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外卖获AI科技进步奖,人工智能将成为外卖下半场关键变量?

承载载

公告

近期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值得注意的是“吴文俊奖”在商业领域并不特别出名,但是在学术领域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所评选的单位都有着极为严苛的学术标准,由各顶级机构高校专家进行评审。

 

 

百度外卖获得该奖项,一方面说明了其技术能力已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之后,百度外卖也在以技术能力加速对于“百饿”联盟的赋能,在饿了么引入百度外卖的调度系统之后,其送餐准时率达到了99%以上。

 

因此,值得关注的是,当外卖行业进入增长放缓阶段后,技术的赋能是否是撬动下半场的关键变量?

 

技术融合效果显现:百度外卖获奖,饿了么准时率提升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双方进行正式技术融合是在17年的11月23日,双方联合发布了“未来物流”战略,仅仅一个月时间,百度外卖技术范儿的智能物流调度系统便获得了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而饿了么的配送准时率提升到99%以上,可以说通过技术融合实现了双赢。

 

这背后主要有两大因素。

 

1)百度外卖物流系统背后,是百度技术的赋能,百度外卖在其创立之初,就是一个以技术驱动的平台,百度将其多年的技术积累充分的运用在其上,因此百度外卖也是国内首家将深度学习能力进行运用打通的外卖平台。

 

其次,百度外卖的数据并不仅仅依托于用户下单,早在创立之初就获得了百度系全产品线的支持,包括百度地图、百度糯米、手机百度等等一系列产品数据的全方位支撑,继而其在一开始就能够拥有最强的数据规划能力,属于技术跨界融合典型。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百度外卖凭借技术能力,成功占领了重视配送准时率的白领市场,而当其将这些能力全面赋能饿了么之后,其物流系统自然也获得大幅提升。

 

2)饿了么数据的整合,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饿了么拥有海量的订餐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非常好的“喂养”百度外卖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017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百饿”联盟的市场份额为48.8%,超过美团外卖的43.1%。当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数据融合之后,其也可以推导出整个市场的用户消费行为变化,制定相关策略,这将对未来的战局走向有着更为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外卖的下半场为何是人工智能之战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表面上仅仅只是市场份额的合并,但背后更深层次的是百度外卖技术赋能加速所带来的隐性资产,将会加速双方的扩张速度。

 

未来,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三家会继续并吞外卖市场,形成格局鼎力,但伴随消费升级,技术则有可能成为撬动其中变数的关键力量。

 

1)用户全品类消费的消费升级,DCCI的《中国网络外卖服务白领市场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已经有接近90%的用户将外卖平台作为全品类消费平台,全品类消费在增长。

 

这也与外卖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有关,此前百度外卖的发展规划正是未来的同城配送,因此其在技术底层架构规划方面就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而赋能饿了么之后,双方则将共同打开这一更大的市场。

 

2)用户全城点餐的消费升级,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5.0的亮点便是支持全城配送,降低空驶率,这也是其物流技术优势的体现,而该功能也很好的与百度外卖的“吃全城”打通,用户看到中意的特色美食后可以立即进行全城点餐。

 

这一技术解决了诸多用户想要点餐,但是却由于餐厅太远而无法点的困境,而饿了么方面有着更大的用户规模,一旦获得这一全城配送的能力,其也将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3)用户智能选择的消费升级,对于用户来说,越来越多的餐厅已经对其造成了选择压力与困扰,因此如何为用户推荐出其感兴趣的餐厅,即满足其价格区间,又不超出其口味偏好,又要在熟悉中带有一些新意,同时在不同时间为用户推荐不同商品(下午茶、甜点、水果等),这非常考验数据挖掘的能力。

 

百度外卖依托于技术优势,可以对用户做到更为精准的千人千面画像,匹配出用户更为喜欢的潜在商品,当其数据与饿了么更深入的融合之后,对相关餐厅相关菜品进行数据整合,打通之后,饿了么也将获得更强的精准推荐能力。

 

4)用户交互入口变化的消费升级,在人工智能时代,万物联网,未来的用户并不一定会使用手机下单,而是很有可能通过其他硬件产品。

 

例如目前阿里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用户就可以对外卖进行点餐,而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未来物流”发布会上,其也发布了自身的音箱概念产品,可见饿了么与百度外卖有着共同的技术追求。

 

外卖行业中百度外卖最具技术范儿,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智能能力不在话下,而其也可以很好的为饿了么带去这一领域的技术赋能,助力饿了么布局到更多智能硬件产品中,实现用户的语音交互、图像交互式点餐,在未来打通更多的赛道。

 

结语: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表面上是市场份额的合并,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是百度技术能力与饿了么的深度融合,让饿了么已有的数据资源发挥出更大价值,同时以技术驱动的能力,双方也将在未来打开更大的市场规模,提前布局消费升级。

 

此次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获奖,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55

总访问量:117624

2018-05-10

2018年05月10日

评论数(0)

最近京东发布的2018年Q1财报显示,其EPS没有达到预期,更重要的是增速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第一季度的GMV为33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这也是其上市以来的最差表现,其股价也在当天达到了4%的跌幅。


不过更让人不安的消息是,在过去一年中高瓴资本集中抛售京东股票,降低其持股份额,而目前已经退出主要股东席位。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资本曾经是京东早期投资方,当年刘强东寻求7500万美元融资时,高瓴资本张磊曾慷慨寄予其3亿的融资金额,并在当时顶住一切压力,且允许京东长期的亏损。


同时张磊曾说,“最好的投资是不需要退出的投资”,并一直奉行这一原则在进行早期投资,而京东显然是其最佳投资案例。


但目前,高瓴资本不断减持京东股票,退出主要股东席位,是否也说明,京东已被高瓴剔除“不需要退出”的优秀企业名单?京东的天花板已经真正开始出现?


