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

空白

公告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3630

总访问量:11848213

联商网顾问厉玲:百货业,你怎么了?

2018年08月31日

评论数(1)


联商网消息:最近参加了一场会议,有两位行业专家不约而同的都提到,中国百货没落了。我们经常也会看到这样的观点不断在媒体报道中呈现。然而,事实上呢?

据《联商网》统计,从今年上半年已发布半年报的23家百货上市公司业绩来看,营收上涨的有20家,净利上涨的有15家,其中营收净利全部上涨的有14家,从整体表现上来看“表现不错”。

百货店作为零售行业的主要业态,曾经的风光就在眼前,可这些年的情况确实不如人意,比起其他业态更显不足,但远不至于没落。百货店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我不禁想问一声:百货业,你怎么了?

零售业的发展依赖于制造业发展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了,但零售业的发展特别依赖于制造业的发展,也就是说没有制造业的基础是不可能有零售业的发展了。农业改革作为整个改革开放的前端,表现为农民丰衣足食后,就要去交换农产品,吃得饱了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去做农业了。

随着农业改革见效后,马上就进行了制造业的改革,也就是工业企业的改革,它没有农业发展那么快,有一定的周期,这时市场上的商品就开始丰富了,但在这之后,零售业的改革起步是从市场开始,小商品市场、各种服装市场等兴起,大概在80年代中期,各种各样的市场充满着角角落落,尤其是浙江地区,包括义乌小商品市场、环北小商品市场等等。零售业的发展借助于制造业的发展,第一波发展起来的就是市场,市场就是典型的为商品繁多、互相交换买卖提供场地。

零售业改革中百货业首当其冲

市场极大的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用品需求,从这之后,零售改革就真正起步了,因为在这之前大部分的城市中就只有一家百货店,因为商品丰富,企业资金充裕,从而引起商业改革开放的开始,在原来商品市场和老百货店的基础下,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1988 -1998年),零售业改革中百货业首当其冲,表现为数量增长,商品丰富,服务改善,定位错开,低端、中端、高端百货店相继出现。

从90年代初开始,外资百货相继进入中国内地市场。1992年太平洋百货开始进入大陆百货零售市场,分别在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城市设店,在大陆和台湾都创下了傲人业绩;1993年,香港的新世界百货和日本的伊势丹百货也开始进入内地,试图在内地百货市场分一杯羹。

他们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经营方法。这些外资百货的进入给中国百货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我本人也会向他们学习,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百货要怎么做,通过向外资企业学习了解到百货中的种种经营之道,所以中国的百货业在那一时期发展的非常好。

中国零售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90年代中期,随着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超市卖场进入中国,给国内的超市行业带来了新的理念,这一时期超市快速发展,超市与百货业作为零售业中最主要的两个业态,实现共同发展,把大量商品引入超市,把一些流行商品、奢侈品、化妆品等新奇的商品注入百货店,使其几乎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从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随着百货店、超市的发展,各类专业店也迅速崛起,国美、苏宁都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

因此,那一时期,成为中国零售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到90年代中期,超市的进入使零售业最大的两个业态同步发展,紧接着专业店、专卖店等等崛起,可以说是90年代中期到2000年初是零售业高度发展的时代,表现为几乎在国外发展了150-200年的业态在这一时期的国内商业市场上通通涌现,业态丰富、商品丰富、满足更多不同的消费需求。

所以,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百货店率先引领了零售业的改革开放,而且成为了零售业改革中的一条主线,它引领着高消费的产生,分发着不同的业态,配合着各个业态的发展,使中国零售业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直到最后购物中心的出现,因为百货是最先站出来的,所以最先碰到问题的也是百货店。

04年后,百货店这十年停滞不前

正如我在《厉玲半月谈》第一期当中提到,百货业在04年后的这十年发展是停滞不前的。

1994年到2004年的确是中国百货行业的黄金十年。

之前,杭州只有一家“解百”。在这十年里,杭州百货业更加多样化,并推行连锁化,实行电脑化管理,百货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也有了质的飞跃。

2004年像是一个分水岭,之后的十年,大卖场、购物中心与专业连锁迎来了有效发展时机。对于百货行业来讲,除了网点多些,资本嫁接加快,你的货品和顾客满意度有多大提升呢?

