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获得了“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值得注意的是“吴文俊奖”在商业领域并不特别出名,但是在学术领域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所评选的单位都有着极为严苛的学术标准,由各顶级机构高校专家进行评审。
百度外卖获得该奖项,一方面说明了其技术能力已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合并之后,百度外卖也在以技术能力加速对于“百饿”联盟的赋能,在饿了么引入百度外卖的调度系统之后,其送餐准时率达到了99%以上。
因此,值得关注的是,当外卖行业进入增长放缓阶段后,技术的赋能是否是撬动下半场的关键变量?
技术融合效果显现:百度外卖获奖,饿了么准时率提升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双方进行正式技术融合是在17年的11月23日,双方联合发布了“未来物流”战略,仅仅一个月时间,百度外卖技术范儿的智能物流调度系统便获得了中国智能科技最高奖,而饿了么的配送准时率提升到了99%以上,可以说通过技术融合实现了双赢。
这背后主要有两大因素。
1)百度外卖物流系统背后,是百度技术的赋能,百度外卖在其创立之初,就是一个以技术驱动的平台,百度将其多年的技术积累充分的运用在其上,因此百度外卖也是国内首家将深度学习能力进行运用打通的外卖平台。
其次,百度外卖的数据并不仅仅依托于用户下单,早在创立之初就获得了百度系全产品线的支持,包括百度地图、百度糯米、手机百度等等一系列产品数据的全方位支撑,继而其在一开始就能够拥有最强的数据规划能力,属于技术跨界融合典型。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百度外卖凭借技术能力,成功占领了重视配送准时率的白领市场,而当其将这些能力全面赋能饿了么之后,其物流系统自然也获得大幅提升。
2)饿了么数据的整合,数据是人工智能的燃料,饿了么拥有海量的订餐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非常好的“喂养”百度外卖的人工智能技术,将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017年第3季度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分析报告显示,“百饿”联盟的市场份额为48.8%,超过美团外卖的43.1%。当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数据融合之后,其也可以推导出整个市场的用户消费行为变化,制定相关策略,这将对未来的战局走向有着更为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外卖的下半场为何是人工智能之战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表面上仅仅只是市场份额的合并,但背后更深层次的是百度外卖技术赋能加速所带来的隐性资产,将会加速双方的扩张速度。
未来,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三家会继续并吞外卖市场,形成格局鼎力,但伴随消费升级,技术则有可能成为撬动其中变数的关键力量。
1)用户全品类消费的消费升级,DCCI的《中国网络外卖服务白领市场价值研究报告》显示,已经有接近90%的用户将外卖平台作为全品类消费平台,全品类消费在增长。
这也与外卖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有关,此前百度外卖的发展规划正是未来的同城配送,因此其在技术底层架构规划方面就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而赋能饿了么之后,双方则将共同打开这一更大的市场。
2)用户全城点餐的消费升级,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5.0的亮点便是支持全城配送,降低空驶率,这也是其物流技术优势的体现,而该功能也很好的与百度外卖的“吃全城”打通,用户看到中意的特色美食后可以立即进行全城点餐。
这一技术解决了诸多用户想要点餐,但是却由于餐厅太远而无法点的困境,而饿了么方面有着更大的用户规模,一旦获得这一全城配送的能力,其也将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
3)用户智能选择的消费升级,对于用户来说,越来越多的餐厅已经对其造成了选择压力与困扰,因此如何为用户推荐出其感兴趣的餐厅,即满足其价格区间,又不超出其口味偏好,又要在熟悉中带有一些新意,同时在不同时间为用户推荐不同商品(下午茶、甜点、水果等),这非常考验数据挖掘的能力。
百度外卖依托于技术优势,可以对用户做到更为精准的千人千面画像,匹配出用户更为喜欢的潜在商品,当其数据与饿了么更深入的融合之后,对相关餐厅相关菜品进行数据整合,打通之后,饿了么也将获得更强的精准推荐能力。
4)用户交互入口变化的消费升级,在人工智能时代,万物联网,未来的用户并不一定会使用手机下单,而是很有可能通过其他硬件产品。
例如目前阿里的智能音箱天猫精灵,用户就可以对外卖进行点餐,而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未来物流”发布会上,其也发布了自身的音箱概念产品,可见饿了么与百度外卖有着共同的技术追求。
外卖行业中百度外卖最具技术范儿,其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智能能力不在话下,而其也可以很好的为饿了么带去这一领域的技术赋能,助力饿了么布局到更多智能硬件产品中,实现用户的语音交互、图像交互式点餐,在未来打通更多的赛道。
结语:
百度外卖与饿了么的合并,表面上是市场份额的合并,但实际上更深层次的是百度技术能力与饿了么的深度融合,让饿了么已有的数据资源发挥出更大价值,同时以技术驱动的能力,双方也将在未来打开更大的市场规模,提前布局消费升级。
此次百度外卖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获奖,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今日访问:143
总访问量:117728
2018年05月13日
评论数(0)最近阿里收购饿了么一事尘埃落定,而百度也以4.88亿美元向阿里出售全部股权,这也意味着百度通过卖身百度外卖实现了4.88亿美元的回报,相比于百度外卖此前高达20亿美金的估值,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这也是陆奇在对百度架构做出全新调整的必然选择,其正在让百度聚焦主要业务线,而所有不重要的业务线都开始相继剥离独立,自行生长甚至抛弃。
再回过头来看刚刚独立的百度金融,其已更名为度小满,刚刚进行了19亿美金的融资,看似仿佛一个非常高的估值,但相比于蚂蚁金服刚刚进行的100亿美金融资,以及1500亿美金的估值,百度金融的实力相比起来依然过于悬殊。
艾瑞《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放贷规模4.4万亿元,增长904.0%,而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会达到46万亿的规模,那么百度金融是否有机会?
