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8日
评论数(0)经历过去三年消费市场高度的起伏变化,品牌们都走到了一个需要重新回答我是谁、要走向何方的关键时机。
近日,由浪潮新消费联合60多家一线品牌、平台和行业生态伙伴举办的《长青之路?第三届新浪潮品牌大会》在上海盛大召开!
两天时间,有上千位优秀的消费行业上下游创始人、高管、投资人到场,40多位来自腾讯、得物、玛氏箭牌、立白科技集团、元气森林、LVMH-丝芙兰中国、泡泡玛特、Babycare 、隅田川咖啡、加华资本、凯辉基金等一线平台、品牌、投资大咖,围绕过去三年的行业经验和未来品牌打法进行了多元探讨。
其中,知外文化合伙人袁超结合当前周期下的消费特征和品牌营销诉求,深度地分享了知乎作为一个高势能的决策平台,在品牌内容传播的生态中被大多数人忽视的价值,并通过小度学习机、美的等品牌案例,系统地总结了品牌在知乎“种树”和破圈的方法论。
知外文化合伙人袁超
这几年消费品行业关于流量和营销的讨论非常多,或许是因为平台的调性相对理性、冷静,相比抖音、小红书等内容平台,知乎被提及的频次并不高。但事实上,大量专业的“职人”、KOP的存在,让知乎的内容具备了出圈、溢出、长尾的复利效应。
这些特性,决定了在大家越来越关注品效合一、“既要又要”的行业冷静期,知乎几乎成为品牌在高势能平台卡位、做好信任收割和长期经营的最优解。
“别的平台可以为你拉来一笔订单,而知乎给你培养一个忠实的粉丝。” 在袁超看来,知乎的职人、KOP不一定是全网流量最大的一批人,但一定是行业里比较懂的人,他们会带领消费者穿越市面上众说纷纭的种草内容,指导最终决策。
如果只在大流量平台种草,但没人在这种强搜索属性的媒体里为品牌站台背书,你种草的品类,就有可能被别的品牌完成收割。
所以无论是从内容的效率,还是决策链路的完整性,在知乎这类信任枢纽的布局都是品牌长期经营的必争之地。
知外文化是一家在「知识内容战略」领域深耕10年的知乎官方MCN,也是目前知乎独家签约作者数量最多的全案营销机构,同时是小红书首批ISO整合营销机构。旗下签约作者超过1300位,总计粉丝量9000w+,独家签约奥运年冠军「吕小军」、明星答主「刘畊宏」、头部答主「毕导」等37个领域的优秀答主。
相信这样一个专业型选手对平台逻辑的洞察,能给大家提供不少新的视角。
演讲 | 袁 超
编辑 | 谢林祁
大家好,我分享的主题是《从流量到「留量」,品牌如何在知乎实现品效合一?》。
可能大家对知乎的MCN不是特别有概念,但应该都认识去年疫情里带大伙跳操的刘畊宏教练,他就是我们的签约博主之一。我们签约的博主超1000个,光是去年就服务了大概1000个品牌方。
我们在帮助品牌做的事,其实和大会主题“长青”非常相近,就是把过手的流量变成可以留下的资产。
回到刚才大眼睛买买买于总聊的话题,疫情时代带来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很多热闹,但流量并没有变成销量。比如今年五一大家都在出去玩,但人均只花了540元。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去淄博简单吃了一顿烧烤,人们都在花小钱做一些让自己feel better的事情。
根据凯度2023产品力营销白皮书,82%的消费者表示现在会比疫情前更慎重地消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愿意花钱,因为72%的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所以好产品和奢侈品其实是抗周期的。
因此我们需要把产品力传递给消费者,让他们知道我们的产品是在任何周期都值得消费的。白皮书显示,80%的品牌方都认为自己的产品好看又实用而且有很多差异化的点,但其实只有8%的消费者认同。
在消费者眼中,所有的美容仪,不管是射频还是蓝光,都是塑料壳套电机。想把这种差异性传递给他们就得靠营销,但传统的品牌广告铺量或是效果广告30秒定投的方式正在逐渐失效,因为很难在短时间内用图片或短视频把产品力完全讲清楚。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品牌方砍掉了品牌和效果广告的预算,去做“既要又要”的品效合一的营销。
怎样同时做到品和效呢?靠投放不行,还是要靠内容,而最好的内容表达者就是KOL。所以过去几年,尽管广告行业整体处于下行周期,但KOL投放的市场规模在上升,2023年国内KOL营销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000亿元。
KOL表达的是什么?是依托于他们的平台人设,用与之匹配的语言解读产品。
还是美容仪的案例,不同平台KOL传递的产品价值是不一样的。比如小红书上的关键词很分散,有人设的特点和生活化的表达,但在知乎上是递进的关系,从是不是智商税这个问题答起,然后介绍产品原理、参数解读到最后的如何选购。
上午知乎韩总的PPT里有一张信任枢纽的漏斗图,在全平台种草、知乎收割。我借用了这张图,并加入了一个小红书的logo。
