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东的联商专栏

东哥解读电商

公告

电商天使投资人,前派代、腾讯、京东电商战略分析师。优秀的创业者,打算创业的,以及传统企业转型的!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0

总访问量:1753934

2017年交易额1万亿美元 阿里和京东自己人都说不清楚

2018年01月10日

评论数(0)

阿里2017财年(2016.3-2017.3)的交易额是3.767万亿,京东2016年是9392亿,合计4.7万亿,2017年同比增长25%,就是5.88万亿,假设阿里和京东占整个中国电商市场份额的90%,那么2017年中国电商交易额是6.536万亿元,也就是1万亿美元。

大家或许对1万亿美元没有概念,美国商务部数据2017年第二季度网络零售销售额达到了111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960.1亿美元增长了16.2%。按照零售销售的定义,电子商务占总数的8.2%。剔除掉燃油和汽车销售,美国在线零售占零售市场份额12.4%。

中国电商规模1万亿美元,差不多是美国市场的一倍以上,是美国零售市场规模的20%!

电商GMV数据,有多少可信度?电商创业公司刷的数据不可信,大公司的可信吗?不是多少可信度问题,而是一般人根本看不懂了,包括阿里的京东的自己人不一定看的懂。我的意思是说你随手抓阿里和京东的人,问一问各家的GMV口径是什么?十个有九个半答不出来。

随着阿里和京东加速进军线下零售市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纯电商的交易额意义会越来越弱化。对阿里和京东,重要的不是电商市场份额,而是在中国的零售市场份额。阿里和京东的战略已经转向整体零售市场的野心,而不在电商。有人说阿里不一样,已经国际化了,但看过数据都知道,海外业务占比还太小,三五年内还得看国内市场份额成败。

一)繁荣

双11结束了,阿里1682亿,同比增长39%,京东1271亿,同比增长35%,另外看了苏宁易购、唯品会、亚马逊中国,数据都很好。电商欣欣向荣。按照现在各家披露的GMV数据,中国网购占比大概是14%左右,如果看物流包裹的增长情况来看,过去五年还有50%的平均增速。复合增长率是个非常可怕的数字,按照这数字,用不了三五年,线上占比就得超过30%以上,简直宇宙无敌。

尤其是看过美国的电商数据以后,中国过去5年电商接近以同比增速50%增长,的确太牛了。因为美国过去五年,年均复合增长不超过20%,总是在12.5-16.5%之间。中国零售规模比美国小,而电商规模还是美国的一倍以上。结论很清晰,中国电商对传统零售的冲击更大。

二)衰退

和繁荣反差的现实,整个网购用户增速也就10%左右,对应网购增速应该是10%比较正常,最多20%。而且从今年物流快递数据来看,网购增速其实已经明显下滑了,看了一下国家邮政总局的数据今年前十个月快递同比增长25.7%。京东收入同比增长了39.2%,但GMV同比增长32%,唯品会也是差不多,其它独角兽也都放缓了,除了拼多多和云集微店这几个少数的在快速增长,第一大B2C天猫却一反常态,第三季度实物GMV逆势加速增长49%,这是怎么做出来的?而且据我所知,6月份开始腾讯大规模的封杀淘宝客,而这部分交易额占到了阿里的10%交易额,增长很奇怪。

三)天猫的增速从何而来?

因为据我所知天猫的DAU是很差的,天猫增速基本来自手淘流量划拨的。从具体品类看,已经非常明显的趋势。五年时间,京东干趴了天猫的3C数码大家电,母婴和快消品(小家电阿里和京东旗鼓相当),也就是说在市场份额上遥遥领先天猫。天猫的增长不可能是从京东、唯品会那里抢来的。你说天猫只是靠服饰百货今年GMV增速比京东还快,这是怎么可能发生的事情?服饰整个线上的增速最多也就20%,大盘增量很少,又不能从竞争对手获得,GMV数据涨的莫名其妙,除非是来自淘宝。 另外淘宝日子也不好过,拼多多现在DAU和日订单量1500万笔都超过京东了,差不多二分之一个淘宝,从用户群和商品结构基本和淘宝类似,淘宝也是要受到冲击的。天猫增长,有且只有一个可能,从淘宝交易额里面切换的。

四)虚假

刷数据,现在阿里和京东都在做线下,也开始把线下业务的数据计入到业务当中。当然这个没有什么错。只是阿里做的比京东狠多了,所谓新零售。天猫线下超市(零售通),原来就是1688下面的B2B批发业务,那以后放大GMV数据就太容易了。京东的新通路,好歹还是自己货。新零售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方便把用户和线下交易额统计到财报当中。因此,现在的电商交易额,和以往你认为的电商交易额,就不是一回事了! 之前我们谈到一个事情,很多小的创业公司为了融资,刷流水,直接去餐馆什么的找小票,把订单全部刷到平台里面(最省钱的办法)。其实某些大的电商平台也差不多!只是做的没有那么蠢笨,人家要的不是几千万,要的是几百几千亿。

五)调整口径

京东调整一些指标的口径,很大的一个原因,在于阿里也在调整口径,在舆论上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京东肯定不能吃亏,所以也跟着调整口径,当然调整后依然比阿里要严苛一些。按照阿里口径,京东差不多是三分之一个阿里。最后调整后增加的GMV,其实都是泡沫数据(主要是退货统计标准)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投资人,看了也莫名其妙。因为整个网购的新增用户也就10%左右,GMV是和用户增长高度关联,实际上行业增速也就20%左右。然后两家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都说自己增速30%以上,一个还49%,谁信啊!都是统计出来的GDP!

六)如同GDP一样捉摸不定

分析并不容易,有微博粉丝说:“发现市面上大多数研究@京东 的文章都是@李成东 写的。 ”写有关京东的文章,每天都有几百篇,不管是软文,还是黑稿。但深度分析的文章,正儿八经解读业务的,一年下来也就不过四五十篇。其中一半是我写的!世面上很多写京东的文章,数据大半都是来自我整理的资料。大多数人并不是太懒了,而是不够专注,并不知道在分析京东,包括对比阿里,重点关注哪些数据,数据从哪里获取!阿里和京东表面上都是做电商的,其实除了模式不一样,在很多细节上都不一样。就算采用同一个指标,两家都采用了不同的口径。

七)讨论电商GMV数据的意义在哪里?

既然这些数据都是虚的,讨论还有啥意义。当然有意义。其实我想说的是,中国整体的零售市场规模被低估了,而电商的实际规模被高估了,意味着电商渗透率并没有那么高。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庞大的零售市场,依然足以支撑阿里和京东,以及众多电商公司GMV高速增长好几年,我说的高速是20-30%。将中国电商在全球市场份额从现在的40%,提升到60%以上。而阿里和京东占据中国电商市场份额的90%以上,那么现在一个公司4880亿美金,一个是649亿美金,依然比亚马逊5992亿美元市值低,是不是被低估了?从投资来看,买阿里+京东股票组合肯定没得错的。

(文/联商专栏作者李成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联商网立场,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和作者。)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李成东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