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邑零商(北京)刘晖

昭邑零商

公告

中国百货信息交互QQ群: 91431069 详情咨询:400-000-9103

统计

今日访问:1078

总访问量:8185086

中国制造”订单为何频频“出逃”?

2011年07月27日

评论数(0)
知名“快时尚”品牌H&M近日发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其近十年来首次面临连续3个月利润下降。业内人士将原因归结于“中国制造”的成本在近期大幅上涨。无独有偶,从去年开始,越南也取代中国成为了耐克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商。与之相对应的是,记者走访京城多家商场调查发现,众多在售的知名品牌商品都并非“中国制造”。以往因价廉备受青睐的“中国制造”,正面临着越南等国家更廉价制造的挑战。

  “非国产”走俏京城商场

  ZARA、优衣库等国际知名“快时尚”品牌拥趸吴小姐发现,这些品牌刚进入国内市场时,大多数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但近期孙小姐却发现,这些品牌的不少商品都已经变成了“东南亚制造”。

  为了调查吴小姐反映的情况,记者走访了西单、王府井等地区的多家主流商场。记者发现,不少国外知名服装、鞋类商品吊牌上的“中国制造”已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越南等国家制造。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似乎开始不那么吃香了。

  在西单大悦城的ZARA店内记者看到,由于正处于全年最大的促销期中,卖场内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服装和配饰。记者随机查看了几个货架上的货品吊牌发现,不少品牌都并非“国产”。

  在一楼卖场的某品牌女士短裤货架上共有8款短裤,除了1款没有吊牌外,其余6款都是国外生产,“外产”比例在一半以上。记者查看其他货架也发现,产地情况与第一个货架大同小异。即便是“国产率”相对较高的女士长裙,也有几款商品产自国外。

  正在店内购物的几位顾客表示,在购买过程中并不会太注意商品的产地,而是更加关注商品的面料、做工、款式和性价比。

  似乎是意识到了“中国制造”商品过多,给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另一家“快时尚”大牌H&M也加大了商品“外产”比例。

  记者在西单大悦城H&M门店随机选择两个男装和一个女装货架进行了分别统计。第一个男装货架的“外产率”达到100%;第二个男装货架的“外产率”也超过一半。同时,二楼卖场一个女装货架内的三款服装均为印度生产。

  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目前H&M店内的不少商品都是进口的,以印度、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家生产的居多。尽管国产的商品也有一些,但是相比从前已经大幅减少。

  在哈瓦那等不少品牌专柜的商品都以国外生产为主。

  记者随后来到分钟寺的优衣库专卖店看到,由越南和柬埔寨生产的商品已经开始大范围挤占“中国制造”的位置。在一个女裤货架和两个男裤货架内,商品“外产率”分别达到75%、100%和75%。

  优衣库店内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不少商品是由国外进口而来。其生产地包括柬埔寨和孟加拉国。尽管生产地不是国产,一些消费者似乎并不在意:“平时也不太注意商品产地,只要产品质量一样就行。”

  不仅是“快时尚”品牌悄然变更了生产阵地,知名运动品牌也“不甘人后”。

  记者在王府井地区一家阿迪达斯专卖店看到,“三叶草”系列的部分商品都是在国外生产。“STELLA”系列的所有鞋、服装也均为“外产”。

  该店导购表示,“STELLA”系列走高端路线、价格较高,“外产”可能和定位有关。他还称,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时并不太注重商品产地,但也有少部分顾客会因为非国产而购买。

  对于世界第一大运动品牌耐克而言,其所有商品均为外包生产,频繁转移产地已经不是秘密。不久前,耐克鞋最大生产地的“帽子”已经从中国转移到了越南头顶。

  据记者了解,耐克的工厂最初设在日本,之后转移到韩国等地。此后,菲律宾、泰国和马来西亚也一度成为耐克鞋的生产地。不过,耐克最终还是将最大的生产订单交给了中国。据悉,耐克1981年开始在中国生产运动鞋。在之后的30年中,中国成为了耐克运动鞋的最大生产国,直到去年,越南生产了耐克37%的运动鞋,份额跃居世界第一,结束了中国多年生产老大的位置。

  用工成本上涨惹的“祸”

  来自知名机构欧睿国际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去年,中国制造业的工薪成本上涨了89%。

  其实,知名品牌纷纷将原本放在中国市场的订单转移至国外生产,是为了规避中国近年来大幅上涨的用工成本,从而将生产成本控制在其认为合理的范围内。

  以耐克为例,其运动鞋全部为外包生产。由于运动鞋对用工成本是比较敏感的,耐克需要把用工成本控制在24%以内,才能有价格竞争力。正是在这一成本控制原则的驱使下,耐克的生产基地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一直在顺应各地成本变化,不断进行迁移。

  无独有偶,H&M刚刚公布的上半年业绩报告宣布, 其近十年来首次连续3个月利润下降。H&M称,今年二季度,H&M的净利润下降18%,超出了此前分析师预测的16%。该分析师还指出,今年三季度,H&M很可能仍将亏损一成。

