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几度

吳儁宇

公告

作者系独立撰稿人,钛媒体、品途网2016年度十大作者,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关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以及数码家电的产业融合,文章在界面新闻、今日头条、搜狐科技、腾讯、新浪、网易等30余家平台发布。

文集

科技(5)

统计

今日访问:4532

总访问量:6188234

只用15年,酷盖师义龙已体验别人的半生

2020年09月13日

评论数(0)


【深几度·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

撰稿|刘子岚

编辑|吴俊宇

「摘要:喜欢感受体内猛烈起伏的心脏跳动,也喜欢经历呼吸不畅、大脑缺氧、迈步全靠身体本能的特殊状态,那一刻让他意识到,他能依靠和要跨越的东西是相同且唯一的——就是他自己。」

在师义龙的字典里,从来没有“按部就班”这个词。

15岁接触直排轮,进入北京队;17岁进入自由式轮滑国家队,获世锦赛亚军;23岁退役接触滑板和滑雪,还转行做过导演,两次创业,曾为了给员工开工资晚上去开滴滴,在金融公司朝九晚五地坐班……又在微博开始新的跨界转行之路。

现在,他是拥有超过200万粉丝的微博十大运动博主。对于他而言,微博赋予了如今的身份和生活,他的改变和成就与微博息息相关。

师义龙即将而立。这份看起来凝聚了很多不同人生轨迹的履历表在师义龙的人生中仅仅占用了15年——换成别人,可能已经过了大半生。

白羊座的他坦言自己是个不太会规划未来的人,这从他的不断尝试和多次跨界中或许可以窥得一二,但冒险者的信条便是“热爱”。一直以来,他都是那个“想到什么就会去做”的人。

“我喜欢运动,喜欢肾上腺素急速飙升的快感,也喜欢疲惫不堪……毫不掩饰地说,我喜欢赢”。

在一个视频中,这段开场白似乎是他的人生注脚。

01

把兴趣变成职业运动

鸭舌帽、宽松的T恤、滑板鞋,每一件都是简约休闲单品,但组合在一起时又是一身标准的街头范儿,这种自在又不失潮流的搭配正是师义龙的标准出镜装。

有时他踩着滑板驰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悠闲而放松,擦肩而过的风景是穿着跨栏背心的北京大爷在一起踢毽子,有时他在蓝天白云、绿荫环绕的滑板公园场地里腾起、跳跃,进行滑板教学,有时他走进艺术园区,在红砖堆砌的厂房里探寻适合初学者的室内滑板场……

点开师义龙的微博主页,本以为会看到让人眼花缭乱的滑板、滑雪高难度炫技视频,但翻了翻却发现,主页内容基本都是极限运动相关的泛知识类视频:

滑雪必不可少的装备都有哪些、初学者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滑板、适合初学者的北京的室内滑板场、滑板豚跳保姆式教学师,就连置顶微博也是他以往发过的滑板、滑雪教学视频合集。

这“老母亲”般的细致教学画风跟我们想象中的极限运动博主似乎不太一样,这其实跟他本人的运动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

15岁那年,师义龙看到别人在滑直排轮,“当时觉得好帅”,这个想法简单而直白,却引领他第一次触碰到了极限运动的指尖。

于是他请求父母给他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双轮滑鞋。

每天放学后都是师义龙专属的轮滑时间。广场上的灯在晚上7点亮起,10点钟熄灭,师义龙就一直玩到广场上的灯全部熄灭为止。

“当时我是把这个作为一个兴趣爱好去玩,没有想过要把它练到什么样的一个程度。但是因为热爱,驱动力非常大,技术水平慢慢就提高了。”

但第一次去参加比赛,因为一个失误,师义龙在比赛中摔断了锁骨。伤痛使他痛苦,家人也开始劝他放弃这项运动,但师义龙有自己的执拗。

两个月后,师义龙得知有一场亚洲赛事,当时他还没有完全康复,便带伤上场。那场比赛,师义龙获得了第二名,那是第一次有中国人站在这个项目的领奖台上。

随着参加的比赛越来越多,师义龙在直排轮界已经小有名气,被选入国家队。2010年,他拿到了世界锦标赛的亚军,随后选择退役。回想起当年的训练,师义龙说道:

