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

无梦

公告

上海商学院教授 周勇

统计

今日访问:2079

总访问量:52354835

水产品将成为超市新主力商品

2021年05月18日

评论数(0)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主任周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水产品消费正处于一个上升期。但水产品消费量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以超市为主导的零售业态虽然一直在经营水产品,电商平台、前置仓、社区团购、微店、朋友圈等渠道也都有新鲜水产品或冻品供应。但从总体来说,很多消费者仍然喜欢到菜场以及菜场外面的水产店购买鲜活的水产品。

我认为,水产品不仅将成为超市新主力商品,而且也是引流的利器。

(一)超市购物动因正在消退

大家都认为肉类、蔬菜、奶制品是超市的主导品类,这是因为消费者特别关注这三类商品的安全性。几年前我曾在上海做过一项有关食品安全的万人调查。调查发现:上海消费者对肉、蔬菜、奶制品的安全性关注度最高,分别为64%、55%、45%。

但近年来的消费体验使我确信:超市的猪肉不一定是安全的,菜场的猪肉也不一定是不安全,菜场内外都有猪肉专卖店,还有“不卖隔夜肉”的钱大妈,还有叮咚买菜、永辉到家、京东到家、美团到家等等。由此导致:因为买猪肉去超市的动因在消退。

消费者对蔬菜与水果的安全性认知是很有差异的,对蔬菜的农药残留比较敏感,但对水果似乎就更注重口感。有些超市大卖场或社区店的蔬果生鲜做得特别好。主要是三点:品类齐全、品质新鲜、价格实在。

有些超市的商品看起来高大上,但价格比较高,也有人购买,如上海久光百货地下的日式超市,猕猴桃居然卖32元一个,奉化芋头卖58元一个,其品质规格超越了市场统货,但价格极高。这只是小众市场。日前在一家便利店吃过5.8元一个的“包子”(其实是用做面包的方式做包子,即包子的西式化,适应年轻人的口味与口感)。事后我问自己:“下次还买5.8元一个的包子吗?”回答是——不买!我更喜欢菜场门口2元一个的酱肉包,那种鲜美尽管也有风险,但那又怎样?!但这并不影响年轻人会买5.8元一个的包子。

再看奶制品,从前必然到超市买,如今各种销售渠道都可以买到更便宜但质量保证的产品,所以,也没有必要非要到超市去买。

超市大卖场还有更多的商品品类正在被肢解,进而其客源也就被分流。

(二)水产品人均年消费量增幅领先

从2013年到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年消费量有增有减。

(1)粮食与食用油消费量有明显减少。粮食类食品中主要是谷物消费量减少,人均每天谷物的消费量约为7两,即356克。薯类与豆类的消费量分别增长了26%与24%。

(2)禽类年消费量的增幅最大,从8.2公斤增加到10.7公斤,增幅为33.33%。鲜果、水产品、蛋类消费量的增幅都超过20%,分别为26.46%、23.55%、23.36%。

(3)蔬菜与水果的消费量形成很大反差:蔬菜的人均消费量7年来几乎没有增长,保持在95公斤,相当于每天半斤鲜菜。但水果的人均消费量则从38公斤增加到了51公斤,相当于每天三两。也许这与食用的方便程度有关,不烧菜做饭就会少吃鲜菜,但水果可以即买即吃。详见表1。

表1 我国居民人均主要食品年消费量

(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整理)

(三)我国水产品消费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中国统计年鉴的人均消费数据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不尽一致。

2019年统计年鉴公布我国水产品人均消费13.6公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全年水产品产量6545万吨,其中约80%为养殖水产品。水产品进出口基本平衡,进口略大于出口,进出口合计1000多万吨。

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显示:2019年全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13.6公斤,我国水产品消费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

(1)年均消费量城乡差异较大。其中,城镇居民年均消费量为16.7公斤,农村居民年均消费量为9.6公斤。

(2)年均消费量地区差异较大。沿海地区,如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年均消费量都超过20公斤,江苏、安徽超过15公斤。山西、河南、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等地区不到5公斤。

(3)增长态势:2013年到2018年缓慢增长,从10.4公斤增长到11.4公斤,2019年增长到13.6公斤,增幅较大。

表2  2019年城乡居民水产品        单位:千克/人均年

(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整理)

(四)水产品是超市的新主力商品

我购买水产品有三条路径:

(1)大众海鲜:小黄鱼、带鱼、鲳鱼、梭子蟹、条虾、马鲛鱼、海鳗鱼、鱿鱼、香鱼等,一般到菜场外面的个体水产店购买,原因是每天早晨到货,新鲜、常有新品、价格公道。

(2)大众河鲜:鳊鱼、鲫鱼、黄鳝、河虾、鲑鱼、青鱼、鲈鱼等,到菜场外面的河鲜店购买。

(3)贝类以及高端海鲜:到菜场专柜购买,尤其是贝类,从来不去没买过的地方买,因为到超市曾经买到过3.8元一斤的花蛤,买回来全是泥沙不能吃。从此以后,买花蛤就认定一家,每斤15元,这价格保持了好几年。

水产品产地不同、季节不同、雌雄不同、大小不同,品质差异非常大。所以,水产品更适合于“眼见为实”的线下销售,超市应该成为主渠道,成为超市的新主力商品,由此也能引流消费者。

但水产品消费量的增加受饮食习惯、购买习惯、售卖方式、养殖技术、营运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营水产品,既需要技术,又需要模式,还需要营运管理。如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看起来是一门好生意,但如果模式与技术出问题,营运管理又不专业,就很难做好水产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超市场景:生鲜区的冰台打得好好的,但上面就几条猫鱼。我在某家超市甚至看到死的青蟹还在卖,这样做水产品肯定没戏。再看看菜场外面的海水产摊位:不仅品种多、量也大,而且新鲜。

所以,超市一定要重视水产品经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