自古红蓝出CP,如果你预算有限,但希望能在一个高势能平台去卡位,知乎和小红书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两个平台做好信任的收割,其实能给全平台的营销带来加成。反过来说,如果你在大流量平台种了很多草,但没人在这种强搜索属性的媒体里为你站台背书,你的种草可能就会被别人拔走——你种草了品类,由别的品牌完成收割。
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内容社区的人货场。
两三年前我分享知乎的重心在于它的年轻用户,但这批人已经上班了,上班看抖音不太合适,所以他们依然选择刷知乎,其中一部分自然而然变成了创作者。
现在我们讨论“职人”,也就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他们不一定是全网流量最大的一批人,但一定是行业里比较懂的人,所以KOL的概念升级为KOP(Key Opinion Professional)。
他们会带领消费者穿越市面上众说纷纭的种草内容,指导最终决策,你不用去看那么多,跟着我买就好了,相当于课代表的角色。
知乎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化,有专栏文章、想法(类似于小红书的短图文)、视频、直播等等,从一个纯问答社区变成了讨论场。但讨论的内容依然围绕着消费决策,现在53%的知乎搜索热词都是选购、性价比、买什么等等。
同时知乎也具备非常多的优势。
首先,知乎的内容可以出圈,而不仅仅在站内有影响力。比如在百度搜索品类词和产品词,广告下方最靠前的可能就是知乎的帖子。这些帖子会自然地将用户带入阅读场景,他们在长时间阅读一篇文章后,就可以顺畅地跳转至电商平台完成消费转化。
其次,这种流量会溢出。我们发现,很多用户看完文章之后并不会立即点击链接购买,而是自己去淘宝和京东搜索下单。这部分人甚至是直接跳转购买的5倍,所以流量溢出非常多。尤其是一些高客单的产品,在知乎的ROI反而是最高的。
最后,它具有长尾效应。不像普通的投放,投完就结束了,知乎的内容是可以无限次修改并永久留存的。现在写的一篇文章今年618、双十一能用,明年还可以改成2024年618选购攻略,而且点赞数不会掉。
所以做好内容其实是一件长期主义的事。
品牌方的需求无非三个,声量、生意和声誉,分别对应品牌、效果和口碑,再具体一点就是市场部、电商部和品牌部。
在知乎同样也有一个3+3,叫三类人设和三大场景。
三类人设是哪三类?
第一类是领域PU(Professional Users),大多是一些专家,在领域内有很高的话语权,可以用作背书。虽然并不一定带货,但是他们写的东西——比如一些成分党博主在知乎上创作的内容——会成为KOC的创作素材,被搬运到其他平台,所以领域PU是KOL中的KOL。我们签约的博主大部分就是这类,有营养学家、医生和配方师等等。
第二类是带货型PU,最典型的就是数码家电类的测评博主。我们签约的大家电博主会进行很多深度评测,所以单人一年大概能带来上千万的自然GMV。比如“猿某人”,他做过3000台空调的拆机测评,很多消费者买空调直接跟着他选,因此一年能卖几千万。
第三类是KOC,是知乎上粉丝比较少的创作者。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影响力,因为知乎的流量具有公域属性。
三层金字塔的组合适配于不同的品牌阶段。
另外还有三大场景。
一个人来知乎是为了什么?看热闹、找答案、杀时间。看热闹是刷热榜,找答案是搜索,杀时间就是刷图文和推荐流。知乎对于用户的意义是不同的,有的人把它当百度,有的人把它当图文版的抖音。
三个场景和三种人设的组合,形成了我们专属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知乎业务做得还不错之后开始拓展小红书业务,发现二者的底层逻辑其实是一样的。
我们会基于一些数据工具,帮客户判断在对应平台内应该制定怎样的营销策略,包括选什么品、看什么品类、用什么话术体系、找哪些博主去表达,在小红书是挂链接还是用小红星、在知乎是否用星知计划做种草价值的溢出,以及投后怎样合理地衡量效果。
所以洞察先于策略,产品先于品牌。0到1阶段的品牌,如果预算有限,可以先做一些功效型内容,如果预算充足可以考虑投流;1到10阶段的品牌可以做品类词和场景词,如果预算有限优先占住品类词。
知乎也是如此,所以一套逻辑其实可以通吃所有的内容平台。我们在做知乎方案时,会用“知乎有数”进行站内的内容策略分析,比如你和竞品在品类里的内容渗透率分别有多高,你在搜索和推荐场景分别占比多大,竞品内容的产出构成主要是PU还是KOC,他们主要写的是文章还是回答、做的是评测还是体验等等。
在对以上这些内容达成共识后,就可以制定策略矩阵。
如果你是一个强品类里的强品牌,比如美的空调,就不需要再做用户教育了,要做的是破圈,可以开展一些IP活动,比如和知乎官方联动的实验室玩法。同时要做好口碑防御,防止他人蹭流量。因为市面上第二第三的品牌都会挂着第一品牌的名字去做,比如吹风机最牛的是戴森,其他吹风机在输出内容时都会和戴森比较。
