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3674
总访问量:8826259
2012年08月21日
评论数(0)在各便利店厮杀得眼红时,上海的便利店玩家们也许要停下来,听听风声了,因为政府开始“插手”便利店选址了。
近日,有消息称上海有望于年底出台《连锁便利店服务质量规范》。知情人士透露,《规范》主要是针对流程性、规范性的事项,对便利店服务形象、商品、服务人员、店铺环境和商品质量等进行规定。
在各大便利店争相角逐的上海,该消息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对便利店的整体发展大有裨益。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名业内人士表示当前上海便利店的服务质量尚可。但激战正酣的上海便利店陷于水深火热中,出台相应的规范十分必要。然而《规范》到底能起多大作用,真正避免恶性竞争还是扼杀市场自由竞争的细胞,并无明确答案。
“生死”循环
上海便利店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便利店格局发生了变化,迄今培育了消费者对便利店的认知度。人们逐渐认识到便利店的差异性,能将便利店与超市大卖场区分开来。去便利店购物已成为消费习惯。
不论是外资还是本土便利店在上海都十分活跃。上海主要有10个连锁便利店品牌,共4807家便利店。1996年外资便利店罗森首次进入上海,2001年喜士多进驻,2004年全家登陆上海。外资便利店一直对上海这块蛋糕虎视眈眈,7-11、喜士多、罗森与全家纷纷在上海安营扎寨。7-11在上海拥有一百多家门店,全家多达717家。外资便利店占比28%,总计1347家门店。在外资零售“入侵”上海的同时本土便利店也不甘示弱,加紧扩张之路。好德、可的、快客、光明和良友金伴等在当地也是风生水起。良友金伴已有550多家门店。
在便利店发展初期,各大便利店企图倚赖规模获取盈利,殊不知卡位战并未取得良好效益。“盲目扩张的便利店没想到规模达到1000多家仍无法盈利。”零售专家胡春才称:“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便利店一条街。”
由于台湾、日本发展完善的外资便利店进驻上海,激活了上海便利店的竞争。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本土便利店的服务质量在逐步提升。
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分析,内外资便利店在整体服务形象上有差异,包括门店环境、门口、商品陈列、服务人员等。外资便利店给人印象以时尚、年轻化。在商品供应方面有所不同,即食品品类占比高,包括所提供的早餐,豆浆、寿司和饭团等。外资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认可度比较高,根据周勇近来组织上海商学院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其中全家便利店独占鳌头(调查包括罗森、可的、全家、快客、良友、喜士多、好德和7-11等8个知名品牌),52%的受调查者表示最常去全家便利店。
尽管外资便利店可以轻松战胜本土便利店,但在严峻的经济环境面前也深感寒意。目前上海便利店网点密集度达全国最高水平,平均每4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胡春才分析道,上海便利店业态接近饱和。由于便利店密度太高,致使各店遭受微利甚至亏损,便利店都过得很艰难。
上海市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上海便利店起步时间早,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2005年就达到饱和状态。再加上租金攀高,人力成本增加,便利店面临极大的压力。
汪亮强调,外资便利店与本土便利店同样都面临这棘手的难题。高昂的刚性成本压迫便利店关门止血的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中心城区。即使有新开张的店面,也同样遭遇闭店的噩运。由此形成“生死”循环。
政策难带来福音
而在竞争如此惨烈的情况下,《规范》的出台似乎让上海的便利店有了喘息的机会。
据参加起草《规范》的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介绍,此项工作由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组织行业专家进行的,在2年前就已开展,2011年9月曾评审过。
据悉,关于上海便利店的选址规范在2000年左右也曾议过。而该《规范》主要从提升便利店服务质量方面考虑。
“《规范》主要是对便利店服务形象、商品、服务人员、店铺环境和商品质量等进行规定。不会做出百米内只能设立几家便利店的限制,而是针对流程性、规范性的事项。”周勇表示。
这意味着,上海便利店在最受关注的是否会限制同业选址恶性竞争方面,仍然没有突破。
在良友金伴总裁邱文胜看来,《规范》的颁布有助于在业内达成共识,更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邱文胜向记者举了个例子,经营者按要求向消费者提供收费小票,而往往消费者并不在意,没有接受。当需要维权时,却找不出相应的凭证。他建议,规范中最好有指导服务的具体意见或者标准,唤起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并且能够让消费者达成共识。
上海便利店竞争已处于白热化状态,《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胡春才认为,鉴于地域差异,其他省市便利店还远远未达到饱和,借鉴上海的做法制定便利店的相应规范为时过早。在未饱和状态下政府进行干预,反而不利于便利店整体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不具有强制性。2008年,上海曾为加强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保证流通环节的药品质量,颁行《上海市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实施细则》。但民营企业无视规定,肆意开张的情况仍然出现。汪亮坦言,《规范》对于限制便利店过度竞争起不到太大作用。
周勇也表示,《规范》的制定对便利店的发展是聊胜于无。其意义在于明确行业标准,提供一个参照,引导便利店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根据具体环境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见习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