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649
总访问量:2467751
2011年04月11日
评论数(0)自3月7日苏宁电器宣布在全国各大连锁门店推出“明码实价”销售措施,至今已有20多天。这期间,关于苏宁没有全面兑现“明码实价”销售承诺的争议一直未断。在苏宁电器的不少门店,消费者在购买家电时仍可以“讨价还价”,一些促销员也通过“团购”及其他促销活动等隐性手段来满足消费者的议价要求。记者走访了多家苏宁电器,发现相对于以前满场的“直降200元”、“直降500元”的大幅海报等促销广告,取而代之的是每台机器下面都标注着价格。促销员主动介绍说,苏宁现在都明码标价了,我们不再议价。本文由《经济视点报》记者张利、田彩华采写,原文发表在该报2011年3月30日,原标题为:明码实价,苏宁能走多久。
明码标价=明码实价?
为了倡导明白消费,2月2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出《商业连锁经营企业规范价格行为倡议书》,倡议书内容针对合理定价、规范标价、明码实价、完善价格管理制度、杜绝价格违法行为等方面提出行业自律要求,苏宁率先签署了倡议书,承诺实行明码标价,苏宁电器更是于3月7日在全国门店率先竖起了明码实价的大旗。
但是,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去卖场走访,一台某品牌的40寸LED电视,标价6499元,记者询问能否优惠时,促销员开始说苏宁都是明码标价,标价就是卖价,但当记者表示诚心购买时,促销员说可以参加商场给予2%的品牌补贴。在另一个空调专柜,促销员表示可以向领导申请一下优惠,或者留下电话,等过一段时间卖场的空调区重新装修再开业时会有更大优惠。
很多消费者对记者表示,并不认为苏宁的明码标价有什么作用,因为买家电一定是要讲价的,这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也有部分消费者认为,买家电还是要多家卖场对比价格,如果苏宁价格确实便宜,也有可能会选择成交,毕竟苏宁的服务做得还很不错。
举步维艰
业内潜规则。据了解,在目前市场大环境和零供格局下,行业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以下的定价规则:供应商从自身品牌定位出发需要维护其产品价格的统一性,这时供应商一般会给零售商确定两个价格标准,一个是统一挂牌价,一个是最低零售指导价,由零售商照此要求执行。在具体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产品推荐和价格协商,最低零售指导价是成交底限,成交价格可以在两个价格标准之间浮动,存在了一个讨价还价的空间。比如某合资品牌空调,市场统一挂牌价为4599元,而最低零售价只要3999元;某国产平板彩电市场零售指导价5500元,而最低零售价格只要4880元。
促销员追求业绩。业内人士透露,向苏宁派驻的促销员,其基本工资由厂家直接发,奖金就是依靠销售提成,卖得多拿得多,特价机与常规机、高端机的提成数额也不相同。因此,议价可以让促销员增加赚钱的机会。因此,尽管苏宁推出了“明码实价”的销售措施,但一些促销员为了增加交易机会和销售额,仍然会暗示消费者还有议价的空间,只不过需要向柜长申请,或者是通过参加其他促销活动来降价。
竞争对手的压力。苏宁的竞争对手国美的态度也给了苏宁不小的打击。国美相关人士表示,暂时不会跟进明码标价,“对于卖场来说,如果价格标死了,卖场的控价权会很被动。而且,如果真的要实施,将需要整个完善的流程来配合。”
家电产业资深观察家刘步尘表示,长期以来,家电连锁模糊化生存。国美抄苏宁的价,苏宁抄国美的价,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卖得比对方更低,以此取悦消费者。
他说,现在假如苏宁价格一标到底,无疑将自己的底线完全暴露在国美火力之下,国美只需把苏宁的价格抄下来,然后告诉消费者“我这里可以砍价,而且确保比苏宁卖得更便宜”就够了,然后国美平均每款产品比苏宁低10元即可。可以将苏宁大部分消费者撬走。从记者报道看,“明码标价”已经影响到了消费者购买信心,所以苏宁销售人员才会告诉消费者“明码标价”之后仍然可以打折的情况。这等于告诉人们,所谓的“明码标价”并不可信——这无疑是对苏宁诚信形象的打击。
明码实价的未来
有媒体报道,记者实地采访发现,实行 “明码标价”之后的苏宁门店,多种商品仍可打折销售,所谓“明码标价”名实不符。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如此,苏宁打出“明码标价”大旗的目的是什么? 在专家看来,原因有三。从大的方面说,苏宁想引导中国家电连锁走向透明化、规范化轨道,并借此确立自己“连锁老大”的地位。但前提条件是国美必须跟进,使“明码标价”成为业界常规生态。 从小的方面说,家电连锁终端价格长期以来模糊不清,不仅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巨大,而且为内部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操作空间。 从不大不小的方面说,一旦整个家电连锁行业价格透明,则区域型家电连锁价格优势将丧失殆尽,从而不得不退出市场,为大连锁的渗透提供市场空间。 实际上,明码标价也是国际惯例,在美国的百思买,没有人为买一台空调谈价还价。
不幸的是,事情一旦到了中国就复杂起来。多年来,中国家电连锁“模糊化操作”已成惯例,消费者普遍养成了砍价的消费习惯,哪怕买台电吹风也要砍砍价才放心。这种根深蒂固的习惯,要想一夜之间改变是很难的。 苏宁不经任何舆论的铺垫即直接拒绝消费者砍价,当然很难行得通。 实际上,“明码标价”这个概念本身就值得商榷,如果说现在叫“明码标价”,那此前我们在苏宁门店里看到的标价又是什么?叫“最高售价”?如果是“最高售价”,对于那些诚实的消费者岂非构成价格欺诈? 因此,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做到“货真”“价实”,前段时间从中国撤走的美国百思买集团,自2006年高调进入中国,虽然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失败,然而其在北美地区采取的明码实价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百思买的发展战略是立足于成熟的、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而中国的市场经济还不甚完善。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和服务就是最高的价值,而在不成熟的经济条件下,中国的诚信水平和对商品的认知水平,以及我们的消费能力都还没有达到消费管理和服务的程度,所以这种价值在中国得不到真正的体现,这就出现了错位。
苏宁想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改变我国现在连锁家电的模式,然而它能走多远?是否会流产?或者苏宁该怎么调整计划,使其美好的“明码实价”生存下去?我们也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