网,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了国内外商品价差,于是会有两种人,第一种是人傻钱多。第二种会选择不买或者代购。话说以前外国人在国内买盗版DVD也毫不含糊,一样的道理。而代购本身又是极其容易通过互联网发生的行为。

更多的商品成本得以曝光,这点只供参考,如同你就算知道iPhone成本只有1k多也不会成为阻碍你购买的原因,但如果你知道了两双鞋实际上成本和品质不相上下,但一双卖500,一双卖1000,那就很容易做出选择了吧。

说到底,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学习平台,让那些打着国外名号、卖着高价、其实是东莞制造的商品见鬼去吧。

3、舆论力量大

很难说互联网使让人与人之间更隔阂还是让交流更简便,即使你是个潜水党,但也会时不时刷刷微博朋友圈吧,所以我们的购物舆论导向从“隔壁王阿姨在某某店里买了个名牌包包(实际是广州品牌)”,变成了“这年头再背coach真是太out了”。

不同的舆论势必会对品牌产生影响,就如同“sony破产”这样的大鬼话都有人信一样。但最终舆论还是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你的购物选择,当大家都在嘲讽“背驴包挤地铁”的时候,这种情况也已经越来越少;大家都在晒健身跑步照的时候,运动品类则越来越畅销;这类例子可以举一晚上。


因此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变量太多,互联网时代孕育了电商,但对行业而言,影响力远不止于“线上抢占了线下多少份额”的问题。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老板都是人,产品都是工厂里做出来的(服务类除外)。线下零售成功的品牌,做线上大多能成功;而线上起家的品牌转战线下则困难重重。由此可见线下零售的门槛更高,而我在这里臆断,不想做线下的品牌是不完整的。因此上篇内容有朋友评论说,“等商场该死的都死了之后,剩下的会有好的出路。”这也许想得太远,如今,在互联网快节奏、大信息量的影响下,品牌的洗牌已经开始了。

kaga微信号:daftkaga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k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