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zhhzsb

公告

《超市周刊》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合作时报社出版,全国统一刊号:CN11-0247。作为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十年来始终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同时也是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超市周刊》具有丰富的专家顾问资源、广泛的连锁业界人脉积累以及成熟的行业市场化运作经验,与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全国20多个地方协会有多年良 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这些机构每年重大活动的指定媒体及日常信息的专业发布渠道。 《超市周刊》拥有10年专业经验的运营团队,并在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每年向业界定期推出大中型会议、品牌论坛、专业培训、境外考察等活动数十次。 《超市周刊》在市场化的运作中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发挥周刊在零售市场中的优势,满足市场需求。推出了连锁网点分布图制作,行业供求信息采集、培训专业图书编辑、零售市场深度调查、商业物业中介服务等相关衍生业务。 “复制成功与财富”是《超市周刊》所追求的事业目标。周刊愿与中国连锁业共同成长,互助拥有成功与财富,携手共创辉煌的未来! 此博客为《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352

总访问量:8420880

商界纷争 恩怨江湖

2011年05月12日

评论数(0)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行业在不断洗牌。

  巨头相争,谁执牛耳?

  NO.1

  家乐福树大招风

  2010年11月1日,康师傅经典袋面系列涨价,零售价由每包2元上调至2.2元,涨幅为10%。但是家乐福在中国的所有卖场拒绝上调康师傅方便面的价格。康师傅随之对家乐福断货。

  在中国市场,家乐福因“进场费”最多而一直饱受业界诟病。上半年,青岛家乐福甚至惹上官司,被经销商告上法庭,索赔家乐福以进店费、新品促销费、管理费、旧店翻新费、海报费、特殊位置占用费等各种名目收取的“渠道费”人民币700余万元。家乐福败诉。

  近年来,家乐福在全球市场屡屡受挫,即便在发展最好的中国市场也不断遭遇麻烦,店铺数量也正在被沃尔玛等其他连锁零售巨头所赶超。一些负面新闻则对家乐福紧追不舍。例如,一线员工的薪酬和最低工资线擦边,“联合”其他外资品牌“扑杀”本土日化品牌等。

  不过,家乐福这全球第二的零售企业决非浪得虚名。它很快就以与河北零售巨头保龙仓的“联姻”,重新强调了自己在中国这一新兴市场上的龙头地位。

  这种与地方龙头企业合作的方式,很可能成为今后家乐福在中国新的扩张模式。但零供关系仍是家乐福关键的问题,这从与保龙仓合作后,很快就出现的零供矛盾中可见一斑。

  NO.2

  国美控制权之争

  2010年,中国企业界最受关注的事件莫过于国美控制权之争了。

  国美董事会与黄光裕的分歧始自2010年5月11日,在国美电器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狱中的黄光裕在12项决议中连续投了5项否决票,包括委任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三人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

  国美电器之后紧急召开董事会,一致同意重新委任贝恩三名前任董事加入董事会。黄光裕与国美董事会及管理层的矛盾也就此公开化。

  随后,国美电器宣布把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不足3%的期权授予全国105名高管,从而赢得管理层的支持。这被黄氏家族指为“慷股东之慨”,变相收买人心。

  黄光裕的矛头直指陈晓,宣称这是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是双方在公司发展战略上的矛盾,黄的目的单一而简单:“罢免陈晓,其他不问”。

  陈晓则宣称,其代表董事会、代表现在的国美公司,纷争是大股东和整个管理层的矛盾。是“现代的先进公司治理制度”与陈旧不合理的“家族式公司治理”之间的矛盾。国美电器董事局意图让大股东黄光裕家族“出局”。

  国美临时股东大会上陈晓高票获胜,此后,双方出现暂时妥协,黄光裕的代表进入董事会。但事情显然还远远没有结束。

  国美的控制权之争,被看作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探索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型案例。

  NO.3

  富士康大象起舞

  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深圳园区又一名员工跳楼自杀。这一不幸为富士康半年多以来的十数“连跳”事件又添加了沉重的一笔。

  对于富士康这样的庞大的企业而言,公司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时之间,“血汗工厂”的责难之声不绝于耳。富士康的代工客户,那些全球化的知名品牌,也因此受到挂累而陷入尴尬。

