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默
在北京看雪
事宜联络:liuerbai2014@163.com
今日访问:5940
总访问量:61001200
2014年09月05日
评论数(4)
我的第一双跑鞋,是李宁。我穿着它跑过步、跳过绳、走过路。李宁鞋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舒适、耐穿,所以那几年周末,我一直穿着一双李宁运动鞋,倒也轻松自得。
后来,老爸又成了李宁鞋的忠实顾客。他说,小区的许多老人都穿这个牌子的鞋。
再后来,与这个牌子很少再有交集。
前几天,和90后的小朋友去逛商场,看到李宁的专柜,我建议去逛逛。他一撇嘴说,这是中老年人穿的。我诧异,顿时觉得老了许多。
记得2010年李宁宣布转型,目标顾客定义为90后,同时,各大电视台都在轮番播放李宁针对90后特别创意的广告。电视换台时被强迫看过几次,总体感觉画面暗淡,表达晦涩,情节突兀,看完后,竟不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只留一个印象:太酷了。在那一刹那,我觉得我被李宁抛弃了。他的目标顾客不是我了。
现在可选择的品牌越来越多,渐渐对这个品牌也慢慢遗忘。
那天无意看到李宁公司出具的半年报,2014年上半年竟亏损5.86亿元。看到这个庞大的数字,不禁惊呆。原来,不是李宁抛弃了我,是消费者抛弃了李宁,是李宁被市场抛弃了。看到这样的数字有些伤感。
这个品牌温暖了许多人的记忆。当国外的知名运动品牌一统天下时,是李宁挺身而出,创造了许多人愿意尝试的品牌。以后,各种赛事上的中国运动员官方服装不光再是清一色的耐克、阿迪,终于也有了民族品牌的一席之地。我依稀记得,有一个国家在奥运会上也选择了李宁作为官方着装品牌。
但作为消费者,选择李宁一是质量过关,二是价格适中,三是有足够显眼的品牌形象,所以这些,都给了消费者选择的理由。但是现在,李宁在消费者心目中几乎没有明确的定位印象了,现在提起他就是一片模糊。唯一留下印象的是,前两年街边的几家折扣店,现在也已人去楼空。
李宁一厢情愿地把目标顾客定为90后,但90年却不认可它。这多像一场单恋啊,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想起多年前的可乐之争,百事可乐一直宣称是年轻人的代表,而可口可乐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充当了传统人士的代言人。而可口可乐肯定不甘心失去年轻人的市场,它要争夺话语权。这争夺不是强扭硬来的,要春风化雨的。去年可口可乐的呢称瓶大放溢彩,深受年轻时尚人士的喜受,在口碑营销上拨得头筹,让可口可乐搬回一局。而李宁的转型则要突然得多,突然把目标群定义为90后,也不管90后愿不愿意。
为什么李宁走到了今天如此困境。细看下去,大意是超大的库存拖了后腿。一个品牌在上升期,任何困难都可迎刃而解,越挫越勇;而一个品牌在下降期,一只亚马逊蝴蝶都可能引发德克萨斯州的龙卷风,何况是库存这么大的牵绊,它的风力比龙卷风还要猛烈。
现在无从得知目标顾客的转型与超大库存有无直接关系,但是转型不成功,再加上库存的负累,这些都让李宁举步维艰,深陷泥潭。
过年这一年多,李宁主要做的事消化库存,这个过程可以想象很艰难,不能甩去这个沉重的包袱,就无法轻装前行。
但在市场变化日新月益的今天,不知能给李宁留下多少时间弥补过去的失误。消费者是最健忘的,他们也是最容易移情的,那些90后们更是各种潮流的引导者,他们会记得李宁吗,还记得李宁曾为他们量身打造过的商品和形象宣传吗?问过一个90后,看到他茫然的表情,就知道李宁仅是个记忆,或许连记忆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