  与耐克等品牌选择越南取代中国,成为其全球最大鞋类生产国相对应的是,据伦敦兴业银行的一位分析师介绍,中国工人每年的薪酬增长幅度在一成左右。东莞一家大型生产企业的老总也表示,用工成本上升是国外订单“出逃”的重要原因。在持续的用工荒下,一般制造企业今年仍有10%-15%的提薪。即便这样,不少工人的心态还是不稳定,想离开就离开,增加了企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与中国工人的薪资相比,在越南等地生产则显得“物美价廉”。越南近年来正以各种免税、廉价土地、劳动力等优惠条件吸引鞋、服装以及计算机芯片制造商。越南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仅为50-60美元,只有中国珠三角地区制造企业工人的一半左右甚至更低。

  不过,经济学家指出,廉价劳动力并不是订单外流的惟一因素。包括用工价格、土地租金、当地政策等因素,共同催生了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生产场所易地。

  昨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突破6.45,再创历史新高。除了用工成本大幅上涨外,人民币近一段时间以来大幅升值也是促使国外知名品牌订单外流的一大原因。

  东莞市政府曾做过一项调研,人民币每升值一个百分点,东莞地区靠加工贸易生存的企业利润就会下降0.6个百分点。人民币最近一年升值的幅度很大,已经将一部分低端制造企业的利润全部吞噬。

  一位商业专家表示,其实不少来自珠三角等地区的生产企业曾希望将生产基地迁至用工成本相对较低的重庆等西部地区,以将订单留在国内。不过,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升值,这意味着人民币兑越南盾等货币也同样升值。在综合了运输等各种成本后,这些企业还是觉得在越南等地生产商品的利润更高。

  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在业内人士看来,就现阶段而言,尽管国外订单流失会让国内制造业“重镇”珠三角等地区的生产企业感到生存压力,甚至面临倒闭潮,而且还会给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造成负面效应,但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迫在眉睫。

  事实上,在不少学者看来,以劳动者的低薪和低廉环境成本为代价,换来的代工贸易、GDP繁荣,并不代表中国真正迎来了经济繁荣。相反,这只是一种“贫困化增长”,“血汗工厂”的模式不具备可持续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也认为,目前国内市场流行的不少产品都承载着西方世界的生活风尚和价值。国内制造商只是给这些品牌做代工、贴牌,各个制造业大国在制造环节拼得“头破血流”的同时,品牌、设计和流通等高附加值的环节却仍旧掌握在这些欧美品牌商手中。

  事实的确如此。以耐克为例,其被业内所称道的“轻资产运营”的模式,是将商品制造和零售分销业务外包出去。品牌只集中于产品设计开发和市场推广等业务。这种“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大大降低了公司资本投入,特别是生产环节购置设备、聘用工人生产等大量固定资产投入,从而提高了资本回报率。

  不过,这种“轻资产运营”的模式仅仅是对品牌商有利,中国代工企业的生产利润并不高。

  据记者了解,在美国,一双零售价为100美元的耐克鞋的材料费约16美元,中国工厂的出厂价约25美元,其中包括约3美元的用工成本、约4美元的管理费和2美元左右的工厂利润。即便是生产企业再苛刻,其每双鞋获得的利润也不可能超过9美元,不到商品零售价的10%。

  但当这双出厂价约25美元的耐克鞋出口美国时,这双鞋的批发价会超过50美元。经过层层的流通渠道后,这双鞋的零售价将超过100美元。不用花费任何生产成本的品牌商,却赚到了利润的大头,而承载商品生产的中国工厂却成了“血汗工厂”。 事实上,这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投产的普遍模式。

  除此之外,在代工贸易中,中国生产企业的环境成本付出更加难以度量。由于工厂在制造产品过程中会产生和排放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即“工业三废”,这些因生产引发的污染物,被购买商品的进口国转移到了生产商品的出口国,成为了国内代工贸易背后一种不可忽视的隐形成本。

  商业咨询师刘晖认为,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只有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才能让中国企业占据生产流通领域收益率最高的环节。

  不少国内企业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北京本土知名男装品牌顺美的总经理薛宝金表示,从今年开始,顺美将把内销的比例增加到七成以上。曾为DKNY等国际大牌代工的顺美的转型,也是国内服装品牌在国外订单骤减的情况下,纷纷改变经营模式的一个缩影。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透露,目前,中国服装行业内超过八成的外销企业都已经开始“出口转内销”。

  不仅服装企业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多数现在已经知名的中国体育品牌在20年前,还只是耐克等“轻资产运营”模式的重要代工伙伴,目前也在着手内销。一项数据曾显示,在福建省晋江市,曾有近3000家鞋类生产企业,员工超过30万人,年产量6.5亿双。

  但目前,来自该地区的安踏、361°、喜得龙、德尔惠、乔丹和匹克等品牌,依靠初期对耐克等品牌的模仿,已经在国内市场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并发展成为国内体育用品市场的重要力量。

  2009年中国地区体育品牌销量排行榜显示,耐克位居第一,中国本土品牌李宁超越阿迪达斯位列第二。同样是国内品牌的安踏,则屈居阿迪达斯之后,位列国内销量第四位。

  在商业专家看来,对于国内生产企业而言,尽管代工的利润相对较低,但只是介入上游,运营模式简单。生产企业发展自有品牌进入内销渠道,则意味着生产商品只是第一步,企业不仅要投入巨资进行产品研发和品牌宣传,还要应付颇为复杂的国内零售卖场。尽管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却是对企业适应能力的考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lih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