如果是强品类里的弱品牌,就需要找到差异化的点,在搜索场景拦截消费者。你要告诉消费者,他们为什么需要第二台吹风机,比如这台吹风机除了吹风还能养发。
如果是弱品类里的强品牌,比如小吉的内裤机,虽然在品类里很强,但需要买内裤机的人很少。这时候就要做品类的用户教育,让他们购买的时候一定选择你的产品。
这是一个简单的策略矩阵,最终的执行其实会落到各种关键词和题目的选取。
有人可能会问知乎是否有一些类似云图的定向工具,但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知乎选题即选人——当你选对了一个问题,比如说“2000元的洗地机应该如何选购”,或者“有没有200元左右适合学生的蓝牙耳机推荐”,看这个问题的人本身就带有强烈诉求,所以是精准定向的。
接下来,我简单分享几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小度学习机。
学习机是一个强品类,这两年成长飞快,但也确实很卷。玩家们都在努力抢占赛道,意味着谁在搜索场景拦截了有效流量谁就是赢家。我们之前给小度做的campaign,主要指向的就是知乎的搜索场景。
知乎有一个产品叫“种树”,是“种草”的升级版。它在搜索场景里用优质的PU内容拦截搜索流量,同时用户在站内浏览任何有关学习机的内容时,词汇高亮会将用户引导到已经布局好的搜索场景中去。
这是在比较卷的品类里高效收割精准流量的一种营销方式。
第二个案例是雅萌美容仪。
美容仪也是一个比较卷的品类,但不同于学习机——学习机的消费者和决策者不是同一个人,决策者是妈妈,消费者是孩子,所以妈妈会去看大屏护眼的参数、AI的课程等等;美容仪的消费者和决策者一般是同一个人,所以更关注真实效果而非参数,比如用了能否提拉面部,达到紧致的效果。
所以在知乎他们不是非得找参数党分享。我们当时推出了一个“28天打卡体验”的真实活动,把PU和KOC的内容聚合在这个专题下,展现大家在坚持打卡体验后面部发生的变化。
知乎是一个讨论场,在这里忽悠人特别容易挨喷。所以我们良性、真实地讨论,有褒有贬,这样产生的聚合内容非常有信任感,也很容易出圈。当消费者去百度搜索雅萌美容仪,就可以看到之前用户深度体验后的反馈内容。
除了种草和种树,还有很多企业想要看实时ROI,其实也可以实现,比如高性价比的产品就非常适合做即时转化。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三个案例,倍思耳机。
它也是一个非常卷的品类,而品牌处于中等的位置。它的优势在于性价比非常高,所以我们在品牌词和品类词里,通过知+投放和KOC内容相组合的方式做流量排位的劫持——当用户搜索相关关键词时,我们通过竞价把内容顶上去。
这其中有一些比较好的横评内容,不贬低其他品牌,但凸显出产品差异化的优点,让用户更加信赖。所以它的客单价不高,但ROI依然超过2,表现非常出色。
数码产品的ROI都可以做到2以上,如果换算成大家电产品,比如空调和电视,ROI会更高。所以在知乎,数码家电品类是非常容易实现品效合一的,既带货又强化品牌力。
第四个案例,美的。
之前说过,强品类加强品牌的做法是结合IP,我们去年为美的操盘了“透明工厂”的活动。普通的探店可能只需要找小红书或抖音的达人去店里吃一顿,可探厂需要带专业的人去。
我们当时组织了一个全是专业知乎博主的专家团去美的参观,这个过程中会看到实验室和灯塔工厂,见证生产过程,也会和美的的工程师和产品经理进行现场交流甚至辩论。
所有这些内容都会录制成视频,以知乎冠名的模式在平台上进行传播,同时所有参与探厂的博主都会输出图文或视频内容。
被这些内容覆盖过的用户会对美的这个品牌有更深的认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retargeting,给他们推常规的内容,以带来更高的ROI。
2023年其实大家都在探讨同一个话题,怎么做长期的事、怎样才能基业长青。我认为核心是从营销变成经营。
举个例子,我们之前合作的博主“李毅二一个”,他为一个新疆本地的小众胡萝卜汁写了一篇爆文,让这个产品冲到了天猫果蔬品类的前三名。
这篇内容被店铺放在了电商详情页,我们认为这种形式非常棒,因为这才是合作一个专业博主的价值——不只是为了他的私域流量,而是为了他的身份,类似于买了一份人证或是白皮书。
我们想让更多人看到专家的背书,所以开始做授权的合作。
你们可以看到一些品牌的电商店铺里开始有知乎大V的站台和背书,这种方式在各个路径都是行之有效的,不管是用于私域、推流素材还是电商详情页。可以想象一下,在用户群里发一条广告和发一篇知乎大V的帖子哪个更有影响力。
美妆大V青雀3年前写的祛痘膏产品,现在都有人在购买。因为别的平台可以为你拉来一笔订单,而知乎给你培养一个忠实的粉丝。
我们今年也希望向整合营销走,除了流量平台和流量属性的整合,还希望联合知识型博主和品牌方一起创作更多长期的好内容,帮助产品和品牌穿越周期,达成更长期的经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