经济形势这么好,这样的十年恰好应该是变革创新和提升的十年,可惜很少有企业认真在做,真正从内部管理、成本管控、新业态拓展去提升的企业很少,我们没有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那么,百货店到底碰到了什么问题:

第一、制造业的萎缩

制造业的萎缩给百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瓶颈,这一瓶颈是百货店内没有商品卖,你要错位经营,你得有错位的商品,你都没有什么商品,你要去卖什么?

第二、自身的营运管理能力没有提高

大概从04年开始,百货店的销售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但经营管理者没有认真的去面对,这个问题表现在客流量下降、购买数量下降、购买金额提高。其中,客流量下降、购买数量下降所表现出来的销售额升高,其实是来自于商品的价格上升,也就是说,人流、物流都下降了,只有财流上升,那么这个时候你的问题已经出现了,你要去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那商品价格为什么会上升?

第一是因为奢侈品的占比升高了;第二是因为大部分的制造业产品快速提价;第三是来自于过猛的促销。

因为销售不理想,商场就会大力促销,比如满减活动,随着促销不断地加码,使得销售额表面看上去还有增长。

此外,还有一种来自于卡,在大部分百货店,尤其是大型百货店中,消费卡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所以使百货店的经营者坐享其成。

2012年后,消费卡和促销的助力逐渐消失。

同时,由于购物中心的出现,消费向社区、城乡发展,使得原来市中心百货店的热点在慢慢褪去,市中心零售逐渐弱化,使大家突然感觉到百货店的没落,才会有专家们的感叹。再加上其他业态这几年在持续不断的发展,比如便利店、专业店、超市等的业态,其中超市的多元化,使这一业态与消费者生活相关联,业态上也分为大小超市、精品超市、便利超市等不同的形式。

当然,百货业还受到了电商的一部分冲击,但对于电商冲击,伤害最大的是超市,而不是百货店,因为标准化越高的商品,电商越容易进入。所以电商的出现对整个零售业是有一定影响的,但超市现在缩小了标准化商品的占比,扩大了生鲜的占比,这也是超市在这一时代下的变革。

百货业变革不要等待,要主动

当然,百货店也不会坐以待毙。近年来,传统百货企业纷纷开始转型。

外资百货百盛一直在不断开拓全新的可能性,除了开设购物中心以外,今年8月15日全新打造的全新零售概念店Parkson Beauty在长沙IFS正式开业,这是百盛美妆业务的又一次全新尝试。

天虹也不单单满足百货这一个业态,开始向购物中心、超市、百货、便利店四种业态全线推进扩张,这几年天虹在积极推行“主题编辑”概念,从以商品为中心走向以顾客为中心。同时,开始积极走向科技零售公司。

2017年,金鹰持续发展特色可控商品资源,打造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自有商品供应链。持续新开全生活中心获取经营增量,聚焦特色商业品牌内容,并且不断探索新零售业务以及相关行业的投资布局和资源整合,并通过品牌管理输出等多种轻资产方式以及结合全渠道的有效运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觉得,未来,百货店的整体数量还会减少,面积缩小,商品组织更优化,配套服务增加。这一切的改变,都需要百货经营者主动地应对变化、发起变革。

我相信百货店仍旧是零售业中的重要业态,但它的特征要更强,定位要更准确,它自身的空间需要自身去挖掘,不要等待。身为百货人,也要正视百货店的“功绩”,百货店的诞生、繁荣为城市消费升级、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百货人应该抬头挺胸,为自己骄傲。

日韩以及欧美百货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去观光消费。至少,从世界发达国家百货店的现状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编后语:零售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与改革开放四十年一起风雨兼程,也硕果累累。中国零售业始终处在不断创新之中,变化无穷无尽,没有方向,也无定式,创新无极限。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会。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作为中国零售商业门户网站,联商网特别策划“中国零售四十年”,将穿梭四十年的时光隧道,来探寻和揭秘中国零售业一路走来的那些人、那些事。

(来源:联商网 诸振家 刘晓悦 潘帅妮)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