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的蔬菜价格高启已成为百姓生活中需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的议论观点都把这轮全国蔬菜价格的高涨归结于自然灾害与投机资金的炒作等,但从深层次的原因来分析,是由于中国在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之后没有建立起适应包产到户的小生产体制与市场对接的流通体制。蔬菜从生产开始就缺乏市场的引导,因此一直没有改变蔬菜生产乃至整个农产品生产“多啦多啦,少啦少啦”的被动局面,价格也总是高低起伏,农民的收入得不到切实保障,城市居民时常会受到高菜价的之苦。而从蔬菜的初次收购、运输、市
图为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国建
大家下午好,上午和下午我都听了领导和很多专家的建议,真知灼见。今天我要提出一个问题,中国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提升他的根本出路是什么?我先给大家看三句话。我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是这样来评价我们中国的零售业的一些情况。第一个情况,我就发现整个中国的零售业当中,有相当大比重的企业目前他的自主经营能力是弱化的,或者是退化的,几乎100%的百货商店,中国零售业最大的主力,基本上是招商联营扣点的,我
互联网时代极大地拓展了零售业的市场空间,这种空间除了为实体零售业提供了地理形态的跨区域发展空间,但更主要体现在虚拟的零售市场的发展,由于虚拟零售市场突破了实体零售业有限的空间市场外,她的的高速发展意味着这一市场巨大的容量,实体零售商是否应该进军这一市场呢?很多的实体零售商已经做了许多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面对平面的实体零售市场在中国仍有天量的增长空间,实体零售商进军网络零售市场是否存在着紧迫性?实体零售商在进军网络零售市场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就是此次研讨会研讨的重点。 作为一个长期研究零售业发展的学者,对于网络零售的发展会对现代零售业的发展格
2009年11月5日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百强峰会”上,关于中国零售业“食利性”经营模式的话题在中国连锁企业的高层引起激烈的争论,这一话题实际上揭示出了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走向根本性的命题。目前争论还在继续,但在11月14日的上海发生了一件令中国零售业十分振奋的事情,这一天具有家电业态变革历史意义的永乐漕宝路“新活馆”在申城西区“老店新开”,上海的各大新闻媒体对此作了大量的报道,但新闻媒体没有揣摩出的是,这是一件应对零售业“食利性”经营模式的争论,用实际的企业行动实行经营方式
从2006年第一届中国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模式研讨会以来,在全国的超市行业中将生鲜食品作为超市经营的核心品类商品,并把生鲜食品的经营管理技术作为企业的核心技术已经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我们今天研讨会的主题是“探索农超对接的多种方式”,首先是应该要弄清楚“农”和“超”的基本含义,随着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未来的“农”可能是具有规模化经营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具有“小地主大佃农”特征的大规模农业公司,农村和农业的这种发展变化为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对接条件,同时又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流通的研究可以发现存在着许多的缺失,这种缺失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流通产业似乎已经不能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独立的产业存在,在国家机构中无需为此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大学无需设立专门的学科,哪怕是面临国际性金融危机时国家纷纷出台了许多产业的“振兴规划”,而与扩大内需最紧密的流通产业至今都没有排上“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序列之中,中国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确定之后,流通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的振兴势必要使流通经济的研究重新审视自己的研究方向。 一、目前中国流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国内商业无法规模化对接出口贸易转内销的产能,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两个市场无法贯通对接,中国零售业不承担风险“保利型”的经营模式造成国内市场商场商品同质化严重,打折竞争和商品价格虚高难以承担扩大内需责任等这些本质性弱点。零售业“保利型”经营方式是指,以招商联营扣点和以“通道收费”为零售业主要的盈利模式,不承担经营风险放弃了零售业的自主经营,使零售业向商业地产式的“物业管理”保守型模式的发展。在中国的许多百货商店中不设采购部,营业员大都是厂家的销售员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市场遇到的最大的紧缩,中国零售业者必须从3个方面开始改变:第一,到工厂车间去采购;第二,连锁商要敢于做品牌代理商;第三,连锁商要成为自有品牌开发商(做贴牌OEM)。 笔者之所以提出这3个方面的经营方式的改变,因为惟有这样的改变才能使企业保持经营上的活力,才有可能抗得住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才有可能使企业得以生存下来并去谋求未来的发展。