  紧张的工作、低廉的报酬、冷漠的人际关系构成了所有这十几起悲剧的共同背景,企业劳动沉重单调、内部管理方式僵硬的事实暴露无遗。

  这一连串事件,直接加速了富士康转型的步伐。在增加职工工资、工厂内迁等举措的同时,富士康开始大举进军零售业。

  随后,富士康与德国麦德龙合作的万得城电器国内首家门店在上海开业。计划在未来3至5年开设200家店。与此同时,网络购物平台“飞虎乐购”上线运营;鼓励员工回乡创业的“万马奔腾”计划也开始加速。

  富士康是世界最大的代工企业,它不仅帮助客户生产手机、电脑,还立志为客户提供更高端服务。它涉足零售,具有非同一般的象征意义。

  NO.4

  QQ面对360的“艰难决定”

  2010年9月底,360发布了一个“隐私保护器”,宣称该软件可实时监测并曝光QQ客户端软件窥视用户计算机隐私的行为,直指腾讯侵犯用户隐私,引起众多网络用户震惊。

  腾讯迅速否认窥伺行为并指责360的行为涉嫌不正当竞争,360随即公开产品工作原理高调还击,腾讯忙于起诉,却没有给用户过多的解释。360在用户和舆论方面赢了,大部分用户对腾讯的印象打了折扣。

  10月29日,360推出了新产品扣扣保镖。如果说之前的曝光指责是此次网络争端的导火索,此举则是真正引爆了这场战争的第一炮。扣扣保镖拦截了QQ的所有广告和附加客户端,这等于是断掉了腾讯在QQ上的收入来源。正在网民们热议扣扣保镖的时候,腾讯愤怒地弹窗了——11月3日,他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逼迫用户在QQ和360之间二选一。

  不能兼容,强迫下线,让很多网民娱乐看戏的心态转为了受到迫害不能正常使用QQ,自己的电脑桌面变成了别人的战场。

  不久之后,工信部通报批评腾讯和360公司,并要求双方5日内向社会公开道歉。同时称,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对两公司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调查处理。结果是360撤回扣扣保镖,QQ恢复兼容。

  如果仅从一家公司的角度看,默默的模仿、积累再创新是不错的成长路径。可如果这家公司已经成了互联网界的“帝国”,那么他给周边的小公司带来的必定是生死之忧。按照以往的方式,当腾讯盯准某一市场,市场里的公司无力与庞大的企鹅帝国抗争,只能忍气吞声,直至慢慢被绞杀。这一次碰上了强硬的周鸿祎,直接掀起争端与腾讯硬碰硬,或许在周鸿祎看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殊死一搏。

  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争斗并不鲜见,但由于双方都拥有庞大的客户端,且把用户作为冲突的筹码和炮灰,这场争斗在用户的PC机上被“直播”,成为年度最具娱乐性的事件,“艰难决定”成了网络流行语。

  NO.5

  蒙牛伊利长恨歌

  2010年10月22日零点,蒙牛集团发布《关于“安勇事件”及诽谤与被诽谤的声明》。蒙牛表示:“安勇对伊利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深表歉意”。

  按照蒙牛的说法,安勇是蒙牛集团液态奶事业部的一个产品经理。2010年7月,安勇发现伊利集团的儿童成长牛奶产品在其包装上标明含有鱼油(DHA)后,在未向任何上级请示的情况下,擅自与合作公司联系,发表了鱼油中含有的EPA成分对婴幼儿健康不利的言论。安勇这种行为,造成什么后果,就承担什么责任。公司负有教育不周、管理不力的责任。安勇对伊利及消费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公司深表歉意。

  蒙牛声明还表示,安勇原是伊利集团的员工,2005年才来到蒙牛,他在做损害兄弟企业的事时,没有向任何人请示,擅自而为。目前,安勇已被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批捕,并已被蒙牛集团除名。

  乳品行业近年来几乎没有摆脱过负面形象。“大头娃娃”、“有抗奶”、“三聚氰胺”的谢幕与返场,不一而足。可是由“早熟门”引发的蒙牛、伊利商誉纠纷却表明,这个行业的肮脏与混乱正在冲击消费者最后的忍耐底线。

