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
评论数(0)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主任周勇
这一波疫情,可以说是“突如其来”。大多数人没有预料到疫情会来得那么突然,“过火面积”会这么大。
但是,我作为上海人,心里很淡定。不搞一刀切,一刀一刀切,这是很有效的办法。小区开开关关,一次次筛查,大部分无症状感染者都在管控中筛查出来,这就使人很放心。
刚开始的时候,一次次做核酸,还不是很理解。就以我们大学为例,3月11日我专程去学校做了一次核酸,怕外面做核酸不安全。
13日小区就实施了48小时管控,14日我在小区内补做了一次核酸。学校要求14日、15日连续做两次核酸,于是在小区解封后到闵行区中心医院自费做了核酸。
紧接着学校进入准封管状态,要求所有在校外的教师每周做一次核酸。本周一(3.21)小区又实施封管,并做了核酸,而且每人发放了“出入证”,第二天就解封了。今天去菜场,工作人员说,出示核酸阴性证明或小区发放的“出入证”。我说,最近人人都不缺“核酸证明”。这说明,一切都在有序地联动运作,管理得井井有条。
说到保供,上海市商务委等部门快速启动相关应对措施,如3月15日发出了“申请市商务委第二批保供证明(商贸)通知”,企业积极响应。针对上海身份证的司机、行程码有上海的,在江苏、温州被劝返的情况,以及零售餐饮业消杀补贴等事宜,商务委也快速启动了企业调查,研究相应对策。政府有关部门与企业保持实时沟通联络,快速实施应对策略,获得了企业的一致好评。
在社区与居民小区,封控管理以后,门口有人24小时值班,小区居民自告奋勇做志愿者。我去两个封控小区送过菜,小区门口放着几张桌子,菜袋子上写好收菜人的姓名,放在桌子上就可以了。在小区内,还有免费的食品发放,有蔬菜还有水果,每次每家一袋。一袋袋食品,温暖了整个小区,也再现了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温度。
在很多超市门口都可以看到正在配货的超市员工,一袋袋蔬菜食品整齐排列,整装待发。超市里面的奶制品与包装点心虽然品种与陈列量有所减少,但冷冻柜上贴着告示“货源充足,适量购买,同一品种,限购三份”。
离家3.5公里属于闵行区莘松街道区位的两个菜场,关了一个,有一个叫“莘松市集”的菜场还开着,但进入车辆有控制,平日里即使车位已满,也放行进入排队等候,3月24日8点不到就不让小车进入。进入菜场要出示核酸阴性证明或小区出入证。
菜场里的各类摊位基本都开着。从价格来看,有所上升,但没有出现离谱的涨价。剥去外壳的蚕豆25元一斤,未剥壳的蚕豆8元一斤,两周前是7元一斤;冷鲜肋排43元一斤,日前一般是37元一斤,西蓝花10元一斤,牛新卷心菜12元一斤感觉有点贵,水果店关了两家后只剩菜场内的一家小水果店,价格据说没有涨,我买三个苹果付了24元,也显得有些贵,我感觉最贵的是“大头虾”,一周前在小区附近买的价格是65元一斤,今天在菜场里面买75元一斤。
菜场外的几十家菜店,包括钱大妈、水果店、熟食店、肉店、蛋店、蔬菜店、杂货店、水产店、牛奶店、坚果店,等等,几乎全部关闭。但快客便利仍然被允许开着,这属于保供企业。3月24日早上我看到:那些店主,小心翼翼地把卷帘门打开一条,示意里面有东西卖,有些顾客真的弯腰进入卷帘门。有点店铺在卷帘门上开了一个口子,再加上一个帘子,就用这个窗口探头招徕顾客。我看到卖鸡蛋的小店还开着,本想买两斤鸡蛋,但见管理人员在喊:“马上关掉!马上关掉!”但与平日相比,态度还是比较温和。摊主则是低声嚷嚷“人家开着怎么不管,我开一会会为什么就得关”。管理员对他解释说:“都要管,也要关!”于是,摊主也就不说话了。有一位中年男性顾客正好走过,看到此情景,自言自语道:“为什么都要关,都赶进菜场,人多也危险,而且菜场在提价”。但此时时刻,顾客对管理员的抱怨并没有像从前对网格管理员那样不友好。尽管管理措施比较严格,顾客也有些怨言,但大家都比较温和,能保持理解与克制。
无论菜场内外,我都没有看到“抢”的情景,有些顾客还在问价格。如果是“抢”,就根本不会去问价格。网上发的过度争抢的场景照片,可能只是局部存在,不一定是普遍现象。
倒是线上买菜一度变成了“抢菜”,但近日来有所好转。3月13日下午,我儿子对我说:我九点半下单叮咚买菜,提示最早下午三点送来。美团软件显示一小时送到,一个半小时过去了,机器人打电话给我说订单激增,请耐心等待。我觉得,订单激增情况下,上午订货,下午送达,也完全能接受;不能按时送达,还有机器人回复,也算是不错了。所以很多人闹钟定时,凌晨抢菜,似乎也有乐趣。在疫情中,大家对“等待”似乎更有耐心了。但在保供这一点上,实体店比电商其实一点也不差,甚至保供能力更强一点。
保供还不能忘记“个体小菜摊”。我们小区内以前有个菜摊,小夫妻两人开一辆面包车到小区大门口内侧每天摆摊卖菜,开始只卖蔬菜,后来隔壁小区也有人来买菜,顾客多了,品类也扩充了,增加了水果、鸡蛋、杂粮、调味品、豆制品、鱼虾,甚至可以预定猪肉、鸡鸭等。由于小区受疫情管控,这个小菜摊就移位到小区大门口外,营业时间也从原来的半天延长到全天候。那几天天天下大雨,小夫妻俩不断接单与配货,淌着水卖菜,衣服都湿透了。女摊主对我说:“这几天回不了家,因为小区也被封控了,就在小区大门外放快递柜的边上过夜”。天冷下雨,露宿在外,实在不容易。
总的来说,尽管疫情比较严重,但上海人还是比较淡定,既没有“疯”,也没有“抢”,都规规矩矩在家待着,或按照承诺出行,或按规定做核酸。疫情确实使人“懂事”了:小孩不挑食了,大学生知道更感恩了,老百姓更守规矩了,当官的不敢懈怠了,老师上网课比平日更投入了。所有人都显得更有爱心、更乐助了。当然,医务人员、防疫工作者和志愿者最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