到工厂车间去采购 中国超市企业从2006年起开始迅速转向生鲜食品自营时,它的
最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使中国国内的经济发展也受到波及,零售业界就这次金融危机对国内零售业特别是对呈高速发展的连锁业影响程度和深度甚感关切,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迷茫气氛浓重。我的研究则认为,在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中零售业属于冬天里的春天行业,景气指数不低。 一、中国零售业未来仍然将以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发展: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零售业的增长一直高于GDP的增长,之所以能够保持十多年连续的高于GDP的增长,是由于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 国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
过去的三十年上海商业的现代化发展在以超级市场为代表的连锁商业的引领下取得了举世瞩目成绩,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上海连锁商业的形象代表了改革开放上海城市的形象,并且在零售业态创新和连锁经营等先进经营方式的导入方面开了中国现代商业发展之先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的前三年上海连锁商业的发展一直引领着中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但在近5年中上海连锁商业的发展已经落后了,失去了引领中国现代商业发展的地位。 目前上海连锁商业存在着一系列的发展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2007年9月10日由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发起的首项联采商品(中国驰名商标福建平和琯溪蜜柚)行动开始了,此项联采活动持续到2008年1月15日止,时间跨度长达4个多月,共有32家超市公司参加联采活动,1200多家超市门店参加了福建平和琯溪蜜柚的销售,总计联合采购的数量达到了8000多吨。在中国连锁超市的发展历史上,对单项产品有如此多的企业参与联合采购、时间跨度如此之长、农产品的持续供货质量如此之好、数量规模如此之大,参与共同销售的超市门店如此之多还是第一次,200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连锁超市发展进入了转型的阶段,在超市的转型中如何创新,如何确立发展的新的突破口是国内超市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安排落实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的内容我又一次来到了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此次造访恰是家家悦超市公司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和工业园建成投产运行的日子,公司上下一片繁忙。我与家家悦超市董事长王培桓进行深入的交谈,这里将家家悦公司在超市转型与创新上的一些做法整理出来与全国超市的朋友一起分享。
家家悦超市的转型创新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强化核心竞争力不断地进行供应链的整合
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核心产品的经营能力上,目前
中国连锁业经过十几年来的飞速发展之后,思想一下在发展模式、业态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上的发展对未来是十分的必要,这种思想更多的是反思式的思考,反思彻底了可能我们的进步会更大一点,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会走得更长远一些。
一、从关注竞争对手到深入地关注消费者的转变 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发展首先是在零售业中的发展,而零售业是直接对接最终消费者的行业。在过去的十多年中由于连锁业在业态模式和经营方式上的全新优势而取得了对传统零售业的全面优势并实现了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当中国的连锁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国际连锁各巨头就纷纷进入,国内零售业投资也迅速地向连锁业集中,因此中国连锁业在发展初期就遇到的是国