  NO.6

  阿里雅虎恩怨情仇

  雅虎5年前花了10亿美元,买走了阿里巴巴的四成股份成为其大股东。五年来强弱易势,有人后悔有人得意。

  可是阿里巴巴不想一直为别人打工。而且,尽管雅虎一直没有插手阿里巴巴事务,但管理团队希望自己是最大股东,把自己的风险降低,不用因为董事会的变动而担心什么。所以早在2008年春天,当微软试图收购雅虎时,阿里巴巴就放出了尝试回购股份的风声。

  2010年2月开始,阿里巴巴找到雅虎,正式商谈回购事宜,并于5月25日向雅虎递交了一份对雅虎有利的优惠回购方案,不过因为雅虎提出了更高的条件,试图预支淘宝上市所能带来的收益,谈判在6月告吹。

  2010年9月初,雅虎CEO巴茨表示无意出售持有的阿里巴巴39%的股份,她本人也可能加入阿里巴巴董事会。这一言论非常符合巴茨的风格,但马云的公关战是世界级的,半个月后,中国媒体上掀起一场关于阿里巴巴控制权的争夺风波。巴茨在美国开始服软:“我们作为股东对阿里巴巴的投资是战略性的,雅虎不会干涉阿里巴巴的经营业务。”巴茨还对马云赞誉有加,称马云是“我们这个时代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企业家之一”。

  巴茨曾表示,在支付宝和淘宝上市之前,雅虎不会减持阿里巴巴的股份。但阿里巴巴副总裁、雅虎中国总经理、淘宝首席市场官王帅回应称:“淘宝网没有上市计划。暂不会考虑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模式的尝试,更不会为上市而去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核心目标。”

  中国的明星企业家们开始为第一波融资还债了,马云也是如此。阿里巴巴管理层和雅虎日趋明显的矛盾背后,是对公司控制权的明争暗夺。

  NO.7

  京东动了当当的奶酪

  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登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随后京东商城宣布图书全场降价20%,当当网不得不宣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用以迎战,在之后的六个交易日内,当当股价连跌六天,累计下挫超30%,价格战从图书蔓延至整个B2C领域。

  京东本来在3C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也一度表示不会涉足图书电子商务,又为什么突然杀向这个陌生的市场,激怒靠图书起家的当当?业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京东需要突围。一方面,京东老地盘3C市场,正在遭受国美、苏宁等传统卖场的反击,“苏宁易购”和“酷巴网”近日大搞促销,企图冲击京东招牌式的低价优势。另一方面,原本在图书市场捉对厮杀的卓越亚马逊和当当,也不谋而合地先后把手伸向3C市场,让京东有种被两面夹击的巨大威胁感。

  醉翁之意不在酒。腹背受敌的京东进行多元化和百货化,能帮助未来的投资者看到自己的新增长力。价格战不过是京东发力百货平台进而赢得资本青睐的表现。

  当然,想百货化的不只是京东一家,否则当当、卓越也不会去卖数码、卖家具。正如人们认为的那样,B2C电子商务企业一旦做好平台,每增加一个新种类商品的边际成本很低,做百货的诱惑很大。一旦百货化成为趋势,国内B2C电子商务企业都免不了短兵相接的那一天。

  NO.8

  李宁要穿洋马甲

  20年来,消费者们已经习惯了李宁的经典LOGO,也已听惯了“一切皆有可能”这句令人无限想象的李宁口号。然而,换标而后,这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2010年6月30日,李宁公司在北京发布了新LOGO,名为“李宁交叉动作”的图形成为李宁品牌的新标志,同时新品牌口号“Make The Change”(让改变发生)取代了原有口号。这也是公司成立20年来第一次换标。

  早在1999年,李宁就组团参加了ISPO体育用品博览会,准备征战欧洲市场。2000年6月,李宁击败阿迪达斯夺得法国体操队的装备赞助权,随后,又在西班牙、希腊等9个欧洲国家拓展了自己的特许经销商。除了通过赞助提升国际知名度,2008年7月还通过收购意大利著名运动品牌乐图(Lotto)在中国内地20年品牌代理权,曲线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即便如此,目前李宁约99%的营业额仍然来自于国内市场。这个尴尬的数据,表明李宁在国际市场的弱势。2009年阿迪达斯全球销售额为1038亿元人民币,除中国市场外销售额达938亿元;耐克全球销售入账1298亿元人民币,除中国市场外达到 1198亿元。而李宁当年销售收入仅为83.87亿元人民币。