曾经的投资人为何看好京东

在国内,由于京东是最早自建物流仓储的电商平台,对于国人的消费升级趋势有着前瞻性的远见,因此其也不惜投入一切代价,长年亏损也要建立起标准化的电商服务平台,以及独有的会员体系。


而其对标对象亚马逊,但同样是在打造仓储、物流、会员体系等等,并且连续亏损20年,市值却达到了7800亿美金,贝索斯也是当今首付,按照这个逻辑看京东也似乎没有问题。


但问题在于,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并非京东。


京东正在在陷入两大致命困境


第一,阿里新零售战略,瓦解京东护城河


根据见智研究所的数据统计发现,阿里的活跃用户增速自2016年Q4季度触底之后开始全面反弹。


这也和马云在2016年底提出“新零售”之后,阿里在物流、仓储的大规模布局有关。


首先是菜鸟网络,阿里巴巴通过淘宝4.48亿月活用户的压倒性优势,将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宅急送、汇通,等物流商家结成联盟,全面提升物流效率。


其次是苏宁作为重头,旗下的1600多家线下门店和3000多家售后服务网点与阿里形成强势联合,在2016年就实现了京东才有的标品“当日达”服务。


而苏宁的增长效果也极为显著,其财报显示2017年净利润5.08亿,同比暴涨43倍。


对于京东来说,自营标品、物流都是其核心优势所在,而阿里方面直接通过流量优势,直接联合行业对手,完成了与京东同样的消费升级服务,覆盖其原有优势,让用户能够在淘宝上完成与京东同样的体验,这也是在瓦解京东的护城河优势。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阿里的季GMV增速保持在28%,而京东只有30%,阿里的市值在5000亿美金,京东市值在532亿美金,前者几乎是后者的10倍,而京东如果无法在GMV的增速上超过阿里,那么也意味着京东必然会失去掉投资人的信任。


对于投资人而言,任何平台式的竞争只会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因此对京东极为不利。


第二,拼多多,对京东微信流量的掠夺


当京东正在为阿里的进攻发愁之时,其并没有意料到,拼多多们的偷袭。


同样为微信电商生态中的一部分,京东原本拥有着成熟的电商优势,却被后起之秀从未有平台经验的云集、拼多多冲击。


实际上早在云集2016年销售额达到20亿规模时,京东就应当意识到微信中的独角兽威胁,而现在坊间已有数据透露拼多多的月GMV高达400亿规模。


要知道,京东的平均余额GMV为1000亿规模,而拼多多正在接近其一半的水平。


表面上看,京东讲的是消费升级的故事,而拼多多讲的是消费降级,似乎并不相关,但是可以看一下第三方的相关统计。

在拼多多的TOP级销量中可以看到,抽纸、洗衣液、冲调、垃圾袋等等产品,同样属于京东中的高销量标品,因此与京东有着一定的冲突关系。


拼多多的崛起,意味着其以低价的方式,在掠夺走京东原本在微信中的电商流量,而微信中越来越多的价格敏感人群正在从京东向拼多多转移。


对于一直在强调会员模式、消费升级的京东来讲,无疑处在一个被动的尴尬位置,但是未来如果眼睁睁的看着拼多多超过自己,那将会是更为黑暗的时刻。


京东的困境


在于自身的创新乏力


京东的最大困境,在我看来并非来自于对手的威胁,而是来自于自身的创新乏力。

京东是一家非常注重成本控制,规模扩张的公司,其能够游走在刀锋般的利润上,而持续稳定的扩张,但是在创新上却乏善可陈。


其所对标的亚马逊,不仅仅只有一张电商的王牌,其还有着占据全球市场第一的AWS云服务,人工智能语音领域占据行业第一的Echo智能音箱,此外其视频服务,也已经屡屡有赶超NetFLex之势,但京东除了电商还是电商。


再说回国内的阿里,其也不仅仅只是有电商,旗下还有着支付宝这一重塑中国金融行业的霸主产品,以及覆盖国内市场第一的阿里云,而其AliOS也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物联网设备,更重要的是其提出的新零售概念也让全行业跟风而入。


京东要解决困境


需要实现真正的场景创新


对于京东来说,其依然有着成熟的电商优势,以及腾讯的重量级加持,因此其依然有着优势,问题就在于能否实现真正的场景创新。


1)对微信社交流量的再挖掘,此前的京东一直坐享微信红利,受惠于腾讯的第三栏入口,以及九宫格入口,并没有主动去挖掘微信中的流量蓝海。


实际上拼多多的崛起,证明了微信在电商领域依然有着实现低成本的获客机会,而当前的京东,除了需要与拼多多一较高下之外,更需要注重对这些社交流量的再挖掘与创新。


2)腾讯新零售布局,充当排头兵,腾讯的新零售布局目前并没有看出太大眉目,虽然入股了永辉超市、海澜之家、步步高、家乐福、沃尔玛等等商家,但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作战方案。


反观对面的阿里,其非常明确的将“盒马鲜生”当做是新零售标杆示范,并对其入股的苏宁、大润发、华联、三江购物、高鑫零售等等都有着更明确的规划。


腾讯的空白,则正式京东的机会所在,如果京东能够抓住这一波机遇,扮演好阿里的冲锋角色,可能也是其机会所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承载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