“那个时候极限运动在国内是非常早期的一个状态,我们玩的时候是没有教练也没有教学视频的,所有的动作都需要自己琢磨,然后和队友一起去探讨,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阶段。职业化之后,必须要把比赛动作练到成功率非常高的程度,那非常枯燥的,所以后来我对技术难度的追求就没有了太多的兴趣。”

一直以来,像滑板、滑雪这样上手难度较高、挑战性较大的运动都被归结为极限运动。但在师义龙看来,滑板却是一项可以陪伴一生的运动。

“年轻时有冲劲,可能你会去练一些技术难度很高的动作。到了四五十岁、甚至六七十岁,你依然可以去享受其中这种乐趣。国外有很多老头会在U池里面滑一滑,很chill,它已经不是运动概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02

让大众了解小众运动

师义龙并不擅长规划未来,“我也不想去规划,我觉得我就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去过。不会考虑太多,能扛我就扛,实在扛不住就没有办法了。”

在成为运动博主之前,他曾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

退役之后,师义龙曾经去南京跟朋友一起创业做潮牌,后来又被安排去表姐的公司做金融行业。但这种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他觉得枯燥而乏味,始终无法融入。

但辞职后,他很快又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玩滑板时,师义龙认识了一位做画廊的朋友,两人打算一起创业做艺术品电商。

“我们希望让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就开始去做一些艺术品衍生品。当时我们也拿到了投资,但是觉得占比有点太多了,所以就拒绝了。那之后就赶上金融危机,没有人愿意投资了,我们还要养技术团队、要做电商、做架构等等。”

那是师义龙至今难忘的一段经历,白天在公司正常上班,但为了给员工开工资,晚上他和几个合伙人一起去拉滴滴,但终究还是没能抗住。

就是在那时候,朋友叫他去滑雪放松一下。他当时想,“滑雪有什么可放松的?”

当时他被朋友拉到滑雪场的。“但是当穿上装备坐上缆车,到了雪场上,瞬间豁然开朗,你会觉得什么事都不叫事。”

观察身边就会发现,滑板、滑雪早已不再是小众的极限运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上这种潮流生活方式,而普及相关知识、帮助初学者更快入门恰恰是师义龙现在所专注的事情。

微博粉丝对他起到了很大的倒逼作用。

刚接触微博时,师义龙觉得这里是一个分享生活的平台,他也会不时发点自己的日常。

后来他发现,微博从生活分享平台变成了信息获取的平台。于是师义龙也开始分享一些自己滑雪的内容,“刚开始都是发那种炫技的、帅帅的、酷酷的照片或者视频。但是后来我觉得发这样的内容,其实说白了,只是在满足自己而已。”

但这些看起来酷酷的视频的确激发了很多人对滑雪和滑板的兴趣,但他们又都同样面临一个问题——该怎么入门。

那时候,师义龙经常收到粉丝的留言:

这个动作该怎么学?

我该怎么选择装备?

初学者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

这让师义龙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内容方向。于是他决定做一些教学和知识普及类的视频来帮助粉丝了解和上手这项运动。“当我做了一段时间这样的内容之后,我会发现这种内容才是更有意义的。”

微博天然的社交属性、开放性,吸引到更多年轻用户对滑板和滑雪的关注,让这个曾经不被了解、只受到小众圈层追捧的文化,正逐渐处于更为流行的浪潮之上。

通过微博,滑板滑雪运动也正摘掉被世人误扣的“极限运动”的帽子,师义龙认为,它是一种街头文化,是一种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方式,应该属于大众。

“我就觉得这样的内容更有意义了,因为不单单是我一个人在享受这项运动,我可以影响很多人一起来学习,从这项运动中得到快乐,这是我让我最有成就感的事。”

03

以前是活着,现在是生活

2015年,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近几年,大家对于冰雪运动的兴趣明显高涨,冬天一到,很多年轻人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组团去滑雪。

师义龙也热衷于发布冰雪运动相关的内容。此前,他曾作为导演拍摄了几部关于滑雪的短片,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滑雪文化。

2018年滑板入选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小众运动转为大众运动。在2018年冬天,他陆续把这些作品全发布在了微博上。与此同时,他仍然继续做着滑雪泛知识相关内容的视频。