  按照李宁公司的说法,新标识以“更具有国际观感的设计语言”,对原标识的经典元素进行了现代化表达,不但传承了原标识经典的视觉资产,还抽象了李宁本人原创的“李宁交叉”动作,以“人”字形来诠释运动价值观。李宁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把2005年推出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的知晓度做到65%,李宁计划在今年年底做到20%的消费者能知道“李宁换标了”,一年半到两年之后达到65%—70%的知晓度。

  尽管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然而一个品牌要发展壮大,就必定要走出国门。

  2010关键词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

  继大蒜价格突飞猛涨超过猪肉之后,绿豆价格也离奇攀升,随后生姜也卷入这波涨价潮中,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再到“姜你军”……调味品和杂粮杂豆等小品种农产品正在上演一个个新的资本传奇,网友则通过这些谐音词发泄着对农产品轮番暴涨的不满。

  裸捐

  裸捐(all-out donation)是指在特定范围内将个人资产全部捐出。2010年9月5日,有“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在其公司网站上刊出了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一封信,信中写道:“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食品安全

  毒奶粉、毒豇豆、小龙虾、金浩茶油、化学火锅,2010年食品安全黑名单触目惊心。政府监管的缺失已经让消费者犹如惊弓之鸟。

  城管临时工

  2010年11月11日, 63岁的江苏高淳老太邢春生在农贸市场外卖自家种植的青菜,因为占道经营遭遇城管执法,在双方争夺秤砣时,她左手无名指一节手指被扯断。后涉事的一名城管执法队员被警方刑事拘留。

  无独有偶,同在2010年11月,河南郑州76岁的老汉张全会卖菜受阻,遭到一个从执法车上下来的男子连连掴脸。事后,他到处寻找打人者,想对他说一声:“我赶着毛驴车走了8个小时,到郑州卖红薯,只为给家中瘫痪两年的大儿子挣点买药钱。”

  城管的每次肇事,查来查去总是落到“临时聘用人员”身上。

  秒杀

  所谓“秒杀”,就是网络卖家发布一些超低价格的商品,所有买家在同一时间网上抢购的一种销售方式。由于商品价格低廉,往往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有时甚至只用一秒钟。联想、飞利浦、惠普等众多名牌产品也在淘宝网推出“秒杀”,一些价格不菲的电脑只需一元,“秒杀”更是让网购一族为之疯狂。由此诞生了“秒客”一族,他们用最少的钱购得高价位的商品,然后再转让出去,可以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

  茅台限价

  2010年12月15日,贵州茅台发布公告,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上调产品出厂价格 20%左右。根据往年惯例,每到年末,茅台、五粮液这两大白酒巨头都会掀起涨价风,带动其他中低端白酒一齐涨。高端白酒已经进入千元时代。

  匪夷所思的是,时隔5天,贵州茅台又表示将在茅台酒提价后启动对经销商的“限价令”。这无非是做出一种姿态而已。其实茅台酒早就是奢侈品了,距离普通消费者已经很遥远了。

  通货膨胀

  随着2010年11月CPI水平达到5.1%,创下28个月新高,通货膨胀随之发酵为全社会关注的最焦点话题。

  中国的高通胀不仅是周期性问题,也是结构性问题,当两种因素叠加后,情况变得更为扑朔迷离。但有一点非常明确,高通胀不仅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作为一种事实上的再分配手段,也严重影响着微观企业的盈利波动,冲击着普通民众的财产价值和生活成本。

  随着通胀的加剧,2011年或将呈现更加复杂严峻的图景。

  香港扫货

  物价上涨,令内地游客到香港的购买目标从首饰电器转为日用品,来自罗湖关口的信息显示,自2010年11月以来,每到周末出境人数就接近40万人次,比以往上涨近20%。其中不少人,就是冲着香港廉价的日用商品而去的。如今,在广州、深圳等地甚至出现这样的笑话,师奶见面第一句话:“今天你到香港打酱油了么?”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zhhz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