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外参

金融外参

公告

文集

财经(19)

统计

今日访问:187

总访问量:1095419

科大讯飞:百亿营收难解AI巨头心慌

2020年05月06日

评论数(0)


美股蹲,美股蹲完A股蹲;A股蹲,A股蹲完美股蹲……


近来由于疫情的影响,两大股市的情况备受关注。而现在美股和A股处在一个涨上去,另一个又跌下去的循环中,两大股市的频繁动荡,也反应了众多企业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当中日子并不好过。体量大如已经成立二十一年的科大讯飞,在“史上最惨财报季”中也没有能独善其身。


近日,科大讯飞发布了2019年年度财报。根据财报数据,科大讯飞在2019年全年实现营收100.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3%;净利润为8.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达到83.52%。


在这一份2019年的年报中,自2008年上市以来的科大讯飞,首次实现了全年营收突破百亿。


但是这并没有能让科大讯飞松一口气,因为其同时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中,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科大讯飞在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了营收14.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06%;净利润为-1.3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9.0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7.42%。


这两份财报中天差地别的数据,可以说把科大讯飞置于冰与火交织的煎熬中。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疫情对2020年整体业绩影响有限,预计全年业绩将能够保持良好的增长,明年将会是科大讯飞高歌猛进的一年。


在科大讯飞的财报发布之后,其股价出现微涨。而一天之后,科大讯飞股价连续下跌。


财报里的海市蜃楼


科大讯飞的董事长刘庆峰曾经在获得联想的投资之后,被联想掌门人柳传志询问,“庆峰你最后的目标是什么?企业要做多大?”


刘庆峰回答,“我要超过联想。”


彼时,科大讯飞不过是出山还没到一年的江湖毛头小子。


如今,科大讯飞的市值达到约730亿元人民币,联想的市值为500亿港元。科大讯飞可以说已经完全做到,当初董事长刘庆峰“不知天高地厚”的豪言壮语了。


科大讯飞近日发布的2019年年度财报可以说是一如既往的亮眼,根据财报数据,科大讯飞在2019年全年实现营收100.79亿元,同比增长27.3%;净利润为8.19亿元,同比增长51.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8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83.52%。


但是在科大讯飞财报中一连串的华丽数据之下,同样存在着问题。


一是,在科大讯飞的百亿营收当中有一半是应收账款。


根据科大讯飞的2019年年度财报数据,其2019年年末的的应收账款达到50.87亿元,比年初的33.39亿元增长了17.48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达到50.47%,同时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的比例达到25.31%。


在2016年-2018年间,科大讯飞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7.98亿元、25.52亿元、33.89亿元,占当期的营收比例分别为54.16%、46.87%、42.81%。而在2019年却直接超过了50%的占比,科大讯飞在财报中解释为,“主要系本期营业收入增长,应收账款相应增加所致。”


同时,科大讯飞的计提的坏账准备增加至5.72亿元,和2018年期末相比增长2.7亿元。


二是,净利润方面依靠补助占比加剧。


科大讯飞的2019年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其2019年的净利润为8.1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51.12%。而这当中有4.12亿元来自市场补贴,占比达到50.30%


在2016年-2018年间,科大讯飞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1.28亿元、0.77亿元、2.76亿元,在当期的净利润中占比分别为26.45%、17.70%、50.92%。可以看到在近几年之内,科大讯飞的净利润中补助占的比重都不低,而且在2018年-2019年仍然超过了一半比例,科大讯飞赚钱的能力依然有所不足。


三是,科大讯飞过高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率。


相对于一般科技企业30%之内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率,科大讯飞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率一直要高于其他企业。年报数据显示,科大讯飞投入的研发费用为21.4亿元,同比增长20.9%。研发费用资本化率达到48.52%,相比上一年增长1.5%。


过高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率,让科大讯飞的无形资产增长加剧。截止至2019年,其无形资产就达到了20.51亿元,在净资产中占比17.48%。


在这一份科大讯飞亮眼的年度财报中,隐藏着诸多的细节,百亿营收下一片向好前景如同并不牢固的海市蜃楼。而且在2020年疫情黑天鹅的袭击当中,科大讯飞没有能够成功渡劫,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的首亏并不容易缓解。


接下来,能否摆脱一季度的惨淡结果,实现其他季度的盈利,都在考验着科大讯飞各项业务的表现。


B与C同样不好走


如今光靠B端已经难以支撑起科大讯飞的庞然身躯,在面临如何更进一步推进自身版图的抉择之时,科大讯飞选择了C端的淘金地。只是想要在B端和C端同时站住脚,科大讯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及要面对加倍的考验。


1. 重重困境的B端


早期拥有技术以及背靠国企大树的科大讯飞以B端为切入口,开始在AI赛道上的狂奔之路。


科大讯飞作为试水者,在B端方面占据了一壁江山。


在智慧教育方面,科大讯飞2019年的营收为23.55亿元,同比增长16.8%。相关数据表明,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业务覆盖范围达到31省自治区,涵盖35000所学校上亿的师生数量。旗下产品智学网覆盖全国16000余所学校,年处理过程化学习数据达350亿条。


