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zhhzsb

公告

《超市周刊》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中华合作时报社出版,全国统一刊号:CN11-0247。作为全国首家连锁专业周刊,十年来始终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平面媒体,同时也是业界沟通和交流的信息平台。 《超市周刊》具有丰富的专家顾问资源、广泛的连锁业界人脉积累以及成熟的行业市场化运作经验,与国家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及全国20多个地方协会有多年良 好的合作关系,同时也是这些机构每年重大活动的指定媒体及日常信息的专业发布渠道。 《超市周刊》拥有10年专业经验的运营团队,并在业内专家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每年向业界定期推出大中型会议、品牌论坛、专业培训、境外考察等活动数十次。 《超市周刊》在市场化的运作中不断创新,从而更好发挥周刊在零售市场中的优势,满足市场需求。推出了连锁网点分布图制作,行业供求信息采集、培训专业图书编辑、零售市场深度调查、商业物业中介服务等相关衍生业务。 “复制成功与财富”是《超市周刊》所追求的事业目标。周刊愿与中国连锁业共同成长,互助拥有成功与财富,携手共创辉煌的未来! 此博客为《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官方授权行为。

统计

今日访问:198

总访问量:8826818

百货业挣扎求生

2012年09月12日

评论数(0)

  零售业深陷寒冬,百货业一片萧索。

  继上海四川北路一带第七百货、新凯福商厦等知名百货商店先后关门后,春天百货商城日前也因长期人气不足而关闭。至此,从第一百货到第十二百货,这些直接以号码命名的老字号百货商店现在仅剩5家。

  这只是百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电商以及社区商业的冲击下,现在百货业大起的不多,大落的不少。营收的增长幅度好的在10%左右,很少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百货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南京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骅向记者表示。

  向购物中心转型

  这种形势下,很多大一点的百货业开始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多元化之路。

  南京商厦现在也正在向购物中心转型,“我们建了一个三星级宾馆、白宫大酒店,还建了一个影院,还弄了一个大型停车场。”南京商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骅向记者介绍,这也是迫不得已,现在大型商场受到了网购等新业态严重冲击,人们来大型商场已经不是纯粹购物,而是集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消费,甚至还包括培训的消费。

  “其实,电影院坪效很低,根本赚不了钱,只是起到带动人气的作用,最起码能影响到3~5公里范围内的潜在消费者。”马骅无奈地表示。

  现在百货业可以说是四面楚歌,进退维谷,尤其是老的国有百货业。

  “我们现在主要是人力成本负担过重,百货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营业时间一般在12小时,酒店是24小时,人力成本很高。而且每年都要涨工资,一涨就四五百,还有那么多内退的人。其次就是各种费用很高,电费、刷卡费,都不得了。”马骅表示。

  记者获知,现在民营百货发展得反而较好。“他们用的很多都是临时工,一年也就两三万,我们是六七万。但不可否认,他们是在一张白纸上做,所以模式也有所创新,但这仅是个别现象。”马骅向记者介绍道。

  自营总是难产

  其实,百货业上述问题的根源是发展模式出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即使是销售额过千亿的如大商集团,其单店的销售额或者净利润也并不高。大商集团的发展,主要是并购一些地区的数一数二的好的百货,然后利用别人的资金、人马来经营,这根本就不叫连锁。真正的连锁是需要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的。”一位业内人士说,在一个城市,只有前两名的百货企业是盈利的,到了四五名就是亏损的,这也是国内百货业的现状。

  “没有自营,就没有百货业的真正连锁。”马骅斩钉截铁地判断。

  但自营谈何容易?国内的百货业如果做自营需要庞大的资金和人才。

  一般做自营,出样和存货的比例应该是1比8,存货会占据庞大的周转资金。这对负担很重的国有百货企业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没有上市,没有那么多钱,银行贷款成本太高了,也负担不起。自营喊了这么多年了,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原因是我们百货业基础差,资金实力不够。”马骅表示。

  其实自营还得有很熟悉市场的买手人才。这对百货业也已经不是强项。

  楚修齐表示,人才缺乏是百货店自营的一大障碍。比如说培养买手,中国传统观念上的买手还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采购员,和现在谈到的买手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买手的职业素养要求很高,不仅要懂品牌、设计,还要懂营销,懂市场分析,懂艺术、美学。如果买手眼光不行,买回来的东西卖不掉,就会造成损失,所以,很多国内企业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买手人才缺乏,必然会造成买的货不一定适销对路,这对自营来说是个更致命的打击,存货风险可能导致资金链的断裂。

  完全自营还得20年

  “中国百货业完全走向买手制,也不可能马上就能实现,我估计还得20年。百货业连锁发展也是这样,没有自营,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连锁。”马骅表示。

  国内百货业原来也是自营,现在搞成了联营,也就是租赁物业制,从原来的正业变成了不务正业,这与中国的特殊商业环境造成的,也和商业地产的泡沫有关。

  “南京的几个大商场好多年都不赚钱,但还在撑着,关键是集团搞商业地产挣了钱。百货的利润率也就几个点,商业地产是百分之二十到三十,甚至翻倍,没法比,所以大家都想搞商业地产,包括步步高等上市公司。”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大家都喊自营,但没人搞,关键是费力也赚不到钱,还不如玩玩商业地产呢。

  国内百货业搞连锁也是困难重重。在中国,百货搞连锁成功的很少,失败的居多。“我们原来也搞过连锁,但后来都撤回来了。”马骅透露。

  “关键是百货业区域性很强,和地方政府关系太紧密,中国经济地方分割又很严重,去外地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阻力。”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对记者表示。

  “在中国人情比法治要厉害,你去外地发展,要处理好和当地的关系,有的时候很难。”马骅向记者透露,如果按法律不应该这么样,但当地就这样,你有的时候一点办法没有。

  (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记者 岳彩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联商专栏立场。

联商专栏原创文章由作者授权发表,转载须经作者同意,并同时注明来源:联商专栏+zhhz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