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几度

吳儁宇

公告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钛媒体、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关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以及数码家电的产业融合,文章在界面新闻、今日头条、搜狐科技、腾讯、新浪、网易等30余家平台发布。

文集

科技(5)

统计

今日访问:1617

总访问量:6192498

吴声的“个性化规模”与三只“新物种”

2018年08月10日

评论数(0)

1770年代,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出了规模经济理论,工业大规模生产从此抛弃小手工业的作坊式定制,在此后200多年成为工业领域的铁律。

不过,随着互联网经济在技术和模式上的变革,亚当·斯密这个理论正在遭受挑战。互联网圈有三个“知识网红”。他们分别是罗振宇、吴晓波、吴声。每年年底都是罗振宇、吴晓波的表演时刻,而年中则属于吴声。

这次吴声做了一场发布会,《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2018》。吴声的好朋友罗振宇、吴晓波坐在台下侧耳聆听,看着他说出那句——未来的商业需要“个性化的规模化”。

在吴声看来,个性和规模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完美统一。

个性和规模的矛盾统一吴声之所以会花这么大精力来说“个性化的规模化”这件事情是因为,大规模和个性化生产在传统经济学里面是矛盾的。

过去传统商业时代个性和规模一直是对矛盾,个性化生产、按需定制意味着需求过小,需求过小带来的结果就是生产规模无法扩大,生产成本无法降低。规模要求效率、个性要求定制,这在传统工业化社会难以两全。

但在今天,信息流、移动社交、大数据正在从效率、规模、成本三个维度打破个性与规模的矛盾。

1、信息流:信息流的本质是信息找人,放在商品交易中就是货找人,这可以提高连接效率,降低获客成本;

2、移动社交:移动社交通过社交关系链传播引爆了规模,过去线性的传播到了微信等社交工具中得到的往往是裂变式传播,进一步降低了品牌成本;

3、大数据:大数据让供需关系更精确,企业在生产之前就可以预先根据数据预测用户规模,展开排产,降低库存和带来的浪费与成本;

可以说,互联网环境下的技术、模式变革,让个性和规模的矛盾逐渐消弭。

三只产业新物种的诞生吴声在演讲中提到的云集微店,事实上并不算是最容易理解这一概念的最佳案例。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得更远,去看零售、电商、工业领域国内外都是如何实践“个性化的规模化”的——连咖啡、亚马逊、海尔其实都是更简单易懂的新物种。

1、连咖啡:社交裂变的零售连咖啡在今年8月推出了“口袋咖啡馆”这个功能,通过微信小程序赋予用户“咖啡馆店主”的新身份,有“主动经营权”,用户可以在小程序里开一家虚拟咖啡店,完成装修、选品、分享等一系列服务,把咖啡卖给其他用户。

这种“卖”并不需要店主做什么,店主只是负责前端的营销、定制,给其他用户个性化的咖啡服务,后端的供应链和配送全掌握在连咖啡手中,每卖出十杯连咖啡就会送店主一杯饮品——用户可以因此获利,他在社交传播中很容易具备主动性。

个性化和规模化在这里被一分为二了,用户参与进这个游戏,负责个性化;而连咖啡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它负责规模化——连咖啡2015年就从咖啡外送服务市场轻模式切入,转型成首个没有“真正线下门店”的独立外送咖啡品牌,它作为外送咖啡,一直在规模配送层面非常强,你甚至可以把它看成是“咖啡界的京东”。

从个性的维度看,微信小程序让用户有了可以参与定制的能力。用户通过五花八门的门店,去吸引其他用户来自己这里买咖啡。从规模的维度说,微信的社交功能让游戏传播变得更简单。

