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素奇 人力资源管理

景素奇

公告

北京腾驹达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顾问、首席培训师,新数码杂志社主编,全国商报优秀新闻工作者,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地质大学(人文)客座教授。jingsuqi@vip.sina.com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88

总访问量:1085110

2006年02月12日

  空降职业经理人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其失败的原因当然很多,但有一条,就是大多与权力有关。这里就包括:经理人如何要权,如何用权,如何授权,如何辞权等。本文先谈一下:职业经理人空降企业后,该如何取得应有的权力,即如何握到权杖?  手无权杖的窝囊经理人 我接触过许多职业经理人,他们的失败多多少少都与权力有关。 有这样一位经理人进入一家颇具规模的民营企业,居然五年时间都没有真正接触过“权杖”,当然也没什么成绩。结果薪金一降再降,最后企业老板只能客气地请他走人。人能修炼到这种程度着实难能可贵,可谓忍者神龟。其实我指的不只是那位经理人,更是那位老板——能够忍耐一位职业经理人五年不出业绩。那为

2005年11月21日

一位营销老总创业失败的故事 ——林峰从职业到创业到败业再到职业的经历 开篇导语:当林峰又重新坐回一家颇具规模的机械产品公司任销售总监时,回想起前后共做了18个月的老板,恍若一夜,又恍如隔世。林峰盘点自己的此次创业,把前半辈子的积蓄,包括全家的积蓄基本上都用尽了,从经济上来说他是毕业近20年轮回了一次,又从零开始继续执业赚钱,养家户口。 1967年出生的林峰大本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四年后,随着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春风吹拂,1994年初,他辞职下海开始了他的第二份职业,进入X食品机械公

2005年11月21日

一位营销老总创业失败的故事 ——林峰从职业到创业到败业再到职业的经历 作者 景素奇 开篇导语:当林峰又重新坐回一家颇具规模的机械产品公司任销售总监时,回想起前后共做了18个月的老板,恍若一夜,又恍如隔世。林峰盘点自己的此次创业,把前半辈子的积蓄,包括全家的积蓄基本上都用尽了,从经济上来说他是毕业近20年轮回了一次,又从零开始继续执业赚钱,养家户口。 1967年出生的林峰大本毕业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四年后,随着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春风吹拂,1994年初,他辞职下海开始了他的第二份职业,进入X食品机械公司做销售代表,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取得的卓有成效的业绩,两年不到的时间便被公司提升为销售

2005年09月08日

  经理人远离老板“疯狂”的企业!   老板“进去”了,多位高层也一同“进去”了,  中层则面临失业……老板疯狂,遭殃的是经理人。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前不久遇到了一位职业经理人,他说有一位老板非常看重他,多次邀他加盟,但由于担心该企业可能会发生动荡而犹豫不定。我回答道:企业有以下三种情况不要进入。第一,老板处于疯狂状态的企业不要进,因为企业离死不远了;第二,企业文化与自己行事风格差异较大的企业不要进,进入后的调整成本太高;第三,企业发展阶段与自身职业经理人类型不一致的不要进,否则进去之后不匹配,会很快被边缘化。  他接着问:何谓老板疯狂?我回答道:老板有三个指标。第一,语言疯狂;第二

2005年09月08日

经理人远离老板“疯狂”的企业! 老板失火入狱,往往连累麾下的职业经理人遭殃.那么,如何在入职前就识别出哪些即将出事的"疯狂"老板,从而明哲保身呢? ■景素奇 前不久遇到了一位职业经理人,他说有一位老板非常看重他,多次邀他加盟,但由于担心该企业可能会发生动荡而犹豫不定。我回答道:企业有以下三种情况不要进入。第一,老板处于疯狂状态的企业不要进,因为企业离死不远了;第二,企业文化与自己行事风格差异较大的企业不要进,进入后的调整成本太高;第三,企业发展阶段与自身职业经理人类型不一致的不要进,否则进去之后不匹配,会很快被边缘化。 他接着问:何谓老板疯狂?我回答道:老板有