1、百度金融和百度外卖一样曾被寄予厚望
百度金融事业群成立于2015年,彼时O2O热潮崛起,而百度也有意从中分羹,李彦宏曾在2015年6月并宣布要在3年内对O2O投入200亿规模,一时间也引得业内大量关注。
而彼时美团与大众点评尚未合并,百度糯米也有机会与其三国鼎立,易观数据显示在2015Q4季度,百度糯米的市场份额一度接近全行业的20%,增长迅速,而充当排头兵的百度外卖更是切入白领市场,以抢占外卖市场份额。
百度金融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其诞生之初,就有O2O电商交易能力的天然加持,百度可以借助于O2O交易向更大的金融服务进行衍生。
不过最终尴尬的是,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O2O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其收入囊中,百度O2O最终败北,出售外卖,而糯米也被终止了补贴,不再加码扩张。
这对于极度依赖交易支付的百度金融业务来说,极为不利,等于中断了上游场景。
2、技术不是关键,百度金融正在面对和百度外卖一样的困境
百度金融对外强调其技术优势,在百度的ALL IN AI战略之下,百度金融直接嫁接了相关技术能力,在身份识别、安全防护、智能投顾等等金融技术能力上有其长处。
不可否认百度的技术优势,但是同样拥有这点的还有百度外卖,在百度外卖发展早期,其就利用了百度地图的LBS优势,大数据调度优势等等,百度外卖CEO还亲自向央视展示百度外卖的智能调度能力,也颇为惹人注意。
但最终,百度外卖的技术虽然有其优势,但最终依然难逃被收购的命运,可见技术上是否有优势,并非最重要的原因。
在当前,百度金融也正面临着与百度外卖相同困境。
第一,面向C端,消费支付场景严重匮乏。
先来看张图。
改图是易观《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7年第4季度》报告,数据显示,百度钱包的市场份额仅为0.26%,而支付宝占据了54.26%,腾讯金融(包括微信支付)战绝了38.15%。
这一数据也反映了当今移动支付时代,百度金融并没有海量的消费场景支撑。
在线上,支付宝天然拥有淘宝商城,微信支付拥有微信电商、京东等等支付通道,同时阿里腾讯又将线上的支付场景迁移到了线下,开启新零售大战。
但唯独百度钱包并没有如此庞大的支付场景,这也意味着,百度金融并不能切入到用户的交易流程之中,加入消费金融等产品,因此自然发展困难。
第二,风控体系脆弱,亏损不断
去年上半年相关收披露,蚂蚁金服旗下的蚂蚁借呗在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45亿,蚂蚁花呗达到了10亿。
而唯独百度旗下的百度小贷面临着4400万的亏损。
这其中根本原因还在于,支付宝的海量交易场景,因此也拥有着用户丰富的交易数据,因此有着极强的风控能力。同时支付宝作为连接线上线下消费的纽带,其有着更强的违约惩罚能力,因此其坏账更少,利润更高。
但缺乏交易场景的百度金融,用户数据不够,要面对更大的风控威胁,这是其不可避免之事。
第三,百度战略挑战难以获得更大的资源倾斜
而百度金融此前也为百度带来过负面影响,国际评级公司穆迪曾经由于百度金融业务,将百度列入负面观察名单,理由均为担心高速增长的金融服务业务将增加公司的声誉风险及或有负债风险。
相比于腾讯阿里的金融业务,百度金融也让百度遭遇到了尴尬,甚至影响到其未来的股价。
这显然不是陆奇想要看到的,其正在对主要业务进行大刀阔斧之时,并不希望任何“绊脚石”,而百度金融的独立显然可以为百度减轻压力。
当前陆奇正在大刀阔斧,将战略调整到主要赛道,而眼下金融业务更是没有突出性的优势,因此并不会对其进行过多资源倾斜,其独立发展也是必然。
3、“度小满”是否会成为下一个百度外卖?
显然“度小满”凭借此前百度的资源优势多少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相对的,伴随陆奇的战略调整,百度金融也必须是百度要甩出的对象,而本来并没有拥有电商交易体系的百度,也更难以对其进行更多的资源扶持。
这也与当年百度外卖的处境极其相似,如果说外卖是依靠补贴才能存活的战争,那么金融则是依靠场景驱动的战争。
腾讯与阿里已经垄断了线上交易的流量,而目前双方的新零售大战正在更大规模的垄断线下交易。
这对于成立在2013年,并且已经走过5个年头,相比于其他金融巨头,依然没有实现太大业绩的百度金融来说,并不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