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梦

无梦

公告

上海商学院教授 周勇

统计

今日访问:4983

总访问量:52297739

疫情后需要的三个修复

2022年11月28日

评论数(0)

美特好超市太原康宁街店 _11__蔬菜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联商高级顾问团主任周勇

很多人认为:始于2019年年末、爆发于2020年的新冠疫情,经过2021年的平稳过度,就基本结束了。但在2022年,病毒以出人意料的传播力,打破了人类的幻想。疫情后,应该修复认知、修复互信、修复保供主渠道。

(一)修复认知

从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世界。当今世界,各方都有“假想敌人”,但通过这次疫情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假想敌人”都没有新冠病毒厉害。说不定以后还会遇到更厉害的病毒。

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共同的敌人来自于自然界(当然病毒也可以“人设”),也许还来自于外星球。地球上彼此之间的矛盾与利益,都可以通过协商和相互妥协而达到平衡,唯有来自自然的力量和外星球的力量,是你死我活的较量。

地球的历史有46亿年,人类大概只有600万年的历史。如果地球历史以一天计量,人类是在最后两分钟才出现的。在人类出现之前其实就有生命。最新研究发现,大概在37.2亿年到42.8亿年之间就有生命,实际上是细菌。

科学家在加拿大魁北克海底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线状管状细菌化石。那时候地球还没有氧气,但细菌能存活。实际上,生物在没有氧气或氧气非常稀薄的环境下存活了十几亿年。

地球的大部分时间被微生物主宰。大约几十亿年前有一种蓝细菌,能吸食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于是,为地球积累有氧的大气层进而为人类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动物大概是在7亿年前出现的,有动物的历史大概只有地球历史的15%。动物的基因来源于何处?最新研究发现,有两组最基本的基因,科学家在陨石中发现。

那么,人类是不是起源于其他星球?有人认为,作为地球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曾在澄江生活的昆明鱼正是人类5.18亿年前的祖先。鱼又是怎么一步步进化成人类的?

研究表明,3亿多年前,一群肉鳍鱼慢慢爬上陆地,后续演化出现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包括人类所属哺乳动物在内的四足脊椎动物。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距今5.42亿至4.88亿年间被称为“寒武纪”。那时,陆地还是一片荒芜,海底世界却热闹非凡,无数种生物在这里登场,上演生命大爆发的精彩一幕。这一事件,被人们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载入地球生命史册。

寒武纪时代生命大爆发,似乎突然在几百万年中产生,后来又从海洋到陆地,从无脊椎动物演变为脊椎动物!人类由此诞生。

与地球的漫长演变相比,人类微不足道。人类虽然已经发展出无数高科技,但仍然是个婴儿。所以,身为人类,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都有局限性,并且要不断否定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前行。

(二)修复互信

一个国家必须有三样东西,一是粮食,二是武器,三是民心。如果只能留一项,那一定是“民心”!

疫情后最大的危机是什么?我觉得是“信任危机”。

一是民众对未来越来越不可预期。如果病毒的变异与传播速度超过了防控速度,那就难以控制局面。因此,不管哪一个组织都无法预料哪一天是尽头。这是客观原因导致未来不可预期。

但还有主观原因:如果有一个公开透明如实的信息传播通道,民众的焦虑就会大大降低;如果消息的主渠道不畅通,自媒体渠道就会泛滥,因而就出现了“谣言”与“辟谣”的博弈。

二是媒体舆情真假难辨。在疫情中,“聊天记录”与“短视频”成为消息的重要来源。但通过官方“辟谣”,人们也认识到两个“客观存在”:第一,有些“谣言”就是“真相”;有些“谣言”则是杜撰的“真相”。但作为大众,很难判断什么是真相,什么是谣言。大家把这一切都当作了“娱乐”,“是非观”越来越模糊。

三是官民互信。在这次疫情中,虽然也有一些“不守规矩”的市民,但总体来说,中国人还是“很守规矩”。封封开开、开开封封、核酸抗原、抗原核酸、一周一月、一月两月,不管有吃没吃,都服从政府号召,足不出户,坚守在家。但政府如何取信于民,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民众食物极度紧缺的情况,有些基层政府居然组织采购变质食物供应居民,这样的事件即使是个案,也足以在市民心中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疫情之后,政府要花大力气,用真诚来修复市民的信任。

四是网络清零。互联网改变了经济运作模式,也便利了生活。但为了吸引眼球赚流量,假消息、假视频、假发言也越来越多。网络也存在病毒,也应该清零。

但我们也看到,在疫情中,微信“楼群”把陌生的邻里关系恢复到了旧里弄的和睦关系。邻里之间通过互助自救,建立起强有力的“自组织”,实现了“高效率保供”。这是一个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

(三)修复专业渠道

为什么居民会没菜吃?三个原因。

第一,主渠道被关在笼子里。如外部物流受阻、批发市场被关、城市物流被停、快递人员被封等等。主渠道是专业渠道,不仅包括国有渠道,更有大量非国有渠道,如果单纯依靠国有渠道,是很难实现保供任务的。主渠道被封以后,出现了非专业的保供渠道,组织效率无法与市场化渠道相提并论。

40多年前,计划经济组织与体系非常完善,物质虽然紧缺,但凭票供应得井井有条。经过改革开放,传统计划经济的“武功”已经废了,再想利用这个渠道来保供,就会出现难以想象的、巨复杂的问题。

第二,没有确保主渠道的疫情控制。批发市场、菜市场等都是人员密集的场所,疫情爆发以后,这些场所如果不加以严格管控,疫情安全就难以保障。实际上,每一个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都应该建立物流的“安全方舱”,实施闭环管理。确保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菜市场等场所的疫情安全。

第三,市民缺乏预期。直到3月27日,我还以为清明节以后就可以解封,所以,并没有在小区封闭前去抢购物资。我相信大多数市民也是这么想的。但我们都被“事实”狠狠地“打脸”。

直到5月1日,小区解封,但仍不能自由进出,也不能开车,更不能跨区走动。开车外出就医需要向居委会申请。这时候才深切感悟到:自由进出是多么奢侈啊。

疫情后,保供也许会成为一项常态化的民生工程。但愿不会过度强化“行政保供”与“国有保供”,明智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市场保供”才是“保供主渠道”,也是效率最高的渠道。所以,修复主渠道才是保供常态化的必由之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