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谈

kaga

公告

KEEP CALM AND TALK ABOUT BUSINESS

统计

今日访问:638

总访问量:41969304

为什么我说环球港“好”,以及这也是我不敢做外地项目的原因

2017年10月17日

评论数(0)

环球港是一家很有趣的店,从开业伊始BV坐镇门面、整家店欧式的装修风格,以及本身的大体量等话题点就引得业内议论无数。


之前我在写万象城的时候就有说到,对一家商场,评论的声音越多,好坏两方会趋平均。虽然也会听到朋友对环球港吐槽,但对于这家店,但凡是我在过往的文中有提及,用的词都是“向好”。


“好”和“向好”,还是有所区别的。


前者用来形容一些绝对意义上的优质商场,比如iapm、K11这类;或者是某些商场比较明显的特质,比如南丰城的家庭氛围、大悦城的IP感等等。


“向好”是很少看到人家用而我个人非常喜欢用的一个词,因为我写的标的不可能都是业内食物链顶端,但又都是比较积极的内容。因此,希望读者能从这个词上感受到一个动态的变化。


举些例子,比如有外地的同行来上海市调,在看某家店的时候有时会发表一些观点给到我,而大多数时候,那些评论都是即时的,是ta彼时彼刻对那家店的感受。我觉得没错,因为某个疏忽或是一个甜美的服务微笑,都会让这位同行形成长期的印象。


对于我这种深耕上海商业零售市场的人来说,并不能过分依赖一时印象。比如,我在一个商场看到水龙头坏了,照理来说可以吐槽其物业服务,但有可能这只是那天刚坏,并且抢修的人员正在赶来的路上;但如果某个商场水龙头坏了几星期都没有进行维修,那就是物业服务不到位了。显然我会以后者来作判断。但对于仅仅来市调的朋友而言,ta回去的是市调报告可能就是:该商场物业不行。


因此,绝大多数我在写一家店的时候,会用时间上的纵向比较,以及同类型商场间的横向比较作为判断标准。


用在环球港上,纵向的自我比较,是我说其“向好”的原因之一。从开业时的大牌扎堆定位走偏;到随即的相继撤出尤其是一层消极形象多;但之后并没有影响到整家店的人气,它依旧是很适合周边甚至是稍远一点客群逗留、消费的空间;之后又随着Apple Store、Dior等店的入驻,为其一层重新树立定位,并发出积极信号;再到如今成为上海购物节开幕式等举办地,树立起一家魔都对大众消费者比较有号召力的场……


这一路发展过来,除了第二阶段开业初期的大牌撤出是“下行”状态外(当然这是调整不可避免需要经历的前提),之后可以说都是处于“上行”阶段,我们能够从苹果店等标杆性品牌的入驻看到这家店拐点。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

店玩天系列 | 大体量环球港讨阿姨妈妈们开心就好


那时的环球港,还只是处于有人气,但品牌规划定位尚在调整的阶段,因此,只能从消费者在大空间中的体验作为出发点。如今再看,其零售楼层的调整逐步显出逻辑,比如引进更多中端的成熟品牌,比如你会看到有设计感的服装和配饰组合开店,比如引进众多化妆品成区域氛围。营销方面也是多次制造话题,这里就不赘述了。


但说“向好”不仅仅是因为商场本身有变化,毕竟每家店都在调整,同时还要做横向类比。


同类的商场,他们每年的工作做得怎样,调整趋势是走强还是失策;亦或者,这类针对大众消费的高客流商场,对硬件设施维护要求是很高的,这方面环球港做得还ok,但很多类似商场不行,有没有改进等,都是一些参考。综合考虑下,就能判断哪些商场我能用“向好”这类词,哪些只能赋予稍微保守点的用词。


如果你说不喜欢环球港的欧式设计,我没有意见,我也不喜欢,但这不是好坏的评判标准。


以上同样也是我不敢写外地项目的原因,单纯地写一家商场的打造规划没有问题,但缺乏对一家店或者整个市场长期横向及纵向的关注,很难言之有据。


作为外来和尚,也不想班门弄斧。


所以去年北京探访回来,正常情况下汉光、老佛爷、芳草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都有比较好的素材,但我还是克制了,哈哈哈。


不过谁知道呢,说不定下个月就会写外地的项目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k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