去年以来中国大型综合超市的发展在发展速度和业绩增长方面开始出现趋缓和下降的走势,大型综合超市业态作为中国零售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业态客观地到了需要转型提升的阶段了。
一、大型综合超市在大城市的发展开始出现颓势
大型综合超市成为中国零售业中的第一主力业态只化了约6年的时间,而又过了6年在中国主要的一线城市相对地进入了饱和期,我认为以低价为诉求的大型综合超市在中国的发展在2006年已经开始出现向下的拐点。以上海市为例,2007年6月底统计上海共有大型综合超市133家,比2006年底只增加了1家,环比增长2007年2月至6月均为零,创下了大型综合超市在上海发展的新低。与此同时大型综合超
本文为顾国建老师在“2007中国超市生鲜经营研讨会”上的演讲稿整理:
2007年的超市生鲜食品研讨会主要向引导大家更进一步地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要开始关注怎样让传统的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消费特点在现代的超市中能得到传承和发扬。 2、现代零售业的发展要能兼容传统业态的功能使其得到现代化的改造并能够共享现代零售和连锁经营发展的资源。 3、坚持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方式的多样性,是尊重消费个性和多样性,更是尊重地区差异性和文化的多样性。连锁超市经营的标准化应该探索工业化管理条件下的需求的差异性实现的途径。 4、超市经营生鲜食品要提高到增强食品的安全性和农业现代化的
新起点的四个标志 由于中国零售市场较早地进入了国际化竞争,因此现代百货店新起点的发展显现出以下一些标志: 一是外资加快了发展步伐。由于欧美国家进入中国的零售业态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主,又由于亚洲最有实力的日本百货公司迟迟没有进入中国,现今中国零售市场上的外资百货店都来自于中国台湾、香港和东南亚,如太平洋百货、新世界百货、百盛百货等。2007年这些百货公司都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计划,抢占中国零售市场的百货店发展份额。有迹象表明,一些来自于台湾、香港的零售公司准备出售他们在中国大陆的大型综合超市,把更多的发展力倾注在现代百货店的发展上。现代百货店的国际化竞争赋予了现代百货店新的发展
零售轮转(Wheel & Retailing )的理论假说认为,零售业的业态变革有一个周期性的像车轮一样的发展规律。中国零售业近十多年的轨迹向人们昭示,零售业态的发展转轮如今又落到了百货店上,标志着中国百货业进入新的黄金起点。
数据引起的思考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零售业的主力业态迅速从百货商店(Department)向大型综合超市(Hypermarket)转移,到2005年底大型综合超市完全确立了在中国零售业的主力地位。据国家商务部公布的零售业30强名单中,从业态来看,在30家企业中,有14家以超市为主(包括标准超市、大型综合超市和仓储超市)的企业所占
2007年将是中国连锁业发展进入转折的一年,转折的标志是中国连锁企业发展战略将发生根本变化。
从做大到做强——连锁企业发展战略从全域扩张到地区集中区域领先的转变 以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第八届大会主题“做强才能做大”为起点标志,2007年中国连锁业发展进入了战略转折期,从过去的超常规发展到今天的做强才能做大,是中国连锁业从2003年为了应对2004年零售业对外资全面开放超速发展后的理性的战略调整,而战略调整首先体现在发展区域上,即从全域化扩张到地区集中区域领先的转变。
为什么我们的战略要进行调整呢?分析一下连锁超市的
(四)仓储式商场(Whorehuose)
1997年德国麦德龙公司在中国开设第一家仓储式商场,几乎同时美国沃尔玛公司也在中国开设了同类型商店,这种商店与一般零售商不同的是,它是以零售的方式从事批发业务的特殊商店,其特点是:
1、标准的营业面积(一般为8000平米,另加到货区20%),标准的商品配置,非常有利于标准化开店。
2、销售方式—现购自运(cash & carry),这种销售方式使这种特殊的零售店从事批发业务时就比一般的批发商店成本更低,第一,由于是顾客用现金购物不存在垫付资金;第二,由于是顾客自己带回所购商品不存在送货而节省了运输成本。这种商店一位客户创造利润
一个城市商业的繁荣繁华程度直接与这个城市的商业业态的发展程度相关。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与这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程度直接相关,而整个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呈现出这样的格局,即农村城镇化、中小城市扩大化、大型城市远郊化,因此中国的城市商业也呈高速发展从而为各种商业业态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 一、中国城市商业发展与商业业态发展的两个特点 1、现代商业业态在中国城市的发展中担当主角。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是市场化的房地产商开发的模式,追求房地产项目的规模化和较高的规格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需求。传统的商业业态不能满足从规模上和档次上满足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需求。而以便利店、超级市场、大卖场、大型专业