2005年08月10日

  成熟了,却失去了往日的激情;稳重了,却开始走向了保守;有能力,却往往赶不上变化的节奏……40岁,一个令职业经理人颦蹙彷徨的年龄段。此时的我们该如何抉择?   40岁的生态五线谱   一位40岁职业经理人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吹响人生总攻的冲锋号,跨入人生的成熟期:最佳的时光、最丰富的经历,少了年轻人的浮躁与轻狂,多了一份稳重与责任。   40岁,确是人生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足球赛的话,那么40岁就开始踢下半场了。上半场踢得如何已经是过去时,关键是在下半场球怎么踢。不管什么技战术,但都会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那就是放弃了20岁时的狂想,摈弃了30岁时的狂妄

2005年08月10日

  职业经理人在寻求自己的舞台时   应注意“两”不原则:   一不要是舞台就上;   二不要追求完美。   职业经理人离职的话题职场关注度一直比较高,因为它带来的通常都是烦恼、震荡和风波,甚至声称要把对方“弄进去”。这与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双方当初谈“恋爱”时的甜甜蜜蜜、相见恨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什么双方在同一件事情上前后会判若两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否规避?如何规避?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离职悲剧的祸根在入职前就已经埋下了。一般说,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相互之间有两个信息不对称时期:一是职业经理人入职前后的不对称,这时职业经理人掌握的信息少,比较被动;另一是职业经理人离职前后的不对称,此

2005年08月10日

名企精英的跳槽困局 ■ 景素奇 名牌企业必然会培养出大批名牌人才。然而,名牌人才在离开名牌企业后,却往往在两三年内都无法适应“新鲜”的平庸环境,而失落彷徨……这已成为全球职场都普遍存在的精英难题。 世界上的名牌企业都是各国的骄傲。而支撑这些名牌企业持续“名牌”的,当然是优秀的人才。然而,名牌企业也不是世外桃源,名牌企业的人才也并非心无杂念的苦行僧,也同样在意饭碗内的丰简、追求成长舞台的宽广与否。 特别是当一名年轻的经理人在名牌企业里快速成长到相对高位(我们暂称之为“名企精英”),而短时期又无法继续快速成长时,这些心比天高的人才便遇到了自己的天花板。但在慨然

2005年08月10日

成功经理人创业的八大障碍 ■ 景素奇 谁说见多识广的职业经理人就比无知无畏的“业余”老板更容易创业成功?谁说能驾驭巡洋舰就必然能掌舵小舢板? 放眼中外,当今那些频登富豪榜的老板中,都不乏学历羞涩者。这引得一些职业成功人士既眼羡,又不服,认为自己的资质、素养、背景比他们不知道好多少倍,再找出那些老板的种种不专业做法,于是认为自己若创业肯定比他们做得好,并果真在职场受挫时毅然创业(本文称之为“后发创业”)。然而,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不仅大多成不了富翁,反而往往颗粒无收、负债累累,最终归于对月慨叹自己时运不佳。但事实果真罪在机遇吗?

2005年08月10日

入职前经理人该做哪些功课? ■ 景素奇 职业经理人在寻求自己的舞台时 应注意“两”不原则: 一不要是舞台就上; 二不要追求完美。 职业经理人离职的话题职场关注度一直比较高,因为它带来的通常都是烦恼、震荡和风波,甚至声称要把对方“弄进去”。这与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双方当初谈“恋爱”时的甜甜蜜蜜、相见恨晚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什么双方在同一件事情上前后会判若两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能否规避?如何规避?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离职悲剧的祸根在入职前就已经埋下了。一般说,老板和职业经理人相互之间有两个信息不对称时期:一是职业经理人入职前后的不对称,这时职业经理人掌握的信息少,比较

