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zhhzsb

公告

《超市周刊》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合作时报社出版,全国统一刊号:CN11-0247。作为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十年来始终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同时也是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超市周刊》具有丰富的专家顾问资源、广泛的连锁业界人脉积累以及成熟的行业市场化运作经验,与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全国20多个地方协会有多年良 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这些机构每年重大活动的指定媒体及日常信息的专业发布渠道。 《超市周刊》拥有10年专业经验的运营团队,并在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每年向业界定期推出大中型会议、品牌论坛、专业培训、境外考察等活动数十次。 《超市周刊》在市场化的运作中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发挥周刊在零售市场中的优势,满足市场需求。推出了连锁网点分布图制作,行业供求信息采集、培训专业图书编辑、零售市场深度调查、商业物业中介服务等相关衍生业务。 “复制成功与财富”是《超市周刊》所追求的事业目标。周刊愿与中国连锁业共同成长,互助拥有成功与财富,携手共创辉煌的未来! 此博客为《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2112

总访问量:8675277

富士康零售栽了?

2012年01月10日

评论数(0)
  □ 本报记者 赵陈婷

  顶着“全球最大的代加工工厂”招牌的富士康,似乎一直不能满足其掌权者郭台铭的胃口。从2001年投资入主赛博数码广场到现在,熟谙产业链利益分配比例的郭台铭在零售业动作不断。

  根据郭台铭的规划,富士康要打造出一个全渠道体系:万得城在一线城市布局,赛博数码主攻专业IT卖场,万马奔腾力图覆盖三线乃至“六线”城镇,敢创数码在大型商场超市借力扩张,飞虎乐购则专注B2C电子商务。

  可惜,在2012年的新年伊始,富士康这个制造企业通吃产业链的“狂想”依然只是个“狂想”。

  万马齐喑?

  打破富士康称霸产业链“狂想”梦的正是郭台铭的得意之作——覆盖三线乃至“六线”城镇的万马奔腾连锁店。

  “20年来,我在中国一直有一个梦,那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哪怕是最偏远地区的农民同胞)都用得起最新鲜、最时尚、最健康、最便宜的科技产品。

  这个梦想正在加速变为现实,而为这个梦想插上翅膀的,就是即将启动的‘万马奔腾’计划。”这是郭台铭在2010年新年大会上的演讲中提出的个人梦想。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10年7月,富士康在浙江嘉兴注册成立了嘉兴万马奔腾商贸有限公司。随后,富士康在上万报名者中筛选出50余名最“精练”的干部作为复归店的操盘手,并对他们进行了培训。这部分精心挑选的有5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只需出一笔10万元的样货款就能开店,创业者享受富士康提供的免费装修及无息贷款。

  关于万马奔腾,富士康的官方介绍是:计划2011年投资3亿元,支持内地员工返乡开设千家数码产品零售连锁店。

  郭台铭更是豪言壮语:2014年前,“骏马”的数量将突破万家。

  然而,万马奔腾的发展似乎辜负了郭台铭的“苦心”。据了解,万马奔腾门店在全国最多的时候也仅开出280家,此前至少20家店面因亏损严重而选择关闭。

  鉴于“让老员工返乡创业”的效果并不理想,2011年春季,万马奔腾商贸公司开始在全国部分区域引进社会从业人员加盟开店,希望通过引进有经验的团队来运营,实现业绩上的突破。

  可惜,以社会从业人员加盟店为主的浙江,也没能交出一份好看的成绩单。据一名已离职的员工透露,万马奔腾全国各地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而2011年10月,万马奔腾还撤掉了杭州分公司,由上海总部直管。

  一年多的渠道试水,万马奔腾似乎面临难以为继的状态。有消息称,近期富士康通路事业部高层正在考虑战略调整。

  万马奔腾的市场定位、经营模式及扩张目标都将进行较大的修改。

  “飞虎”难乐

  与此同时,作为富士康伸手零售的另一个渠道,飞虎乐购的日子也不好过。

  自2011年年末,飞虎乐购董事长杜家滨离职之后,近日大量飞虎乐购中低层离职消息不断传出。有飞虎乐购内部员工透露:“离职的人非常多,许多中高层私下都在找出路。”

  成立于2009年的飞虎乐购,曾被郭台铭寄予厚望。凭借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富士康的产品优势,郭台铭请来前思科中国区总裁杜家滨助阵,希望借此能够从制造企业延伸至终端零售,完成从加工至线上“国美”的梦想。

  但是,才2年时间,飞虎乐购就乐不起来了。

  虽然有消息称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已经亲自操盘飞虎乐购,飞虎乐购可能将由综合商城转型为垂直的3C电商。但在业内人士看来,飞虎乐购实际上已经兵败如山倒,没有再起的机会。

  飞虎乐购的尴尬似乎也正在万得城重演。

  2010 年11月,万得城电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在上海开业,作为麦德龙旗下企业,富士康与麦德龙各持有万得城25% 和75% 的股份。

  但不到一年时间,原万得城中国CEO汤旺涛就“挂靴”走人,一时间,万得城的商业模式是否水土不服引发热议。

  对富士康而言,最在意的还不是这些。

  有媒体爆料,富士康与麦德龙双方的合作并没有按照预想的来进行,“由于富士康仅持有万得城25%股权,已经无法涉入实际开店事宜”。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万得城对富士康来说,只是一桩财务投资,很难与其他渠道事业产生叠加效应,此前设想的近身学习麦德龙渠道经验的愿望也几乎落空。

