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2112
总访问量:8675277
2011年12月27日
评论数(0)零售格局风云变幻,表面的萧杀难以掩盖住内心的烈火。站在年终岁尾的桥头,我们回眸2011年,中国零售业摇着理性的船桨从迷离的“海面”上稳稳地摆渡过来。做为一份行业媒体,在本次年终系列报道中,我们不再想为行业锦上添花,而更多的是对突出问题和现象的深刻思考,愿为行业雪中送炭,只是这盆“炭火”可能会有些发烫——在接下来的几期系列报道中,大家将看到我们对这一年中具有代表性的个案用质疑的声音进行剖析,并希望能引起行业的反思。
当然,个案所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我们将尽己之能,以严谨、务实的报道,反映行业的真相,让行业与企业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因为2012年的形势依然严峻。——编者
回眸·反思2011-2012系列报道1
三四线火起 零售商阵痛
——2011年度连锁零售业开店、闭店事件盘点
成本上涨、购买力下降,从宏观层面来看,2011年的中国零售业确实是“最复杂”、“最艰难”、“最严峻”的一年,但从开店与闭店的情况看,这“最坏”的一年又给了零售业“最好”的反思、调整、扎实根基的时机。
事实证明,大部分零售企业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效果,从《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对50余家主要零售企业全年的开店、闭店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来看(详细数据见B2版),零售龙头企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只是他们不再固守区域市场,而是开始门店下沉的战略。
受市场环境影响,一线企业下沉到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市场,二线龙头企业在继续巩固区域市场的同时,也把触角伸向了三四线市场。这些区域企业的开店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突破了超市业态,有些企业开始进军百货店或购物中心。
以社区店为主的超市企业这一年的开店数量较去年明显增加,但总门店数较去年同期却明显降低。由此可见,这些企业在这一年向外发力的同时,更注重向内的提升,他们借“冬藏”之机,改造门店,关掉不良门店,在优质地段开店,为自己彻底动了一次内外调整的大“手术”。
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在彻底收缩战线,因此呈现给行业的是关店频繁却鲜有开店记录,当行业为这些企业担心或质疑时,其实这些企业已经甩掉包袱,轻松上阵。
无论开店还是闭店,这一年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理性大于感性,虽然他们也深刻感受到客观环境逼迫下的阵痛,但这种阵痛会促使行业和企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门店下沉 三四线火
虽然2011年的市场环境限制了大部分连锁企业的对外扩张,甚至出现关店潮,但在这一看似肃静的水面中,仍有“大鱼”跳出。
大润发与欧尚合并后,一年不到就开出了30家新店,即使2010年,大润发也仅开出了22家新店。这一年,开店速度令人乍舌的无疑要数红旗连锁,3月19日,其25家门店同时开业,被业界称为开创了行业开店的奇迹,时隔两个月,红旗连锁又同日开出35家门店,再度刷新其单日开店记录,截至目前,红旗连锁已开出200家门店。
不仅大润发与红旗连锁,家乐福、乐购、乐天玛特、华润万家、福建永辉、浙江供销超市、深圳人人乐、河北惠友等超市企业的开店速度也一直未减,惟一不同的是,他们的开店方向不再是向上冲,而是在向下沉。
家乐福自撤出韩国市场后,把更多的希望放在了中国,但中国一线城市的近乎饱和,使其不得不转战二三线市场,乐购、乐天玛特等外资零售企业也在面临着同样的选择。当然,二三线市场消费者购买能力的迅速提高,也加强了外资零售巨头们抢占二三线阵地的势头。