科大讯飞在智慧教育领域的身躯越来越庞大,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其智慧教育业务上面同样投入了不菲的成本。2019年年度财报数据显示,在这一项业务上,科大讯飞的营业成本为10.75亿元,同比增长达到27.30%,毛利率为54.34%,和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3.74%。


而在智慧医疗方面,科大讯飞2019年营收为1.85亿元,同比增长为145.5%。在2019年其智医助理在安徽省50个区县完成了全覆盖建设,在浙江、北京、黑龙江等地也正在逐渐展开试点应用,还处于规模推广的阶段。


尽管科大讯飞已经在B端布下了并行的多条线,但是在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领域的公司在业绩上都有所获益的时候,科大讯飞却依然没有能够挽救2020年第一季度的亏损。


众所周知B端对成本降低以及效率提高的要求,使B端需求旺盛而且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这些特质让科大讯飞在B端构建了护城河,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B端业务投入的研发规模、时间成本都是巨大的,而且B端业务的盈利周期更长,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这对于B端业务还是占据营收大头的科大讯飞来说并不轻松,在这种困境之下,其开始往C端发力。


2. 尚未强大的C端


科大讯飞轮值总裁胡郁曾经表示过,“我们不是一个技术服务提供商,我们是一家创新型的IT企业。”在科大讯飞“To B+To C”的双驱动策略下,C端业务成为科大讯飞另一重点布局。


在科大讯飞2019年年度财报中数据显示,其C端营收为36.25亿元,同比增长43.99%,实现毛利达到17.08亿元。C端业务的营收在整体营收中占比为35.96%,毛利占比为36.83%。


科大讯飞为了使C端业务挑起大旗,不断推出一系列面向C端的产品。在2019年5月的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6款新品,而其中有4款产品均是针对C端市场制定,分别为讯飞智能录音笔、讯飞翻译机3.0、智能办公本、学习机。同年9月,又发布了录音笔SR301青春版。


今年科大讯飞更是连续推出了彩色电子墨水屏阅读器、咪咕讯飞智能笔记本青春版、讯飞智能笔记本LAMY联名款等新品。科大讯飞正在努力打造由讯飞听见APP、讯飞智能办公本、讯飞智能录音笔、讯飞智能会议系统形成的“AI+办公”生态。


科大讯飞在C端业务的推进之上,可以说是不余遗力。但是这一条路上,科大讯飞要面对的阻碍只会比B端有增无减。


在智能录音笔方面,2019年8月搜狗发布的智能录音笔炫彩版,比科大讯飞之后发布的录音笔SR301青春版更有价格上的优势。同时搜狗推出的产品,还要比纽曼、索尼等智能录音笔传统厂商的价格更低。


而就笔记本方面也有着联想、戴尔、苹果等巨头把守,而且还有一个已经具有成熟产品生态链的小米杀入战局,实力雄厚的华为同样想要在这个领域里分走一块蛋糕。科大讯飞在一众对手面前,优势不太明显。


科大讯飞在同质产品上竞争胜算不高的结果,就是会对其C端智能产品生态的形成有一定影响。没有形成产品生态链,光靠讯飞翻译机、智能录音笔撑场,科大讯飞想要在C端取得进一步的成果就变得举步维艰。


这样的局面之下,科大讯飞副总裁江涛所期望的“To C业务未来能占比80%”将会需要更久的时间来推进,而且在其前方的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


AI难题围困巨头


被誉为“AI第一股”的科大讯飞面对AI应用也不能得心应手。


往日的“同传造假”事件风波,让科大讯飞的市值直接从最高点的1565亿元蒸发至600亿元左右,将近蒸发1000亿元。而后的“拿地门”事件更是让科大讯飞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AI第一股”是名副其实还是徒有虚名出现争论。


AI概念落地是众多AI公司的首要问题,这一点对于科大讯飞也不例外。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2019年新品发布会上谈到过,“有人说,2019年开始大量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倒闭,大潮退去,泡沫破灭,而科大讯飞说,2019年开始是人工智能的应用红利兑现年。”


同时其还强调掌握核心技术,实现应用落地才是硬道理。而AI应用背后,离不开技术支持,但目前国内AI技术人才仍然十分及紧缺。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2019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经济白皮书2.0》的数据显示,中国有63%左右的企业认为在AI技术方面的主要挑战在于吸引和培养人才。中国AI人才数量稀少,总数在5万人左右,仅为美国的十七分之一。


高盛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表明,中国AI人才的缺口超过500万,而人才分布不均匀也是一大问题,目前我国高影响力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南部、东部等沿海地区,中西部人才分布较少。