师义龙的微博形成了明晰的季节性变化——春夏滑板,冬季滑雪。所以在两季都得到了微博推广扶持。

那年“微博冰雪季”活动期间,歌手华晨宇转发了师义龙的一条滑雪内容微博,正是因为这个契机,师义龙微博粉丝开始大幅增长。

短短一年的时间,师义龙的微博账号迅速成长了起来,他的身份开始逐渐向朝内容生产者转变。

现在,师义龙已经是一名全职博主,搭建起了自己的团队,仅拍摄用的硬件设备就已经投入了十几万元。团队虽小,只有四个人,但导演、编剧、剪辑、摄像、后期等工作一个也不少——为粉丝传递知识,帮品牌塑造调性,他在内容创业的路上越走越远。

师义龙对产出的视频作品有着严格的把控,“我希望能给用户呈现出来的内容是最优质的。我知道国外有些极限运动的影片甚至拍摄得比电影还要好,因为大家的想法可能比较超前一些的。本身我也学的是美学相关的专业,也在从事极限运动,所以其实我们一直想实践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在拥有了比较稳定的粉丝群体后,有人曾经建议师义龙降低内容成本去追求利益最大化,但师义龙拒绝了。他也会尝试把内容分发到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但始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调性。

“作为博主,如果微博不红,那么这意味着少了半壁江山的,微博在我所有的社交媒体里面是位居首位,这不仅是因为我的起步靠的微博,更是因为微博更具备公信力,对所有博主、UP主来说,都是一张社交名片,每个人传播出来的内容是要承担责任的。”

师义龙通过仔微博分享图文短视频,与兴趣用户双向互动,收获了自己的一批忠实粉。他的微博私信也从各式各样的提问变成了越来越多的分享,他常常收到粉丝兴奋地与他分享自己学会的新动作,甚至有的粉丝还因为滑板或者滑雪收获了自己的友情和爱情。

师义龙希望自己的视频内容能让用户感受到,“你甚至不需要任何成本,就可以去看到一些比较好的影片,通过这些泛知识的内容还能有所收获,这是我的初衷。”

成为全职博主后,师义龙的生活发生了很大转变。

他厌倦固化的模式,比如曾经朝九晚五的工作,比如重复性地训练同一个动作,他更不喜欢被别人push着去做事情。

在师义龙心里,他不在乎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甚至可以没有休息,但一定要是按照自己意愿的。

师义龙曾经和同期成长起来的博主,如因5G科普视频走红的“@何同学”等人交流,发现大家在做这件事时都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共同点——热爱。

“大家都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事情,而且很愿意分享。基于兴趣导向起步,自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

“之前的生活,我只能觉得我是在活着,现在才是在生活。因为生活包含了很多内容,家庭、事业、朋友、爱好,它综合起来才是完整生活。”

成为博主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师义龙自己想去做的。

曾是运动员并常年保持着对运动的热爱似乎赋予了师义龙超乎寻常的韧性。

在一段他发布的视频中,随着他的镜头体验高速前行的滑板在街道上滑过,看他迈出利落的步伐向前快速奔跑时,隔着屏幕仿佛都能感受到他剧烈的心跳。

师义龙喜欢感受体内猛烈起伏的心脏跳动,也喜欢经历呼吸不畅、大脑缺氧、迈步全靠身体本能的特殊状态,那一刻让他意识到,他能依靠和要跨越的东西是相同且唯一的——就是他自己。

如果用世俗上的成功去定义师义龙,我们会发现目前为止,他的人生是一个颇富戏剧性的曲线,既有着“国家队运动员”这样荣耀的经历,也有过创业失败的低谷期,现在成为了微博百万粉丝的博主。

但我想如果让师义龙自己去定义的话,他的人生是则是一条有几个微小缺口的上坡线,尽管经历过试错和失败,但他却一直都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自我,用热爱和坚持在微博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END————

主理人 | 吴俊宇 公众号 | 深几度

前南都、中国经营报记者,关心技术、文化与人

钛媒体2015、2016、2018、2019年度作者

新浪创事记2018年度十大作者

腾讯科技2015年度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转载、商务请联系个人微信85240551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吳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