结合微信小程序和微信社交圈,连咖啡因此产生了裂变影响力,通过“人、货、场”的关系重组,一天“让52万人开咖啡馆”,个性和规模得到了完美统一。

2、亚马逊:会员+信息流电商连咖啡的“线上定制+线下规模”模式是新零售的一种路数,而亚马逊的会员+信息流电商则是零售业的另一种道路。

亚马逊在去年6月退出了新功能 “My Mix”,为消费者个性化推荐可能喜欢的产品。基于消费者之前的购买行为和和浏览记录,提醒消费者已经买过的东西或者需要买的东西。

依靠信息流的方式为用户推荐商品,带来个性化体验。用户在My Mix之中,可以像刷今日头条一样去发现自己喜欢的商品,My Mix也会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不断推荐商品。信息流使得商品的匹配效率越来越高,过去是“人找货”,现在变成了“货找人”。

会员制带来的物流、服务增值则是提供了规模化的基础。会员制让企业可以提前获得更多资金,投入更多精力为会员用户改进物流,改进服务。会员制甚至因为一些特权让用户更愿意在平台上进行消费,这从侧面进一步扩大了销售规模。

3、海尔:数据定制化的工业海尔工业互联网是用大数据定制来解决规模化和个性化的问题。

大数据和互联网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社群,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大规模定制的运作顺序让传统的生产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供-需,变成了需-供。

过去都是企业生产什么,消费者才能用什么。到了数据定制化的工业互联网这里,变成了用户想要什么,先收集好数据,然后根据数据情况再进行颜色、功能、性能的生产定制。

大数据的预见性,可以提前预知到消费者的需求,根据需求展开生产,实现变相的成本下降。将用户的碎片化需求进行整合,从为库存生产转变用户可以全流程参与设计、制造,从一个单纯的消费者变成“产消者”。

大规模定制甚至还造成了成本降低,你可以缩短生产准备时间和减少生产批量,来提高生产的柔性。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销售的产品更对口了,库存更少了,资金利用率更高了,企业的风险降低了。这一系列的变化,直接带来了变相的成本下降。

成本、效率、规模之间也因此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每个创业者都能个性化个性化是一种情感连接,是一种向消费者表达“爱”的方式。

商业正在进入民主化时代,消费者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增强。消费形态从“买产品”到“买服务”的转变,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产品消费,越来越重视服务性消费。消费行为正在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变化。

对大公司来说,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带来规模化下的个性化。但事实上,每个创业者都能够通过平台,在个性化和规模化之间寻找到平衡点。1、善用微信小程序,任何企业都有可能利用小程序展开社交裂变传播。吴声在这次演讲中说,小程序是今天的新商业操作系统,如果不能认知小程序是这个时代新商业操作系统,所错失的可能就不仅仅是一次内容创业,一次小游戏研发或者是一个传统大企业的转型,抑或升级。

你去看连咖啡的“口袋咖啡馆”就会发现,这其实就是个利用小程序构建起来的商业游戏。创业者只需要多动动脑子,把自家商业建构在小程序上,通过游戏的方式呈现,就能取得不一样的效果。

2、有条件要抱大腿展开大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总结行业规律。数据分析绝对是任何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数据可以帮助企业,针对不同人群推出适宜产品。那么数据到底从何而来呢?很多数据监测机构以及阿里、京东、今日头条等平台级企业其实都有大数据分析服务,某些是付费服务,某些是免费服务,不管怎样,拿到数据来展开业务,一定是业务开展前最先的一步。

高进在《个性化产品在工业化生产时代的价值》一文中指出:

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虽然后工业时代在产品的设计中利用曲线等多种手段增加情感因素,人们还是从精确的配件,近乎完美的产品表面中看不到属于人的精神痕迹。

新物种,恰恰都是在平台赋能和数据分析中诞生的,它们恰恰是要在规模和个性的平衡间给人留下精神痕迹。

----------------------------------------------

作者:深几度,微信号:852405518,公众号“深几度”,欢迎署名转载。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钛媒体、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关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数码家电的产业融合,文章在界面、今日头条、搜狐、腾讯、新浪、网易等30余平台发布。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吳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