这一形势很明显,内资龙头企业尤其是区域企业自然不能把自己的地盘拱手相让,开始改变战略,根据不同城市制定相应策略,在一二线城市和租金上涨较快的城市开设品类高度优化的紧凑型大卖场,在三四线城市则开设组合型购物中心,因此,布局二三四线市场的战火在这一年依然激烈。
家电两虎 并驾齐驱
布局三四线市场的不仅是超市企业,家电连锁企业也是一路高歌猛进。
虽然2011年家电内销市场全面萎缩,家电行业哀鸿遍野,但内资两虎依然豪气未减,在并驾齐驱中,国美与苏宁虽然也是一路撕咬,但都未能阻止对方前进的脚步,尤其在这一年,国美结束了股权内战,开始轻装上阵,苏宁也夯实了后台基础,开始向外发力。这一年,苏宁开出了410家门店,国美开出了241家门店,虽然两者开店数有一定差距,但门店总数却并未拉开太大距离,而且国美与苏宁2012年的拟开店目标均定为400家。
与超市企业一样,国美、苏宁也开始深耕三四线市场,国美对外表示已经探索出在三四级市场的拓展模式,这让国美新的扩张计划有了基础。目前,国美、苏宁等电器连锁在国内电器销售市场占有率约20%,竞争对手由于成本上升和利润下降发生的变化也给其带来机会,而供应商在自有渠道扩张遇阻后也将重新回到电器连锁渠道中来。
在并不乐观的经济形势下,跳出一二线,下沉三四线,已经成为零售企业的共同选择。
新店增加 总店锐减
在对2011年连锁零售企业开店的统计中,记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些超市企业的开店数明显高于去年,但总门店数却低于去年。
比如苏果超市2011年的总门店数为2000家,其中新开门店数为330家,但其2010年的总门店数却是2015家。
而在2011年,关店一词与“调整”搭上了关系,人们不会再提到关店就想到企业发生问题,而觉得通过关店会使企业整体更加优质。
但有些特殊门店,比如租金到期、经营不善的门店却不得不被关掉,因为在2011年的“寒冬”中,门店租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而经营不善让企业入不敷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丢车保帅。
除了部分企业总门店数下降,沃尔玛、华堂、互惠、兴隆大家庭等企业的开店速度也明显下降,当然,沃尔玛放缓开店速度还有“绿色猪肉”、“高管离职”等危机事件的影响,而本土零售企业放缓开店速度更多的是受限于市场环境。
格局变幻 障碍丛生
随着2011年零售业格局的裂变,曾谈而哗然的“闭店”一词,在这一年显得很正常。
家乐福、乐购、卜蜂莲花,天虹商场、津工超市、三江购物、国美、苏宁、太平洋百货、达芬奇、光合作用,从超市到百货,从家居建材到书店,从零售大鳄到区域龙头都或轻或重地出现了闭店现象。
导致闭店的原因一方面是市场格局的变化。随着产品原材料的高涨,零售价格也水涨船高,而通货膨胀的袭来使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这使连锁零售企业都受到重大影响,尤其是百货、家电和建材企业受影响的程度更高。百思买全盘撤出了中国市场,家得宝和太平洋百货则撤出了其具有战略意义的北京市场。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给零售实体店带来了强烈冲击,受到影响较大的是家电企业和书店,曾盛极一时的光合作用因此导致资金链断裂而撤出市场。
除了市场环境的影响,自身经营不善成为大多数闭店企业的主要原因。在闭店的企业中,达芬奇显得更加“悲催”,而达芬奇的败因使其倒闭的不仅仅是门店,还有其在行业内与消费者心中的公信力。
龙头发力 小鳄续眠
有专家预测,2012年是中国零售业更为困难的一年,但这并没有吓住连锁业中的巨鳄们,在明年的拟开店数中,苏宁、国美增加了近1倍,大润发、家乐福比去年多了5家,乐天玛特多了15家,永辉超市多了24家,山东统一银座多了30家,而苏果超市则预计比2011年多开20家。
与大鳄们不同,更多的区域企业则计划选择继续“冬藏”, 四川互惠明年的开店数较2011年减少了96家,京客隆减少了28家,超市发减少了13家,辽宁兴隆大家庭和北京华冠分别减少了9家,天津劝宝超市减少了8家,新一佳超市减少了5家,山西美特好也减少了近一半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