  “代工”魔咒

  从飞虎乐购、万得城到万马奔腾,富士康的海陆空三军全方位奔袭3C零售业,但面对苏宁、国美、京东商城等庞大而经验丰富的对手,富士康在零售业想要攻城拔寨着实不易。

  就如郭台铭自己所说,“中国大城市的供应链已经基本成熟”,无论胜负,富士康进军一二线城市3C零售市场的努力都将面临一片“红海”。

  可惜,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贵为“代工之王”的富士康似乎一点没有发挥出其制造企业的优势。

  飞虎乐购上线之初,不少消费者对富士康代工产品的价格充满期待。然而,现实情况是,飞虎乐购上几乎所有商品的价格都高于京东商城。更为奇怪的是,富士康是苹果全球惟一的代工场,但飞虎乐购正式上线一年了,上面还没有苹果的产品。

  对于价格竞争激烈的电商行业而言,富士康的产品渠道似乎产生不了价值。

  据了解,飞虎乐购的货源往往来自各级渠道,很多电子企业并不给飞虎乐购直接供货,就连惠普、戴尔、索尼等富士康直接代工的品牌,飞虎乐购往往也要从二、三级渠道拿货。

  在3C产品上不能有所突破的飞虎乐购在2010年8月宣布对外开放,做B2C的综合商城,之后逐步引进百货、食品等供货商。自这之后,订单量开始飞涨,2010年底,全国日均订单量是4000~5000单。2011年3月,食品类目上线后,每天是5000~6000单。目前,飞虎乐购每天的订单量是6000~8000单。

  这样的成绩在易观国际电商分析师陈寿送看来,“这样的订单量并不少,但远远没有符合飞虎乐购的预期。仅靠富士康的资源,飞虎乐购本就可以做得更好。”

  陈寿送的评价有这样的背景。据业内人士透露,飞虎乐购在富士康全国所有的厂区都设有体验店,这些店的销售额占飞虎乐购整体销售额的78%~85%,这意味着,经过两年的发展,飞虎乐购基本上是富士通集团员工内部使用的网站。

  与飞虎乐购一样,目前万马奔腾店的进货渠道主要是一级代理和厂商,部分产品线为区域分销商提供,这与之前宣传的“富士康的客户资源”并不相称。

  有业内人士指出,开业初号称“全城最低价”的万得城的大部分产品价格仍远比国美、苏宁贵。

  “与富士康的合作,麦德龙争取来的只是部分3C产品的低价优势,且是所有产品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上述人士指出。这样看来,富士康也尚未给万得城带来采购成本上的优势。

  零售基因

  尽管郭台铭跨界做零售的“狂想”不断遭遇惨酷现实,但富士康依然不断往零售渗透。

  这样一个代加工巨头有着必须做零售的理由。

  根据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微笑曲线”,U型线底部是利润最微薄的地方,恰好是富士康最为强大的代工制造业务。2010年,富士康约800亿美元的营收绝大多数来自于此;而对于两端利润较高的品牌和渠道,让郭台铭如何不心动。

  对于代加工巨头转型渠道的尝试,富士康并不缺乏战友。台湾另一电子代工巨头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凭借HTC品牌直接进军智能手机品牌领域,收获颇丰。

  有业内人士指出,HTC的成功在于能够看准时机,大胆求变,通过积聚智能手机品牌营销和技术研发人才,复制宏基当年在PC领域的成功。

  在这方面,同样制造业出身的格力也开了一个好头。

  2004年,国美在一次全国统一空调降价行动中未能与格力达成共识,于是格力开始将产品全线撤出国美卖场。虽然此后国美和格力高调言和,但目前格力仍未进入另一大家电连锁——苏宁电器。

  不过这似乎反而成就了格力专卖店。据了解,如今格力在全球拥有上万家专卖店,其电器经营70%的贡献来自于专卖店。

  可惜,不是谁都有格力这份幸运。

  在零售渠道商建设上,TCL也曾经砸下大笔的银子。2005年,TCL集团投资2亿元打造的幸福树电器连锁在河北沧州开出了第一家分店,从而打响反对国内零售家电巨头“压迫”的重要一枪。按照TCL的计划,随后3年内,TCL的幸福树将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规模将达到3000家。

  可惜,当时令业界一阵震动的“乡村级国美”,最终不过是TCL对其原有的家电销售渠道进行改造,这些店在进入“幸福树”体系之前就已经存在,“幸福树”做的事情,就是对这些店铺进行改造,比如产品重新设置,门头统一换上“幸福树”的招牌,开展统一的促销活动等。

  而最近两三年里,也有不少家电制造企业开始强化三四级市场的开发力度。康佳推出“千县千店”计划,志高空调首期投资1.5亿元启动“乡镇总动员”计划,美的也计划投资上亿元在全国万个乡镇建立1万家经销商网点。可如今,随着国家家电刺激政策陆续远去,家电行业渐入寒冬,“裁员风波”、“人事地震”笼罩的家电产业在自建渠道方面也开始收缩。

  新闻1+1

  勿耕别人田荒掉自家地

  对此,曾经做过TCL新闻发言人的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刘步尘指出,家电制造企业看到格力自立门户后的成功,纷纷试水专卖店,并加快扩张速度,但随着国内消费者对传统电器大卖场认知度和依赖程度的提升,使得专卖店的发展步履维艰,有些品牌专卖店甚至从一二线城市逐渐撤出,转到三四线城市发展。

  “从利润率日渐微薄的代工领域向利润相对丰厚的渠道和上游生产领域转型不失为一剂良方,但富士康的转型方式和方法却值得商榷。”有业内专家这样评价富士康的跨界之举。

  在他看来,在产业链延伸的战场上,制造企业转型要做的是自造、收购,还是参股、合作,如何“嫁接”零售基因是所有制造企业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zhhz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