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

Alter聊IT

公告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O2O、手机等行业的观察研究。

文集

科技(502)

统计

今日访问:5126

总访问量:9268077

春运大潮里的真假顺风车

2019年01月28日

评论数(0)

29.9亿人次,这是官方对今年“春运”旅客发送量的预计。

数字再次创下新高,抢票难的现象却未能缓解,微信群里充斥着各种“加速抢票”的链接,以及一些抱怨:往年抢不到票还能约个顺风车,今年只能选择继续抢票……

这样的声音出现并非没有缘由,至少可以关联三起和顺风车相关的事情:

1、中国新闻网报道称今年春运期间滴滴顺风车无法上线,“无限期”的整改尚未结束。而在去年春运期间,滴滴官方透露的数据是:顺风车运送乘客3067万人次,等于17万架波音737飞机的运送量。

2、嘀嗒顺风车作为目前唯一良性运转的全国性顺风车平台,在北京、重庆、广东、四川等11个省市交管部门的指导下,联合中国交通频道开启了“心安春运,2019温暖回家路”的顺风车返乡活动,并在已有的安全机制上新增并优化了“八大安全举措”,以及一万个公益返乡名额、好礼抽奖、支付宝高速费立减等公益活动和用户福利。

3、也有一些“两轮”起家的共享单车平台瞄准了“四轮”的生意,在一些城市展开试点上线顺风车业务。

有些微妙的是,以上三者恰恰代表了顺风车当前的三种形态:“顺风车”一度成为滴滴的禁忌,何时再上线还遥遥无期;嘀嗒顺风车可以说是唯一的幸存者,春运季的高调运营活动背后,不难猜测进一步扩大市场的雄心。同时顺风车也成了一些单车平台出行多元化转型的起点。

顺风车的真假之辩

三种不同的形态,让人想起一个老套的问题:什么是真顺风车?

答案还要从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说起,指导意见明文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是由合乘服务提供者事先发布出行信息,出行线路相同的人选择乘坐合乘服务提供者的小客车,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城市人民政府应鼓励并规范其发展”。

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顺风车”需要满足两个核心要素:其一、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其二、顺风车的定价要以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为导向。围绕这两个核心要素构建起来的顺风车平台为真,而脱离这两个核心要素构建起来的顺风车平台即为假。

在文件发布两年后,准确的说是两起安全事故,改变了顺风车的发展轨迹,滴滴宣布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高德同期下线拼车业务,下线的原因是“合规整改”。而嘀嗒出行成为唯一合规的玩家。

一方面,一些平台方打着顺风车的旗号,聚集了数量庞大的专职运营司机,以“顺风车”的名义每天接送几十位顾客,乘客也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运价相对低廉的服务。正如交通部深化出租汽车改革首席专家徐康明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的那样:“滴滴在顺风车业务上,主要的问题是以顺风车之名行非法营运之实,目的是规避政府对网约车的强监管”。

另一方面,一些平台在宣传中刻意加入了一些误导性的元素,比如某顺风车曾为了吸引用户大打免单牌,在文案中大肆宣传异性社交。在滴滴公布的一份数据中,男性车主为女性免单的比例高达67%,且集中发生在22:00—23:00的深夜时段。

这样的“顺风车”显然偏离了两个核心要素,要么成了“黑车”的外衣,要么成了社交约炮的工具……当一个产品出现定位偏差的时候,潜在的安全隐患迟早会爆发出来。

顺风车是典型的轻资产模式,车辆归车主所有,不需要“网约车”严格的资质,也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运营精力,平台只需要完成信息的撮合,就能从产生的费用中抽成。那么,车主达成的订单越多,平台的分成也就越多,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就变了“顺风”的味道。

《财经》曾在此前的报道中指出,顺风车最接近“共享模式”,也是滴滴所有业务中最赚钱的,下线前顺风车日单量约200万单,2017年贡献了8亿元的净利润。

可能不是一个快生意

引人注意的是,在这场风波中,嘀嗒顺风车幸存了下来,根本原因正是前述的顺风车真假之辩。

嘀嗒顺风车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同时定价以分摊部分出行成本为导向,价格基本上只有快车价格的一半。嘀嗒出行的一位负责人在某论坛上披露了这样一个数据:嘀嗒平台上的顺风车主平均每天接单只有1.2次,而嘀嗒顺风车的应答率则远低于由专业运力组成的网约车平台。

数据看起来很“糟糕”,却还原了顺风车真实的场景:车主并非是专职司机,基本上都是在顺路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的空余座位,而用户需求也基本上以早晚高峰出行为主,自然不会出现每天几十单的高活跃度。

在顺风车的商业模型中,车主资源恰恰是决定快与慢的重心,嘀嗒偏偏在这一环节最为谨慎。溯源到嘀嗒出行对车主的审查机制,嘀嗒不仅采取了严格的审核资质,不符合资质的车主绝不允许接单,同时坚持纯人工审核的方式,对驾照、行驶证、身份证、有车牌的车辆照片进行验真、对信用和背景进行筛查,并定期复审。

在一切求快的互联网世界里,嘀嗒顺风车选择的俨然是最笨的方法。摩尔定律认为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的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会翻一倍,性能会上升一倍。事实上很多互联网产品的进化比摩尔定律还要快,一款新兴社交APP的用户可以在24小时内增长100万,一家共享单车平台在短短一年内完成1000万辆单车的投放,一部票房10亿电影的生产只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可“快”的代价又是什么呢?曾经野蛮的快留给顺风车的却是血的教训,频频出事的“顺风车”一度成为人血馒头的代名词。我想比合规整改更值得深思的还是企业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根本,根本确定了,企业的发展大道也就确定了。一个企业,切入“顺风车”业务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当真只是讲一个漂亮的资本故事吗,滴滴顺风车的结局已经让人叹惋。

顺风车可能并不是一个快生意,相比于那些一味求快的产品,顺风车应该遵循共享经济的进化节奏,回到正确的定位:顺风车不是网约车,不应该刻意刺激用户和车主的需求,而是合法前提下的共享行为。

或许像嘀嗒顺风车这样坚守安全、合规的平台更应该被关注,有越来越多车主加入,有越来越多乘客进来,哪怕是一个车主每天只有一两单的“慢”,效率也将逐渐快起来,最终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

后记

2019年的春运,让一些人开始记起顺风车善的一面,纷纷抱怨政策太过保守。应该深思的还有我们自己,从嘀嗒的良性运转不难发现,政府主管部门并不排斥顺风车这样的创新,而且一直鼓励真正意义上的顺风车,不过是我们的功利心太强罢了。

记得在顺风车平台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拼车的需求就已经出现,不少人在公司内部的论坛发帖求搭车,出现了诸多三五一组的出行小团队,有车的同事将空余出来的座位留给住在临近或顺路的同事,搭便车者也乐于支付一些费用帮助车主抵扣油费。

顺风车平台的出现,是一种创新,闲散的社会运力被高效利用,原先低效率的拼车方式被共享取代,并诞生了新型邻里关系,通过顺风车认识顺路的同好,六度人脉理论的范围被进一步延展。只是当“顺风车”被取缔乃至被妖魔化时,一切美好和不美好的都消失了。

春运的大潮又一次来临,让顺风车的需求再度集中爆发,我们也更应该清醒意识到什么是顺风车,什么又是真顺风车,莫要被一些非法营运混淆视听,希望真顺风越来越顺风。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Alter聊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