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7日
评论数(0)过去这半年,消费创业创新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抉择重生和可持续成长,成为大家当下面对的核心命题。
但不穿越周期就不能谓之“品牌”,“躺平”和“收缩”并不能解决企业实质性问题,认清楚底层暗流,顺应真正的用户需求和竞争态势,才有可能继续做大做强。
8月5-6日,浪潮新消费联合一线品牌创始人、消费投资人,在线上举办了“「抉择?重生」2022新消费可持续增长峰会”。
在这场夏季大争鸣中,王老吉、福贝宠物、京东科技、追觅科技、溪木源、moody、霸王茶姬、智港集团、PMPM、钟鼎资本、CPE源峰等20位行业大咖和转折亲历者,围绕“消费环境波动下的关键战略抉择”,和大家展开了深入的分享和碰撞!
这次峰会引起了行业强烈反响,两天14个小时共有超过5万人次参与,数千人次评论和互动,是一次行业难得的价值共创和方向开拓。
本味鲜物创始人肖欣
其中,本味鲜物品牌创始人肖欣围绕在预制菜品类中,如何将烤肠品牌重做一遍,分享了自己独到的行业思考和破局方法论。
曾经流行在大街小巷的烤肠,今天很多消费者都因为健康、安全和好吃等问题疑虑,没有持续消费。但它的市场空间依然巨大,有千亿规模,在新的消费基础设置条件下,这个大单品消费场景甚至变得可以无处不在。
在肖欣看来,部分消费者不复购烤肠的原因,其实本质在于新鲜度、肉源、配料,而重塑一根烤肠,就需要在高品质肉源、绝对无添加和融入新生活方式上下狠功夫。
当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重做的背后是需要更极致的用户洞察、软硬件基础的配套,以及在场景上的不断创新融合,这样持续的耕耘和体系化建设,才能让一根简单的烤肠变得有品质、有灵魂,和消费者走得更近,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味鲜物确实也在这条路上快速奔跑,它的拳头产品烤肠上线六个月就斩获天猫烤肠类目销量TOP10,去年本味鲜物销量已突破1亿,并在今年获得宝锐创投与小红书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它是怎么将烤肠重做的?
分享 | 肖 欣
编辑 | 林 赟
1、有多少人还会给自己的孩子吃烤肠?
很多人对烤肠都不会陌生,小时候我们在游乐园、小学门口、街边烤肠机上都吃过。
但这么多年过去,我们这一代人有了孩子,已经为人父母。当我们领着孩子再回到这些场景,我们是否真的放心再去买一根烤肠呢?
我想有不少人持担心态度,有的直接会把小孩拽开告诉他不能吃,甚至吓唬孩子说有死猪肉。不给小孩吃街边烤肠,并不是个别现象。
这个事情背后,虽然我们能感知到大部分人对烤肠的担心,但其实烤肠的食用场景在变得越来越丰富。它不经意地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场景中,不再只是烤肠机上的一个单品。
我们吃的热狗、brunch,很多年轻人周末跟朋友聚会的场景都有烤肠,此外,还能在火锅、烧烤店、酒吧,甚至一些好的西餐厅都会看到烤肠。
所以你会发现,烤肠一方面被消费者质疑和担心,另一方面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各个角落。
2、烤肠在中国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再从整个市场规模来看:烤肠属于低温肉制品赛道。整个中国的低温肉制品其实是一个千亿市场,而烤肠已经占到整个赛道的一半规模。
位居二三名的分别是培根、午餐肉甚至一些调味牛排,都属于低温肉制品,整个烤肠规模已经远远超过很多人的预期。
中国的低温肉制品还处于发展初期,它跟预制菜一样,都属于未来年轻消费者最重要的一个饮食习惯。
我们对标的美国、日本市场的低温肉,占比远远超过中国。中国整个低温肉市场包括烤肠在未来几年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3、不吃烤肠的原因在于新鲜度、肉源、配料
那回过来讨论,我们为什么不能吃烤肠?
要做些什么,才能够刺激这样一个单品重回消费者市场,才能够在大品类里建立起完全受消费者认可的心智品牌,获得低温肉制品的增长红利?
