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启品牌战略思考

王运启品牌战略思考

公告

本名王运齐,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鸿宇恒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管理顾问,豪狼营销机构高级策划师,华世丹企业CKO。多年致力于企业管理和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考与研究,以敏锐的洞察力,洞悉市场营销风云;以缜密的思考,张扬着自己个性中的真知灼见。中国三十余家知名网站专栏作家,四十余家主流报刊特约撰稿人。作品有诗集《西域行者》、《青春手语》,营销作品集《中国营销深度思考风暴》、《营销褪变哲学》等。陆续经历了营销、企划、杂志编辑、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

文集

统计

今日访问:957

总访问量:2456870

“国学热”修炼下的人性管理

2011年02月18日

评论数(0)

国学,升温的“人文”热度

今天是一个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而近年来以德治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在我国的倡导,学界与媒体联手推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促使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等等,造成了“国学热”的兴起。所以,不要把国学仅仅了解成都是死的东西,它应该是一个活的东西,这样的国学才真正有生命力。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对民族精神的形成、民族文化的积淀和民族性格的影响,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学,是我们的文化之母,是我们的精神珍馐,当我们与外来的经济文化发生碰撞以至承受灵魂流离压力的时候,我们猛然发现,原来家里还有那么醇香的陈年老酒,尽管我们也许会不胜酒力甚至不谙酒道,但一样会被它的磅礴气势和历史之美所折服。

对于我们从小许多人所具有的愿望也许就深深被打上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国学中的思想精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学说先后出现。司马谈把这些学说大略区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后来刘向又把他们分成九种流派,这才出现三教九流的说法。两千多年来,中华道统在于儒家学说,儒家学说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儒家所倡导的,是尧、舜、禹、汤、文、武一以贯之的中华大道。

国学不一样,无论是“道家”、“儒家”、“法家”还是“兵家”,是千百年来人们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经验总结,而且广泛地融入了人们的思想之中,已经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其精髓已成为世界华人道德观的根本,提倡学习国学,让国学精髓为现代管理服务,让国学精髓古为今用,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的道德素养,实现自我管理,这可能也是我国提出“以德治国”的原因之所在。

从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等高校也纷纷开办针对企业管理者的国学班,到孔子学院在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等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余座建立以及中国教育部初步计划在全球开办100所孔子学院。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成为与各大选秀节目并列的电视现象,易中天“品三国”品出滋味,于丹“读论语”读出心得,“四大名著”又纷纷被专家学者“重新品鉴”,再到民间开办国学班,准备以国学培养新一代“淑女”, 教授四书五经的私塾再度出现等“国学热”现象兴起都成为国学热兴起的一个个时代“坐标”。

国学修炼企业“人性”管理

对于这些传统的国学理论与现象热度背后,究竟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又有什么作用呢?它发挥的价值究竟又有多大呢?千百年实践中人们得出一条经验是:人是不太容易管理的,而现代的企业管理,实际上最终也就是“对人的管理”,人是领导一切的中心。因此,我们说对企业人、财、物进行管理,其根本就是人的管理,无论是对人的直接管理,还是人对财和物的管理,都少不了人。要提高人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必须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那么形成人类道德的主要力量是什么呢?是人的信仰。而 “国学”诸子百家、四书五经、各时代的国学经典论著以及四大名著等国学产生二千多年来,执政者都在全民中推行国学思想,国学中的许多精典已使国人耳熟能详,在所有华人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为此,人们也想了不少办法进行管理,其中包括制定各项制度来规范人的行为。人们都知道管理少不了制定这个制度,哪个制度,这些制度财务资本(财和物)是不会执行的,最终都是由人去执行,所有制度都是用来规范人的行为的,为此,企业制度还要符合“人性”,但是,无论制度制定得怎么周全,人们总觉得少一个适合“我”的制度,中国人一直都提倡无为而治,但要真的实现无为而治,可能永远是一种梦想,因此大大小小的企业无论其规模如何,人员素质有多高,都设有不同的制度。

现在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老板对我们常常只有两个要求:一是提高业绩增长,二是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这个指标看起来,说学国学能提供直接帮助实在比较牵强。但是学习国学对人性由内而外的提升,却能使你待人处世大方得体,谈吐气质雍容稳健,这样就更容易获得机会,达成目标,有时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近些年,企业大量需求的管理、营销、人力、法律等商务人才不断升温,而哲学、历史等人文学科却多呈门前冷落鞍马稀之态。受东方管理学派影响,有些人要自立门户;管理学很重要,向西方学习有必要,但不能完全走西化道路,应该不断创新;社会的需求以及利益驱动。东方管理学,实际上包括了中国管理、西方管理和华商管理三大部分:中国管理又包含古代、近代和现代三部分,其古代部分即是现今国学与商道中宣讲的《易经》阴阳、道家无为、儒家仁爱、佛家慈善、兵家用人、法家崇法等学说。对此,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的曾仕强先生认为:中国式管理原不过是中国式管理哲学,并没有发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管理的管理科学。曾氏的中国式管理有“三大主轴”。“以人为主”主张因人设事,事在人为,唯有以人为主,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此意义上,中国式管理可谓人性化管理。

中国式管理必须现代化,要破除长久以来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曲解与误解,把那些不当的言论加以导正,才会有现代化的功效。而最根本的误解,是把儒家看成儒教。我们只有儒家,没有儒教。因为孔子从来不重形式,也没有戒律。他只是述而不作,把合乎人性需要的道德修养整理出来提供给大家,依据各人的实际情况自由参考,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旦提出严格的要求,形成教条,就不尊重人的自主性了,那是儒家不愿意做的事情。自有人类以来,便有道德的事实。

然而,随着人类的不断演化,道德的内涵随之产生变化。“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告诉我们,要学做一个被大家看得起的君子,必须由修已安人而进入“至善”(顶好、园满、和谐)的情境,这便是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观。要完成“在职场中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我”的人生任务,最好的办法便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群体中完成自我;最有效的方式,是以仁义道德待人,从而提升在企业中的地位与被尊重感,企业管理自然也会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从管理的另一角度来说,企业既不是友谊的结合,也不应该成为利害关系的组织。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同仁都当作人来看待,并没有把人当作工具的偏差观念,那么所有的成员都是“管理者”,同时也都是“被管理者”,这时候组织变成仁义道德的结合体。一方面保持道德的平等,一方面毫无私心地密切配合。人人自爱,努力修造自己,并且推已及人,将心比心,包容宽恕,设身处地,为他人设想,力求在安人中追求共同进步。

现代社会,常见个人为求满足其一已的享乐而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并且危害了社会大众的安全与发展。国学将中国式企业管理推动至经济道德方面的贡献表现为个体与群体的交互性,在确立永保和谐的大前提下,又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能够与时俱进,进行合理的调整。那么,将传统的国学精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性管理”张弛有度的结合起来,这样所形成的“管理堡垒”可能会更坚固持久,无坚可摧。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wangy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