2005年03月05日

  当经理人自我标榜初衷良好、忠心可鉴时,是否认识到这已违背了最简单的职业发展常识?如果说发现问题是智慧,提出问题是勇气,那么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才是能力。  高材生为何好景不长?  偶然的机会,我们相识了。在简短的闲聊中,我得知了他的职业成长经历。  在校一路春风得意  他有着幸福快乐的童年、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并在老师、同学、家长的羡慕中走进了全国知名高等学府。而在那所著名大学里,他也是一位几乎人人都知晓,曾担任了两年校学生会主席职务,而且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样样都拿得起,人又长得帅气,外加天然的播音员嗓音,真可谓不可多得的将帅风范。这样的才俊之士在毕业分配中自然是到了人人都垂羡的国

2005年01月22日

  2004年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联想裁员风波,直接颠覆了联想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的“企业如家”家文化,因此,联想员工发出了发自肺腑的“联想不是我的家”的酸楚凄惨的慨叹,这不仅对联想离任的员工是心灵的创伤,而且对现任的员工更是心灵的重创,同时引起了社会更广泛的讨论(俗话说“埋死人都是给活人看的”,同样辞员工都是警示留任员工的,不管企业主观上是什么意图,但客观上肯定是这样的效果。),讨论涉及的层面及内容是多方面的,而今天在此我想说的是企业究竟应该有什么的文化,是否是“家文化”就好呢?这次,作为联想是品尝了“家文化”的苦头。     企业就是企业,企业不是家,也不可能是家,过去传统的国有体制下,以企

2005年01月13日

  当我们的老板们同情怀才不遇者、大胆破格启用怀才不遇者时,您是否思考过这类人自身的问题?而这些“怀才”者之所以“不遇”,究其根源还在自身致命的职业缺陷。而这些缺陷往往是人们不太注意的,更有甚者把它当做自己的本事来炫耀。   当韩总遭遇怀才不遇者……   前不久,一位姓韩的老板朋友,向我讲了一个他最近经历的事情,说到激动处,甚至有些语塞。   韩总在一次私人聚会上,认识了一位在国企IT部门上班、已年过四十的清华毕业生。经过一段时间沟通了解,韩总发现此人很有能力,尤其对计算机非常精通,而且雄心勃勃,从对话中也感觉不出此人有什么品质问题;后又进一步了解到此人虽然调动过两次工作,但在20余年职业

2004年10月31日

如何经营员工的责任心 景素奇 员工的责任心,就是企业的防火墙。其实许多企业巨人轰然崩塌与员工的责任心缺失有关。而员工的责任心缺失,又与企业经营员工责任心的能力有关。 责任心缺失“点燃”灾难 今年2月15日,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余人受伤,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更是难以用数字来形容。而导致这场特大火灾的直接和间接原因是什么呢?事后查明原因有三:一是火灾是由中百商厦雇员于洪新在仓库吸烟所引发;二是在此之前,中百商厦未能及时整改火灾隐患,消防安全措施也没有得到落实;三是火灾发生当天,值班人员又擅自离岗,致使民众未能及时疏散,最终酿

2004年10月20日

“独食主义者”的凄惨结局 作者 景素奇 为什么总有些人“聪颖过人”却仍碌碌一生?为什么紧捂自己的资源,却最终发现越捂越少?为什么不会自保的鲜桃能够繁衍,而周身坚硬的核桃反成了垃圾?……人生如果不懂分享,就注定没有出路! 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步步高升。许多人在迈出校门的那一刻,怀揣着梦想,当总裁、做高官、成专家等等,可若干年后发现:梦想能够实现的人寥寥无几,更多人的梦想是大打折扣,折了又折,扣了再扣。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真的成了一场梦,连想也不想了。甚至不少人年过不惑依然原地踏步,碌碌无为。 这是什么原因呢?其中有一条大家不太注