其实我们认真拆解下来,消费者不想让自己的下一代吃烤肠,无外乎是考虑中国肉制品历史上所遇到的各种负面问题。
它包括肉制品的新鲜度、肉源和配料。现在大家越来越了解食品添加剂,包括卡拉胶、凝胶等都不断出现在中国肉制品中。
你如果仔细去看身边的一些肉制品,配料表里至少有十种化学元素,这些因素都引发了很多消费者对肉制品健康问题的担心。
如何去重构一个好产品,让一根简单的烤肠变得有品质、有灵魂,和消费者走得更近,成为他生活中的好伴侣。为此,我们核心做了三件事情。
首先,一个有趣的灵魂是纯粹朴素的,所以我们用了好肉源来重新做烤肠,这在传统观念中是从来没被考虑过的。
在食材纯粹性上,我们用小兴安岭雪山黑猪做的原味肠,是本味鲜物目前卖得最好的大单品,占了销售量30%以上。
其实在烤肠开发过程中,我们也在持续迭代肉源。最早我们选用的是南阳黑猪肉,后来不断寻找更香、优质度更高、口感更好的黑猪肉,最后就找到了小兴安岭的一个牧场,现在给我们独家供货。
这里面的黑猪有几大特色:
一是是在雪地里散养300天,先长到300斤,然后在散养过程中瘦到200斤,让油脂能够和肌肉充分溶解,形成雪花纹理;
二是它的营养值已经超过普通猪肉的50%,有的甚至能达到牛肉水平;
三是肉里有更多的氨基酸和维生素,不光是有香气,还有更高的营养品质。
大家可以通过视频明显感受到,我们所选用的雪山黑猪,在这样的环境下喝着山泉水,吃着野外山珍,它能给我们提供多么好的食材基础!
第二点,作为一个纯粹的灵魂,它不应该添加更多的杂质,配方要极简,像其它消费品一样能做到零添加。
我相信如果大家去对比本味和其它任何烤肠的配料表,我们应该是目前国内甚至全球最干净的配料配方。
本味鲜物没有任何的淀粉和防腐剂,它是通过零下37度速冻和低温来解决防腐问题,没有像大家司空见惯地加色素来调节肉的颜色。我们也没有香精,更没有增稠剂和黏结剂。
大家之前看到的烤肠,会用这些填充物来降低肉的比例,而我们除了肉、水、海藻糖、低钠盐和天然香精料,其它什么都没有。
所以一根纯粹的烤肠,它代表的是绝对无添加的品质。
而且烤肠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单品,中国人使用食品的场景会带给他美好的记忆。所以我们也要用一根烤肠的味道,不断唤起大家来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
第三点,它还要有趣。从目前我们跟消费者沟通的情况来看,发现烤肠可以和各种生活方式结合。
本味鲜物做了文和友联名的麻辣小龙虾口味,让你能通过吃烤肠想到和朋友在宵夜摊上把酒言欢的感觉,也做了黑松露和牛,让你能在家里尝试fine dining。
我们还为健身小伙伴准备了生打椰椰鸡肉肠,这是目前市面上口感最好的一款鸡肉食品。大部分人提到鸡肉都是柴,没有味道,是很多健身人饮食最大的痛苦。而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单品给健身小伙伴更好的选择。
其实说到最终,我们希望烤肠不会被轻易定义或者约束,它其实有无限的变化可能。
烤肠真的不只是烤肠,它是生活方式的一个代表,不只会在早餐陪你,同时也能和你露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
未来也不只是在餐桌、便利店或者超市里大家能看到本味,你也可以在所有的滑雪场地、露营营地都能看到它的存在。
浪潮新消费:这两年过来,尤其是在面对当下的环境变化时,本味鲜物有没有经历过比较大的成长和蜕变?经历过方案的调整吗?
