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r

Alter聊IT

公告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O2O、手机等行业的观察研究。

文集

科技(502)

统计

今日访问:7964

总访问量:9261265

刷新智慧社区认知:从一扇门开始

2020年08月19日

评论数(0)

经历过新冠疫情的考验后,外界对智慧社区有了新的理解。

比如实地集团刚刚对外开放的重庆常春藤项目,在业界和消费者正进一步认识智慧社区的当口,他们将焦点留给了如影智能门。

在2019年,实地就在重庆落地国内首个全场景智慧社区。此次安防领域成为智慧社区进一步升级的亮点,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借鉴了社区科技抗疫的经验,智慧社区仍然在不断贴近更细致的生活体验。

智慧社区正在被刷新。

01 智慧社区的打开方式

智能门锁并不是什么新兴概念,早在2014年“智能硬件”风口降临时,就陆续涌现出了大大小小的智能门锁企业。

可切换到智慧社区的视角上,智能硬件在场景创新的止步不前也是不争的事实。

诸如智能门锁、电子“猫眼”、智能门铃等产品多半流行于后装市场,在供电上往往采用储电池的方式,被迫为了低功耗牺牲产品性能,即使是同一家品牌的智能门锁和智能门铃,数据和场景上的联动也几乎没有可能。加上安装时需要对房门进行切割,暂且不说 “补丁”好不好看,至少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实地的不同之处在于,本身就是一家深耕科技地产的企业,凭借在全场景智慧社区上的深入布局,对智慧人居中的数据孤井、场景割裂等痛点有着深刻洞察。这次全面标配的一体化智能门,还原设计美感的同时,还带来了三个维度的创新:

其一,智能化的安全。安全是智能的核心目标。如影智能门从硬件配置和软件技术两方面升级了安全:防盗性能达到了甲级标准,可以有效抵御30分钟以上的暴力拆卸;采用双目识别方式进行人脸识别,达到了银联小额支付的安全级别;甚至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门锁被破解的风险,如影智能门舍弃了存在安全隐患的物理键盘。

换句话说,用键盘破解密码,或者用照片或者识破骗过人脸识别,在如影智能门上已经没有可能,哪怕是暴力拆门也要花上30分钟的时间。何况有可疑人员在门外徘徊时,就会触发智能猫眼的监控预警,恐怕还没用暴力拆开门就已经被小区保安盯上了。

其二,人性化的功能。“性能自由”也让开锁方式有了新可能,如影智能门标配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远程开锁,进一步解放了用户的双手,尤其是在双手提着东西、抱着小孩无法手动开门的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如影智能门还采用了全自动锁体,用户身份识别通过后电机将控制所有锁舌自动缩回,住户只需用脚轻轻一带便可将门完全打开。进门后再把门带上,霍尔传感器能感应门关闭时会自行落锁。从此狼狈开门、忘了锁门的困扰都没有了。

其三,个性化的体验。如影智能门的一体化设计,为工程师们留下了充足的创新空间:采用了长通电的供电方式,并且内置4000毫安的备用电池,即使偶发断电的情况也能维持超过一个月的续航。“性能自由”后的如影智能门集通信、监控等功能于一体,住户可以远程与访客对话。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早上出门的时候,可以定向给还没起床的家人留下语音或文字消息:“下雨了,记得带伞啊!”,这样家人在出门时就能看到这条温馨的留言,起到了最重要的提醒作用。丰富的交互功能,无疑让守护之中有了家的温度。

不过比产品上创新更有价值的,或许是如影智能门所诠释的“智慧”理念:智能家居产品需要进化,不应再局限于产品本身的智能化,还要让不同的产品间产生联动效应,成为智慧人居系统中的一部分。

“智慧”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02 智慧社区的场景延伸

如果只是一扇门的创新,似乎仅仅是单品的创新,隐藏在智能门背后的是实地的智慧社区布局:为何实地会成为国内首个全面标配一体化智能门的地产企业?

如影智能门作为社区安防的一环,对用户痛点的解决只是其中的一个价值点,还体现在智慧安防场景的延伸:社区的安防从小区门口延伸到了家门口,可以更全面高效地守护住户的安全。家门内有顶级防护,家门外也有360度守护,不仅可以有效管控人员出入和特殊情况预警,甚至能够监控儿童落单预警、老人摔倒警报等等。

确切来说,实地的智慧社区早已跳出了智能的单点叠加,而是让不同的点以人为中心连接成了流畅的场景服务体验。

所谓的“智慧社区”绝不是为了让生活看起来有多酷,而是在如影随形中提升居住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实地提倡“智慧人居”的题中之意也在于此,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是在不同空间中做转换的,从家居空间到社区空间、社区配套,智慧社区的初衷正是为了让居民在不同的空间中无缝衔接。

而在实地的智慧社区布局中,除了社区安防的应用场景,还包括健康生活、通勤物流、智能零售、文娱教育等等。

我们此前关注过,今年疫情严峻时期不少小区采取了严格的封闭式管理,买菜都成了件痛苦的事情,但实地的社区住户是另一种体验:在“逗号集市”的小程序中下单后,社区配套的智能物流机器人hachi delight承担了配送服务,通过智能规划路线、自动避障、乘坐电梯将货物送到购买手中。

这样的场景为何只有实地的社区有了落地?

对应的是实地智慧社区在各种场景的无限延伸能力:看似简单的买菜配送,却涉及了智慧零售、通勤物流等多个场景,跑通的前提是跨场景的数据打通和应用。大多数智慧社区还在为智能单点应用的铺设头疼时,实地的智慧人居生态系统早已联通了家居空间、社区空间和社区配套,有了统一的数据后台和智能中台。

打破设备、数据、体验和服务的“孤井”,正是实地的智慧社区方法论。

03一些思考:正确的智慧路径代表了生命力

在探寻实地成功法则的同时,还需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为何大多数智慧社区,最后的结果是不智慧?至少可以找到三个原因。

一是缺乏系统性统筹,导致智慧社区建设生态分散,服务无法被有效整合;

二是技术配套的滞后,缺乏高效的全场景运营服务,限制了产品间的协同;

三是参与方多且复杂,消费、娱乐、生活场景割裂,人为制造了重重壁垒。

归根结底还是智慧社区的路径之争。

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路径,仓促上马了形形色色的智慧社区项目,最后却发现缺少了统一的标准和后台,并非是技术上无法打通不同的智能设备和数据,而是无法打破物业、商业、社区和业主之间的竖起的高墙。

一种是自上而下的路径,实地的智慧社区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通过广泛和深度地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云、边缘计算等技术,打造了智慧人居生态系统,不断结合用户需求进行迭代优化。

时间已然印证了第二种路径的正确性,特别是透过实地智能体验馆的2.0版本,智慧社区已经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不断向上生长。同时在智慧城市概念重度落地的背景下,智慧社区的建设也进入到了精耕细作的阶段,一些生态分散、服务无法被高效整合的“智慧社区”方案,正在被加速淘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Alter聊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