2004年09月19日

家族企业是谁的?家族企业是老板家的,这似乎约定俗称,天经地义,其实这个答案是错的! 民营(家族)企业是谁的?问100个老板,会有100个老板说是自己的,问100名员工,员工也会是同样的答案,企业是老板的。家族企业是老板家的,这似乎约定俗称,天经地义,其实这个答案是错的! 家族企业究竟是谁的?正确答案是—————家族企业小的时候是老板自己的,长大了是社会的,赚钱的时候是大家的,亏钱的时候是老板自己的。家族企业的许多问题症结就在于老板闹不明白这个问题,员工也闹不明白这个问题,以为自己是给老板干的。 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只能是老板自己的,自己在投钱出力献智慧动用资源,而员工却在挣工

2004年05月12日

与如何应对核心员工离职永远相伴的 就是如何招聘到新的核心员工 时值招聘高峰 企业应如何 在关键岗位的招聘面试中 提高效率呢? 〖为什么挑不出人才?〗 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找到优秀的人才,然而当用人单位通过系列的招聘、简历筛选、初试、复试,录用后往往发现找到的人并不理想。这是什么原因呢?一般的面试就是问几个常识性的基础问题,然后就凭感觉了。有规模的企业则多几道复试,一拨儿又一拨儿人把应聘者折腾了几个来回也拿不定主意。审犯人一般的面试,用来招聘普通员工还勉强凑合,而对于骨干核心员工,就很难奏效了。 而现实是,审犯人式的面试随处可见。没有经验的或那些责任心一般的面试官,只是把面试当成程序化地

2004年05月01日

 编辑人语:员工流动是正常的,但流动也是有规律的。 一般来说,年前离职的员工大多是企业想要辞掉的员工。 而作为企业核心员工的离职,则大多是炒老板鱿鱼, 离职高峰期大多在年后的3月—5月。 但凡是核心员工,一般都是企业千方百计想留下的,通常也给予了不薄的待遇,   然而他们为什么还要离职呢? 中外管理杂志 记者 晓庄 采写的景素奇 直击“骨干跳槽”七大痛点,也许对企业、对整个运营团队、对老板、对职业经理人、对核心骨干员工、对普通的职场中人都会有借鉴和参考作用。尤其值得行将离职的人忙中一阅。   景素奇 直击“骨干跳槽”七大痛点 

2004年04月23日

作者 景素奇 职场生涯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之一问题是上司水平比自己低,甚至低很多,遇到此情此景是常有的事情,作为职场中人该怎么办?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四。一是背后议论上司的不是;二是瞧不起上司,言谈举止中带出来,冷嘲热讽;三是直接杵逆上司,体现在不给上司面子,反驳上司,直接顶撞上司,直接或间接地不听上司命令,甚至辱骂上司或更严厉的行为发生;四到上司的上司哪里告上司的如何无能和不是。这些行为尤其在血气方刚的出入职场的年轻后生哪里表现得突出。这样处理适宜吗?显然不适宜,但职场中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此类的事情,而且发生后总有千万条理由为自己的辩解,或者发生后自己还到处宣扬自己的出色的表

2004年04月03日

作者 景素奇 员工流动是正常的,但流动也是有规律的。 一般来说,年前离职的员工大多是企业想要辞掉的员工。 而作为企业核心员工的离职,则大多是炒老板鱿鱼, 离职高峰期大多在年后的3月—5月。 但凡是核心员工,一般都是企业千方百计想留下的, 通常也给予了不薄的待遇, 然而他们为什么还要离职呢? 岔子究竟出在哪里? 企业的最高目标是持续健康的活下去,然而更多的企业则是风光上三五年后灰飞烟灭,或者是不曾风光就已经早早夭折。因为任何一块“板”过短,几乎都是致命的。但导致企业灭亡的众多短板中,有一块是大家所不太注意的,那就是核心员工的持续流失,因为许多老板尽管嘴上说人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