肖欣:2020年本味鲜物上线,其实是一个消费市场过热,发生重大转折点的时间段。
做本味鲜物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顺应着市场变化,然后感受到整个市场在往第二个春天过渡的周期里。
这里面我有几个明显的感觉,第一是整个市场越来越冷静。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也包括整个消费品链路上的参与者,都更加谨慎地去面对所有品牌的发展。
而从品牌自身发展来看,我觉得对本味是有益的。我们做新品牌,特别是做一个要跟消费者沟通,然后获取信任、注入灵魂的产品,确实需要以更从容的状态和时间来跟消费者进行深度交流,真正捕获到消费者心智。
第二点,这两年的品牌操盘过程中,我们在面对越来越多元的竞争。比如本味推出的黑猪肉肠在2021年变成爆品,然后整个行业也快速形成了一股黑猪肉烤肠风。
之后又有很多跟进者推出类似产品,这就倒逼我们不断地迭代升级产品,然后找到自己能打出差异化,形成产品标杆的一些特色。
不管是在肉源、配方还是整体用户体验、用户互动环节,我们都在不断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心智和持续领先的产品个性。
在这两年会让你很直接感受到,即使是那么细分的一个单品,都会有很多竞争压力。
第三点,从投资的大方向来看,虽然烤肠市场大,单品爆发也多,整个消费需求率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如何能够真正凸显自己的价值,获得更多资源,和投资方一起做大做强新品牌,这是我们今后要持续思考的问题。
为此,我们不断地在模式、资源整合上,去对标学习不同类的国内外优秀消费品,同时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发展路径。
这里面不单是在线上做To b、To c渠道的拓展,我们也一样能把产品深度布局到盒马、叮咚等线下渠道。
所以充分利用好这些年建立起来的基础设施,快速把产品布局到目标渠道里面,既能帮本味快速发展,扩大市场份额,也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浪潮新消费:最近大家对预制菜讨论得比较热烈,但目前这个赛道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头部品牌心智,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你怎么看在这个节点预制菜如何去做好差异化?
肖欣:目前预制菜赛道还属于爆发前的酝酿期,要让预制菜成为老百姓日常、高频的消费习惯,我认为还有几个前置条件需要完成:
第一,整个社会零售方面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建设完善。
它要让消费者能不断重复消费预制菜,首先就要保证预制菜的便捷性。不光是拿到手烹饪的便捷性,还有可获得和挑选的便捷性。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场景,消费者今天想吃麻辣拌,这个需求是临时想到的。但这个人同时喜欢吃的东西可能有十几二十种,在目前情况下,他很难把这些想吃到的预制菜全部屯在家里。
但现在很多预制菜的物流条件离消费者需求还比较远,需要提前一定时间去屯菜。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操作问题,更多还是如何选择获取和快速满足的便捷性问题。
第二点从成本结构来说,目前我们看到的预制菜,特别是在中餐、晚餐这样的正餐场景里,大部分产品成本是不菲的。
它要加上工厂、物流以及冷链运输然后到C端配送,所有成本加上后对目前已经高密度分发的外卖场景来说,并没有优势。
第三点是目前大量预制菜产品都是从To B转过来的,工厂都基于自己的上游供应链和传统食材优势来做。
真正从场景出发,去符合年轻人口味,能够不断创新,实现差异化和特色的产品其实不多。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爆品,不管是酸菜鱼还是虾尾,都是一些季节性的产品,在大单品上,消费者比较喜欢的时候,大家都会去做。
但过一阵子,如果消费者对单品的喜爱程度减弱,那整个单品复购也会减弱,这就导致市面上永远在追逐一些标准化的爆品,难以实现多元化。
所以我觉得,短期内预制菜还处于一个爆发前的准备过程中,不管是社会的基础设施,还是产品、供应商准备、代理商重构,都需要时间沉淀。
肖欣:从我们自身的思考来看,还是要回归到场景。
我们也看到了预制菜更容易切入的两个场景:
一个是早餐。因为早餐对外卖时效性要求非常高,超过那个窗口就很难满足消费者上学或上班的需求。
而现在大家对早餐的营养性和多样性要求又提高了,所以早餐场景里使用预制菜产品的需求会更旺盛。
另一个是宵夜场景。现在打开外卖软件你会发现,相对中餐、晚餐,供给宵夜的商家少,品类单一,可能就是烧烤、麻辣烫、小龙虾。
在这个时候,你提供一些不同的宵夜预制菜,更有可能打动消费者。
当然,我们目前的重点目标还是早餐场景,用好烤肠做出“灵魂伴侣”。我们也做了烘焙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营养的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