面对人才缺口,各大急于在AI产业站稳脚的企业开始了各种抢人大战。早在2010年,百度就率先把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王津拉入阵营,2014年力邀AI领域的元老级人物吴恩达担任其首席科学家。


作为BAT当中的腾讯也在2016年搭建AI lab,阿里也紧跟其后成立达摩院,当中将近有70名国内外专家。


但是在AI人才紧缺的关口,科大讯飞的研发人员数量却出现了减少现象。在其2019年年报中,数据表明2019末年科大讯飞的研发人员数量为6404人,较同比减少7.22%。在研发人员减少的同时,科大讯飞的研发费用却一如既往的增长。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科大讯飞的研发费用为21.43亿元,同比增长21%。


科大讯飞董事长则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0年将会继续控制人员编制,保持员工数量微增长,但是会在关键岗位上进行人才抄底。


一边是研发人员数量的减少,一边进行人才抄底,科大讯飞落棋确实让人迷惑。AI技术人才的多少是一个AI公司硬实力衡量的重要标准,缺乏人才也就意味着缺少了有力的竞争。“人才抄底”计划能够在抢夺人才激烈的AI行业里,给科大讯飞带来多少作用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摆在科大讯飞眼前危机已经到来,AI行业里正在涌现越来越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AI赛道上的征伐


AI作为备受关注的技术之一,而在被新基建翻牌之后,AI战局里更是刀光剑影。


《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中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AI产业规模正在逐步的扩大,增速要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截止至2019年6月,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到2939家左右,排行全球第二。2018年我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15.5亿元,在2015年-2018年间复合平均增长率达到54.6%。在2020年,预计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会达到990亿元。


在如此庞大的淘金地面前,科大讯飞作为老一辈的AI企业面临着四伏的危机。


“AI四小龙”商汤、旷视、云从、依图的存在不容忽视。号称“融资机器”的商汤在五年之内的融资金额达到30亿美元,估值超过75亿美元,其背后的资本有阿里巴巴集团、软银集团以及高通等。同时商汤也是“只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当中的一员。


而在2019年8月20日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旷视,一时之间更是被重点关注。尽管旷视推迟了上市时间,但依然是科大讯飞不能忽略的存在。在B端市场,VIVO、OPPO等手机品牌的爆款机型基本都搭载了旷视的手机认证技术。


“AI四小龙”来势汹汹,而国内互联网巨头的BAT组合自然也不会甘愿放过AI这个前景大好的产业。如今的BAT从科大讯飞曾经的客户,摇身一变成了对手。


在BAT里,百度是早早的就下了水的那一个,在《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里的全球人工智能企业TOP20榜单里面,微软、谷歌、脸书分别位列第三,而百度则排到了全球第四,领跑国内。


百度Apollo是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源平台,目前已经覆盖了智能公交、自动驾驶、智能车联等多个领域,在全球有超过36000万的开发者使用者百度Apollo的开源代码。


而阿里巴巴借着电商、支付的天然流量优势,建立了阿里云、达摩院和平头哥来完善其在AI上的布局,其人工智能的调用规模每天超过1万亿次,在全球服务人数达到10亿。腾讯的社交优势让其在医疗、金融等方面的AI布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2月27日,腾讯还与终南山院士团队,宣布合作成立大数据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在BAT这样拥有天然流量优势的网络巨头面前,科大讯飞想要在流量争夺战中取胜,实在太难。BAT围绕着原本的流量生态,布下的AI产业生态链,也要比在C端刚刚起步的科大讯飞更加的成熟。同时对于AI这一场烧钱战争,BAT有着更加充足的资金以及人才储备。


在《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投融资白皮书》中数据显示,2014年-2018年间,AI行业融资事件以及规模都保持着增势,而在2019年却首次出现回落,2019年前三季度的总体融资规模仅有577亿元,在2018年为1189亿元。对于AI产业投资热情,明显有冷却。


一边是激烈竞争的大环境,另一边大众对于AI行业的更加理智与清醒。科大讯飞想要在浪潮退去之后,不出现裸泳的局面,面对竞争者的全面挤压,其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来说明“AI第一股”的实力。


总结


“AI第一股”科大讯飞在2019年的表现可以说是一如既往的亮眼,但是在2020年开春却出现了滑铁卢。科大讯飞在教育领域、在线医疗甚至AI办公等大热的领域均有涉及,但是却没有形成充足抵御风险的能力。


“To B+To C”双驱动的科大讯飞想要大而全,但“大而全”背后是巨额的资本投入。对于目前依旧增收不增利的科大讯飞来说,这无疑一项严峻的考验。同时竞争激烈的AI战场里,科大讯飞不再是一枝独立,其作为早期试水者的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作为前辈的科大讯飞,能够切实吃到AI应用的红利,才能真正担得起“AI第一股”的名头。


文/金融外参记者林亚帆,公众号ID:jrwaica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金融外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