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访问:968
总访问量:8673925
2012年12月18日
评论数(3)北京丰台区一家不到2000平方米的京客隆超市,只有三条收银线,开业4年多基本没有装修整改过,除了上午10点之前,生鲜很少新鲜过。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时,生鲜区的店员告诉记者:“营业额上不去,周末日营业额还不到5万元,工作日更少,这样的收益总部不可能给我们整改。”
即便这样,作为标超,在便利店市场并不发达的北京,这家京客隆仍然活了下来。然而在上海,标超却生存得艰难而尴尬。
“在上海,标超便利度比不过便利店,商品丰富度比不过大卖场,是在夹缝中生存。”拥有150多家的上海家得利超市的总裁陈静阳大发感慨。
在进入创新转型阶段之前,标超一直是我国零售业的主流业态,如目前国内知名零售企业华润万家、苏果等最初赖以起家的业态都是标超。
而当年很多区域零售,现在已经做大。当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他们还是羊,现在已经变成了土狼。只不过,第二次狼来了的故事很可能上演。
品类杀手来袭
当大卖场业态纷纷往郊区转移的时候,外资零售已经盯上了标超。新任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福澜也多次透露,沃尔玛已将新业态引入国内市场,预计首先会在深圳开设一系列面积在3000~5000平方米的紧凑型超市。卜蜂莲花今年上半年已经试水新业态,在上海真如区开出了首家标超。
“沃尔玛的管理能力和标准化一旦转到标超上,竞争也是非常可怕的。”一位上海的零售企业家这样说道。
尤其是在上海,房租压力非常大。“有多少年轻人愿意跟我们做?我们有个店,10年前签约不断增长,到了去年为止,房租是60万一年,合同一到期,外面一堆的人,180万一年等着接盘。”陈静阳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进退维谷。
陈静阳告诉记者,家得利今年人力成本在2亿元左右。另外,在水电方面,电费阶梯收费反而对零售业没有优势,“很多的标超都必须配备冷库,在便利店根本不用考虑这方面成本。如果换算成超市成本的占比又比房租大很多。这些钢性成本,即人力、房租、水电往往也让我们承受着最大的压力,这三项成本加起来不会低于15%。”
如果说成本方面的压力是所有业态面临的共同难题,那品类杀手则是让标超转型过程中的最痛心的“绊脚石”。
一个奇怪的现象让准备对家得利大展拳脚的陈静阳陷入了思考。街边上母婴店、水果专卖店、化妆品专卖店,甚至熟食专营店都敢拿到很好的地段,承担比标超房租更高的价格,并且客流频频,而这些品类都拥有的标超,却并没有得到顾客的认可,反而被这些专营店抢走了客流。
房租再高,也是市场作用的推动。标超衰落,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电商的分食,但是在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看来,就是这些品类杀手抢走了标超的现金流。他告诉记者,标超在当下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是如果标超不进行自身的转型和变革,将会逐步被便利店、专营店等瓜分掉。
夹缝中的标超
标超转型并非没有成功的案例。
安徽红府超市当年在原总经理王卫的带领下,将亲情化服务、精致社区卖场以及自有品牌充分结合,打出差异化和千店千面的模式,当年在安徽零售界引起巨大反响。
而北京华联则是通过改变卖场形象和品牌,改头换面为BHG,并细分食品、精品超市各种业态,走了精品超市路线,重新细分了顾客群,虽然坊间传言其并不盈利,但是至少也走了一条不一样的标超路。
在考察了来伊份、屈臣氏等专营店后,陈静阳认为,家得利必须转型的时候到了。
“今年把所有的肉(去年销售1.2亿元),对肉品供应商公开招标,进行联营,设备由家得利提供,现在销售和利润都增长了。”陈静阳告诉记者,许多品类并非必须联营或者自营,而是对自营和联营进行不断调整。
在转型过程中,对付品类杀手的办法就是,开始尝试品类专区,比如个人护理产品单独陈列,类似于生活馆之类,让品牌在超市内搭台布景,这样一转变,销售额增长了30%。
同时,陈静阳表示,在陈列上打破原来陈列方式,做品牌货架,比如宝洁,正常陈列是洗发水放一起,沐浴放一起,但现在按照品牌陈列,把宝洁所有的产品放一起,引导顾客选择,营造标超内部的品牌街。订货权和定价权全部交给供货商,销售和利润让他们保底。
除了与品类杀手竞争,家得利同时面临的是,还要与增值服务集一身的便利店抢市场。标超也面临着很多增值服务,因为支付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各种样的第三方支付卡,在上海最出名的就是联华OK卡,如果在家得利不能使用,对家得利的的销售也有影响,对卡的信誉也有影响。”
标超能不能同时做便利店?便利店所有的品相标超都有,地理位置也并不比便利店差,所以陈静阳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能做24小时的便利店,比如,在标超出口辟出一块地方,放上自动收银机,夜间当便利店使用。
尴尬救赎
大卖场不断地撤出主城区,似乎也给了标超更多进入的机会。上述上海零售人士表示,今年两家沃尔玛也撤出了上海主城区,但是腾出来的地方肯定会被精品超市或者高端超市占有,不可能是标超业态。
而在汪亮看来,其实目前的社区发展的大趋势给了标超很多机会。他告诉记者,目前上海的商业从原来的以商业圈为主逐渐过渡为以社区商业为主的特征,政府政策也在往社区型商业倾斜,诸如5分钟生活便利圈、15分钟生活服务圈等。
此次十八大报告也提出,政府应大力扶持和发展社区商业。但是让标超业态感觉委屈的是,这样的政策天平似乎更倾向于便利店,对于面积更大的标超而言,不论是从规划上,还是实际选址上都比较困难。
汪亮也不否认这一点,“毕竟,从便利角度,还是便利店更贴近社区,但是标超也有机会,只要找准定位。”在四川成都,政府同样也是在便利店方面扶持政策较多。
标超在“天时、地利”方面似乎都占不到太多的便宜,只好自力更生。
零售专家胡春才表示,标超要理顺自己的优势。虽然一次性购物的满足度不如大卖场,但是标超有大卖场没有的便利度,又有便利店所没有的商品丰富度。
“如果说之前的大卖场业态是靠无差异的低成本获得成功的话,那么接下来的社区商业,尤其是标超业态则更多地要在差异化方面动足脑筋了,如何充分考虑所处商圈的不同、居民消费者需求的差异,并充分地体现出这种差异来,这或许是标超在社区商业存活的核心点。”胡春才这样解读标超在社区商业中的作用。
而在转型方面,他表示,就目前而言,社区商业中的重头——社区超市或者标超必须在生鲜商品经营、非实物商品经营的服务类项目开发上,多下功夫,从这些方面去综合地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从而获得足够的客流和客单来保证自己能够盈利。
(本报记者 赵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